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夫妻婚姻存续期间,丈夫违背妻子的意愿,采用暴力或其他手段,强行与妻子发生性行为,能否构成强奸罪,也即婚内有无强奸,这一问题在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尽管婚内强奸的实施状态与强奸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基本相符,但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和刑法精神,对婚内强奸不宜以强奸罪论处,可以按照其他罪名处理。  相似文献   

2.
论婚内强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内强奸是否应定强奸罪,在学界有否定说、肯定说。否定说的缺陷在于未能认识到,妻子是独立的个体,婚姻不是性权利的让渡,配偶权不能当然实施性暴力,同居权也只是请求权。婚内强奸符合犯罪特征,应该认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3.
正婚内侵权行为是侵权行为之一种,侵权主体包括夫妻及婚外第三人,客体包括夫妻作为一般民事主体而享有的人格权、财产权及配偶权。根据侵权主体以及侵害的权利有无特殊性,婚内侵权行为可分为夫妻之间婚内侵权行为与第三人干扰婚姻关系行为。前者是指具有配偶一方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违法侵害另一方的人格权与财产权而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王斌 《中国公证》2010,(5):49-52
一、婚姻财产契约概述 婚姻财产契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婚姻财产契约是指夫妻双方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各自婚前财产的归属事宜达成的书面协议;广义的婚姻财产契约则指男女双方因可能缔结、已经缔结或即将解除、已经解除的婚姻关系中所涉各自婚前财产、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离婚财产分割等事宜达成的书面协议。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婚姻权利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权利是婚姻当事人依法缔结婚姻、行使配偶权、解除婚姻关系的民事权利。婚姻权利的特性表现为: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道德伦理性大于法律性。婚姻权利的结构由婚姻权利的主体、婚姻权利的内容、婚姻权利的效力三方面组成。我国婚姻权利体系立法存在诸多不足,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婚内“强奸”区别定性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婚内“强奸”性质的争议 在婚姻关系持续期间内,丈夫违背妻子意愿,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在中外理论界都存在肯定与否之争。 在西方国家,持否定观点的大致有三种理由:契约论或承诺论、暴力论、促使妻子报复论。契约论者认为,婚内强奸不是一个法律事实,因为根据婚姻契约,妻子已事先承诺在婚姻存续期间服从丈夫的性生活要求,丈夫毋须在每次性交时都征得妻子的同意。因此,法律不应该过多地干涉丈夫性生活的自由;暴力论者认为如果丈夫运用暴力或胁迫强行与妻子性  相似文献   

7.
丈夫能否成为强奸妻子的犯罪主体是近年来刑法学界争论激烈的问题之一,目前主要有全面否定说,全面肯定说,折衷说三种学说,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全面否定说。司法实践中常以婚姻关系是否存续作为判定婚内强奸成立的基准,且在婚内强奸成立的情况下,其刑罚处罚多为相对较轻的缓刑,这对于广大妇女的性自主权利保护是相当不利的。纵观世界法律,早在上世界末就悄然掀起了废除"丈夫豁免"原则,肯定婚内强奸的存在的风潮,反观我国,在保护妇女性权利方面严重滞后。本文旨在从事实与规范之间探讨婚内强奸问题,支持全面肯定说以保障妇女在婚姻中的自由平等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的地位不断提高,强奸罪所保护的法益发生了从"男子私有财产"到"妇女性自主权"的飞跃。本文指出婚姻关系作为一种契约,其平等性也决定了丈夫无婚内强奸的"豁免权",立足于我国实际,有条件地承认婚内强奸是较为合理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将"婚内强奸"入罪完全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这可以实现对广大的家庭妇女的权益的充分保护,使得她们免于受到在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社会地位上均处于强势地位的丈夫的无理侵犯,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婚姻关系实现和谐的状态。通过婚内强奸的入罪,可以更好的实现婚姻夫妻双方的平等,实现均摊夫妻双方所共同肩负的对婚姻存续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答:可撤销婚姻是指欠缺婚姻生效要件,依照法律规定,可以因当事人自愿的撤销行为而自始归于无效的婚姻。我国现行《婚姻法》第11条中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婚姻当事人一方基于对方的胁迫而与其缔结婚姻关系,显然是对婚姻自由的违反,也是对  相似文献   

11.
论婚姻是一种契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夏凤英 《法学家》2001,(2):78-82
一、问题提出 婚姻契约,其核心在于自愿与平等,是资产阶级革命中"自由、平等、博爱"精神在婚姻关系中的体现,反映了婚姻制度由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到资产阶级的新式婚姻制度的根本转变,因此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将婚姻作为一种契约,一种民事行为.过去我们一直否认婚姻是契约,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变,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否认婚姻是契约的观点认为:(1)婚姻的内容和效力,婚姻当事人不得变更,其效力非根据契约而发生.  相似文献   

