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莉莉 《唯实》2016,(5):36-3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终端的全球性使得著作权侵权后果易蔓延且查证困难,这些特性导致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更易受到侵害,因而著作权保护的紧迫性、重要性越发显著。据此,我国学界有观点认为应当扩张现行刑法保护著作权的边界,包括取消侵犯著作权罪的"营利目的"主观要件,以及将著作权人保护作品的自救手段即技术保护措施纳入刑法保护范围。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刘桉呐 《世纪桥》2014,(9):30-32
"共享"正是微博赖以生存的条件,同时也是微博世界中的游戏规则。但是,微博的共享性却与著作权的专属性有着本质上的冲突。由于微博用户的日益多元化与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展,微博著作权的保护更加成为一大难题。本文在简要介绍微博的起源、特点与保护客体后,讨论了微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及责任承担问题,进而基于不同角度提出微博著作权的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3.
1.馆藏资源的著作权客体性 《伯尔尼公约》第2条第1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印刷作品;舞蹈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相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使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作品."  相似文献   

4.
对传统侵权行为法中有关侵权行为、共同侵权行为的科学界定,有助于认定著作权侵权行为及著作权共同侵权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著作权共同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及过错、合理审查注意义务的认定。  相似文献   

5.
"中庸"这个思想,以前是受批判的。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当中,"中庸"的名声很不好。为什么不好呢?因为当时提倡"斗争的哲学"。讲斗争,是谁的哲学?法家。法家是主张矛盾、主张斗争的。矛盾这个词的"著作权",就属于韩非嘛!而且法家主张的斗争,还是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叫做"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这个话,虽然是《红楼梦》里面的;但这种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6.
吴小姐经常用别针、夹子等常见用品制作出一些有趣的物品,如用衣服夹子改造成"小马"摆设等,这些物品都深得朋友喜欢。开通微博后,她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的手工制品。可让她没想到的是,  相似文献   

7.
教案的著作权问题是教育界和法律界面,临的崭新课题。教案属于作品范畴,应当作为著作权客体,享有著作权。教案的著作权保护应从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职务作品的权属、对作品外延做扩大解释等方面入手,以利于司法实践中法律纠纷的解决,使我国的著作权法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8.
音乐著作权侵权赔偿法律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国众多娱乐场所未经授权擅自使用音乐作品的侵权行为时常发生,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的主张不断显现。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对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不但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版权行政管理机关还可以对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这种行政处罚实际上是由行政机关对侵权人追究的一种行政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网络著作权是以传统的著作权为基础,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无国界性,致使网络环境中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屡屡发生,未经许可的转载行为、复制行为、超链行为、网上浏览等都给网络著作权人构成一定的侵害。保护网络著作权应充分利用现行法律法规并及时解释和修正;构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明确网络著作权侵权赔偿标准。同时,网络著作权人还可以采取控制接触作品、控制使用作品、保证支付报酬等技术措施,从而尽可能保证网络著作权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0.
网上作品传播适用“法定许可”,这一规则运用既有利于维护我国家利益,又符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1.
王丽达 《世纪桥》2011,(13):43-44
图书文献的数字化属于一种复制行为,应取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并支付报酬。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遵循合理使用原则,更新著作权保护的观念和形式,对于不同侵权方式采取不同的利益保护方式,加强数字化资料共享服务、网络传输、数据库开发建设等过程中的著作权保护,平衡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 ,数字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原有的著作权法产生了极大的震动。为了迎接数字技术的挑战 ,我国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 ,解决了如数字作品在网络上使用的传播权保护和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等问题 ,文章为此提出了数字图书应采用法定许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国原有著作权体制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为了顺应这种数字环境的挑战,我国著作权法进行了修订,解决了诸如数字作品在网络上使用的传播权保护和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等问题,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此提出了数字图书馆应采用“法定许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学报编辑实践中常见的编辑部著作权的归属问题 ,提出了要依法厘清学报编辑部与学校之间、作者之间、其他相关主体之间著作权归属关系 ,并设法避开著作权法对学报编辑部的权利限制 ,使学报编辑部最大限度地获得学报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网络传播特性的基础上,探讨在网络传播中存在的著作权问题以及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问题,探讨法律和道德自律在维护著作权人权益中各自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院校网络教学中,通过网络传播教学资料,应当征得著作权人的许可;网络教育资源如果属于职务作品,可由作者与所属高等院校约定著作权的归属;高等院校职务作品的认定,要对校外科研作品与校内科研作品进行区分。高等院校出版者对重大科研作品应取得专有出版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普及率不断攀升,其快速、便捷、不受地域限制等多方面的优势,也使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社会生活及法律领域带来了巨大及深远的影响。同时,网络环境也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性,使传统的作品存在及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著作权制度所构建的利益平衡在网络环境下被打破,给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以期对网络著作权进行良好规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对网络著作权的立法相对滞后,存在诸多不足,不能满足现实生活中保护网络著作权的需要。据此,文章对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及合理使用等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便达到网络环境下作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新的利益平衡,使我国网络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体系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著作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著作权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集体管理是作者实现权利不可缺少的管理手段之一。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并适合信息网络的发展要求,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都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给著作权制度带来新的挑战。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对作品载体进行占有的传统作品体验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对作品内容进行直接体验的新型作品体验模式。这无疑使得著作权人赖以维护利益的复制权受到强烈冲击,由此产生的临时复制问题及其所带来的利益冲突在云环境下也越显尖锐。如何通过立法完善云环境下的复制权,使得著作权制度能够追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所谓邻接权是国际上对作品传播者所享有权利的称谓。在理论界邻接权通常是指表演者、录音制作者(也称唱片制作者)和广播电视组织(也称广播组织)对其表演活动、录音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享有的一种类似著作权的权利。要完善我国邻接权保护制度,目前亟需完善广播组织权和详细确定表演者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