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岛国日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地震大国".据日本内阁府统计,世界上每5次地震中就有1次发生在日本周边.在日本常驻了3年之久的记者对日本的地震频发也已适应,不会像刚到日本时那样一觉得房间晃动就惊慌失措.……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日本俗话所说的四件最可怕东西是"地震、火灾、打雷、老爹",地震居首。仅在20世纪的100年里,日本造成死亡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地震就高达10次,其中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就不但分别造成了14万人和6400人死亡,更进而改变了日本的历史。1923年关东大地震:滑向军国主义的开端1923年9月1日,正午时分,在东京赤坂离宫,年仅22岁的裕仁摄政(即后来的裕仁天皇)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国使节。宾主言欢之际,一阵  相似文献   

3.
抗灾应急机制 他国各有千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建》2008,(7)
日本警钟长鸣不懈怠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日本媒体经常发表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谈话提示民众:日本随时可能发生强烈地震。警钟长鸣使日本民众对地震灾害不  相似文献   

4.
日本:兴建防灾公园在日本人心目中,1995年的阪神地震是一次惨痛的经历,但有序的灾后重建提高了日本应对地震的能力。针对阪神地震中暴露出的一些  相似文献   

5.
正日本自4月14日以来发生一系列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4月16日发生在熊本县的7.3级地震。紧接着,4月17日,南美洲西岸国家厄瓜多尔发生7.8级地震。对比日本和厄瓜多尔的地震死亡人数,可以看到明显差距。目前日本熊本地震已导致44人死亡,8人失踪,数千人受伤,超17万人避难。但厄瓜多尔地震的死亡人数已超过600人,至少2500人受伤。伤亡人数差距之大的原因,在于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除了人们对地震习以为常  相似文献   

6.
日本防灾体制包括相关法律、应对体制、责任机制以及责任主体结构的构成;日本国家与地方自治体有关地震的事权,包括灾前灾后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内容、类型、责任主体分工等,日本地震确权后的责任表现在一些救灾支出的项目上。3.11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和居民的防灾意识强,防灾机制比较健全,而且国家与地方自治体的责任有明确规定,在灾害恢复中强调"自动、共助、公助"的综合防灾理念,日本灾害重建的速度和效果比较突出,为抗灾救灾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也有不少教训。  相似文献   

7.
遗失声明     
于青  孙天仁 《求贤》2008,(6):48-48
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每年平均有感地震1000次,仅东京的有感地震年均约40次。对于地震发生,尽管日本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报,但监测地震是多方投入、不惜成本的。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是隶属文部科学省的国立科研机构。该研究所共设立的监测网包括三级2000多个点,实现了地震监测网络化。  相似文献   

8.
日本地震多发,银行等重要金融机构都采取比较完备的防震措施。日本瑞穗金融集团在多摩地区设有一个系统中心,这个中心可以抵抗高震级的地震,还备有发电等设备,即使地震导致停电,仍可以正常运行,从而减  相似文献   

9.
《兵团党校学报》2007,(6):47-47
科学家从日本"地球"号深海探测船第一阶段在太平洋钻探所获数据中分析出有助于解释大规模地震成因的重要线索。"地形"号钻孔深入海底1000米处时,科学家发现孕震带上层结构同时受到推拉两股力量,这正是揭示地内压力如何集聚的关键数据。  相似文献   

10.
孙瑞灼 《奋斗》2008,(7):60-60
日本堪称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每年发生有感地震约1000多次,全球10%的地震均发生在日本及其周边地区.然而.每逢震后国民总能镇静救灾,成功将震后伤亡、损失降到最低。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11.
芸芸 《党建文汇》2011,(4):38-38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仅在20世纪的100年里。日本造成死亡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地震就高达10次,其中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不但分别造成了14万人和6400人死亡,更进而改变了日本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震级最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最高震级的地震,造成14万人死亡。最大的地震海啸:1771年4月24日日本琉球群岛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峰  相似文献   

13.
日本大藏省的“大地震”□武升在日本,三天两头有地震发生,人们对于地震早已习以为常。然而1995年的阪神大震灾,数千人死亡,经济损失难以数计,至今仍在日本人心目中震撼不已,每逢提起,总是表现得颇为激动。去年11月以来,日本政府主管财经的最高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14.
时事图览     
1日本外相感谢中国救援日本外相松本刚明3月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海域发生地震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给予了慰问,并向地震灾区派遣国际救援队,提供大批救援物资和赈灾款,他代表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表示衷心感谢。图为在遭受严重海啸灾害的岩手县大船渡市重灾区,中国国际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地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耀东 《党建》2011,(4):61-62
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浪高最高达到23米的海啸。截至3月21日,地震海啸已造成8805人死亡,12654人失踪,成为二战以来造成日本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大地震还导致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发生5级爆炸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重大二次灾害,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相似文献   

16.
李琰 《党课》2010,(10):16-17
日本素有“地震之国”之称。上世纪20年代的关东大地震、90年代阪神大地震以及2007年的新泻地震,都给日本社会留下了严重创伤。于是,防灾减灾成了日本政府常抓不懈的治国方针,也成为民众必备的生活常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带。对于地震监测,日本多方投入、不惜成本。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是隶属文部科学省的国立科研机构。该研究所设立的监测网包括三级2000多个点,实现了地震监测网络化。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地震之后,我们公司来自日本的订单同比增长了8倍。”近日,参加109届广交会的无锡市嘉特自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东这样表示。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8,(6)
1995年,日本阪神地区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阪神地震后的重建工作耗费了近10年之久。法律保障灾后重建工作。日本有完善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按照法律内容和性质分为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相关法、灾害应急相关法、灾后重建和恢复法以及灾害管理组织法等五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发生地震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电机组陆续出现氢气爆炸和控制失效事故。国家核安全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赵亚民表示,日本的这次核事故凸显了当前世界范围内核电安全的多处软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