12.
婚内特别期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男女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改变了“完全自愿”这一婚姻成立的实质要件 ,并付诸特别意义的行动 ,如分居、分产分居、离婚诉讼等。婚外特别期是指没有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却具有同居、共有财产、互为代理的事实。上述事实存在期间就是婚内或婚外的特别期间。婚内婚外特别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 ,特别期所表现的分居、分产分居、离婚诉讼、婚外同居现象客观并且大量存在。就说离婚诉讼 ,全国法院2000年民事案件收案数为3731875件 ,① 若以30%计 ,离婚案件为1119562件 ;而同居现象不仅在年…  相似文献   

13.
关于婚内侵权民事救济制度,需要认清婚内侵权豁免原则的成因及婚内侵权损害赔偿救济制度的确立理由法律基础和物质基础已为确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救济制度提供了保障,构建婚内侵权损害赔偿救济制度,必须明确夫妻配偶身份关系,确定配偶权及由配偶权派生出的身份权范围;协调法律与道德对配偶关系的调整,确立配偶权的法律责任与责任承担方式和例外性条款;采纳夫妻共同财产制的强制终止制度。  相似文献   

14.
婚内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在不解除婚姻关系的前提下,依法判决侵犯配偶合法权益的一方因其过错行为而给另一方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我国《婚姻法》对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有许多不足,为给婚姻关系的当事人提供一个更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就需要建立婚内侵权损害赔偿的相关制度,这是保护配偶权及维护家庭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论分居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夫妻是否享有分居权,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着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当事双方同意缔结婚姻就是对同居请求权的承诺,如果不想承担此项义务,可以选择不结婚,所以结婚后的夫妻双方均必须切实履行同居义务,而不应享有分居的权利,法律更不应予以确认。也有人认为婚姻关系是性的共同体①,所以婚姻契约学说的代表人康德(kant)主张,同居乃婚姻成立后的必然权利和义务,是人类男女结合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如果允许一个人与其婚姻关系相对人分别居住,从而不能将各自的性器官和性能力供以终身相互使用,就是对这一共同体的本质破坏,必然导致婚姻…  相似文献   

16.
婚内强奸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激烈争论的问题。本文先是系统概括了各方不同的主张,继而通过对不同主张的简要评说后从犯罪的基本特征和犯罪构成要件阐释了婚内强奸行为成立强奸罪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夫妻财产中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讨论了知识产权在夫妻财产中的特殊性,并提出了建立婚内所得的知识产权收益的期待权制度和法定婚姻补偿等制度来对配偶方的家庭贡献和夫妻财产无形化给配偶带来的损失予以补偿,以期我国婚姻立法在知识产权的规定方面更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婚姻基于人格独立而赋予夫妻双方平等的法律地位,配偶基于婚姻关系之存在也享有相应的人身、财产权,其合法权利受法律的平等保护.配偶一方不履行法定义务,侵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造成对另一方侵权的,亦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我国现行婚姻法和司法解释仅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侵权损害赔偿却未涉及,而现阶段婚内侵权行为的大量出现和司法实践的困境更凸显出这方面法律制度的缺失.基于此,本文着重对我国构建婚内损害赔偿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婚姻的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延满 《法学评论》2004,22(5):40-49
婚姻的成立 ,是指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因符合法定的成立要件而被法律认为婚姻关系产生或存在。婚姻的成立必须具备法定的成立要件 ,否则 ,无婚。婚姻的一般成立要件为 :存在双方当事人 ,而且双方当事人应为异性 ;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 ,且须有身份行为的效力意思 (婚意 )。婚姻的特殊成立要件为 :对于法律婚 ,须履行法定的结婚手续 ;对于事实婚 ,须存在身份生活的事实 ,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 ,以夫妻相待 ,群众亦认为其为夫妻。婚姻的成立是婚姻有效的前提 ,但成立的婚姻并不一定有效。婚姻一旦成立 ,即使其无效 ,仍具有法律意义 ,如重婚中的婚姻亦包括无效婚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第180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据此,理论界一致认为构成重婚罪必须具备:犯罪客体是婚姻法规定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家庭关系;主观上具有重婚的直接故意;犯罪主体是有配偶或无配偶而明知对方有配偶的人;客观上表现为存在两个婚姻关系的重合。然而刑法学界在阐释重婚罪客观要件——“与他人结婚”时,普遍认为在此既包括骗取合法手续登记结婚,也包含虽未登记结婚但却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实际上这种理解和表述既缺乏立法根据,又悻于逻辑含义。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