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观察》2004,(9):14-16
北京是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发展中的大城市.保护北京古都风貌,进行危旧房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已成为北京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任务.从现在起到2∞8年,将是北京城市建设规模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最为关键的五年.  相似文献   

2.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相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他的门客毛遂自我荐举要求随同前往.到了楚国,平原君没有说动楚王.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领兵救赵.这便是很多人都熟知的毛遂自荐的历史典故.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思想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50年和我党80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自身命运进行哲学思考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两个八十年"的历史,并运用"三个代表"思想,分析解读"两个八十年"的历史,历史地回答"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而言,2021年是具有突出重要意义的一年.在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历史伟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后,我们迎来了建党一百周年,并开启了"十四五"的新征程,向着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继续迈进. 回望筚路蓝缕,憧憬大海星辰.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的外交工作也正在掀开新的篇章.回望整整半个世纪前,新中国打破西方国家长期的封锁,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掀起了又一轮中国与友好国家的建交潮;"乒乓外交"转动了世界格局,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推动中美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圜.如今,在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历史节点,中国外交正努力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静婷 《前沿》2003,(12):175-177
元世祖忽必烈(一二一五--一二九四年),是元王朝的创建者,在中国历史和蒙古族历史的发展上都是一个影响比较深远的人物.他即位以后,实行"祖述变通"的革新主张,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扭转了长期的动乱局面,使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大统一.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忽必烈的"祖述变通"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从回顾思想解放运动的种种历史情况来看,真理标准讨论犹如"核爆炸",引发了汹涌澎湃的改革开放大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三十五年的光辉历程.三十五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不仅是我们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宝.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统一战线思想,使统一战线工作在四个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二大关于统一战线的方针,除重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外,还特别增添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新论断,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9.
10年"文化大革命"产生了许多"新生事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曾是其中之一.虽然这段历史已成往昔,但究竟这场曾一度涉及全国千家万户,影响各条战线人们利益,对一代青年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运动应如何评价,这一代青年在上山下乡运动中的所作所为应如何评估,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需要给予符合历史实际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于风景秀丽的杭州市,至今已有105年历史.  相似文献   

11.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地形成的国民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因而有必要对如何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做出理论辨析.是否维护国家公共利益是衡量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标准.爱国主义对政府的要求甚于对国民的要求,政府同样是爱国的主体.只有爱民的政府才是爱国的政府.爱国主义精神本质上只具有民族性而不具有阶级性.但在阶级社会中.对现行政府和社会制度是否能够真正代表"祖国"这个问题上,不同阶级的爱国主义态度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有不同的历史内容和表现形式.因而应当对之做出客观的、符合历史境况的分析.爱国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沙文主义有严格的区别,而与世界主义有着根本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变化的历史条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80年.没有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是一篇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一直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历史上若干重要人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以及作用,历史工作者对他们作出了比较实事求是和客观公允的评价.其中有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曾经有过起落和反复,但很少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然而,近年影视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却大起大落,例如<走向共和>中的慈禧、李鸿章等,<乾隆王朝>中的和珅等.  相似文献   

14.
袁家方 《北京观察》2006,(12):44-47
每个城市都有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这些商业街区不单是一个城市商业发展的历史、文化代表,还典型、深刻地反映着其城市的历史发展,反映着人们生活方式--一种最富历史穿透力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根本特征在于历史与价值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不仅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据和必然性,而且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场上,论证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合目的性,并强调二者的统一.全面、正确地坚持马克思社会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新概括,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不仅正确把握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建设的前进方向,而且从更加深刻的意义上,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2月4日,在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位于杭州市北山街84号大院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正式开馆.该馆通过大量的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1953年12月至1954年3月间,毛泽东同志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起草宪法草案初稿的过程,全方位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的真实历程和光辉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陈列馆作出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设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以至整个现代政党史的总结.或者说,正是在思考这些政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据我们党的历史方位提出来的.党的历史方位可以概括为长期执政、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可以说,党内出现的所有的突出问题都与这个历史方位有关.只有认清时代背景或新的历史条件,把握住这个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总结了党的全部历史,特别是建国以来的历史而得出了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张文平  卢云 《桂海论丛》2001,17(6):11-12
中国共产党至今已经走过80年历史,回顾8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经受住血与火的严峻考验,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今天拥有6400多万党员的大党,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三个代表",并努力做好"三个代表".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江泽民同志对党的历史经验归结到这三个问题上,作出如此深刻、精辟的科学总结,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不仅仅在于更好地认识过去;更重要的是吸取党的宝贵经验,在新世纪更好地开辟未来.面向新的世纪,牢牢记住历史的经验,更好地坚持"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我们党就能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德国学者本雅明主张打破当下的历史连续性,重新揭示历史的内在意义,但由于他没有真正回到现实历史的内在性,所以,受到了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阿多诺的批判.阿多诺继承了本雅明对恶的历史连续性所展开的批判,但放弃了本雅明的理论天真,回到了人类有史以来所面对的真实自然,于是,自然成了历史救赎的现实中介.但是,自然作为中介,只有在摆脱了人本主义历史观之后,才会对历史的救赎产生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