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长征》2010,(2):31-31
年终岁末,总结经验、部署工作,召开各种会议很重要,也很必要。不但要开会,更要开好会。好的会风,反映好的作风。会议就是工作,会议开得扎实,也是工作做得高效;会议开得节俭,也是工作做得务实。  相似文献   

2.
眼下,在一些地方,“领导就是开会”成了某些干部的“座右铭”,似乎不开会就不叫工作,一周五天会,一个月参加二十几天会的不乏其人。名目繁多、时间冗长的各种会议,一是务虚的多,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二是层层照搬照套的多,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三是陪会的多,空耗时间精力,各级干部很难抽出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四是会议材料多,一发一大堆,前文未及传达,后文又下来了,真是召集会议的人精疲力竭,参加会议的人叫苦不迭。工作当然需要开会,开会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就会议本身而言,它不在于形式和时间…  相似文献   

3.
眼下许多会议走了样子,没有了集思广益的讨论,变成了一言堂;没有了凝聚共识,变成了权威发布;没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众星捧月。一些基层和地方领导干部把会场当成了个人的舞台,一些地方新闻俨然就是这些"电视明星"的会议"串烧",以至于让人觉得领导干部一天的工作就是开会。本该研究问题的会议变了形式,"会"演变成"官云亦云"、"权云亦云"、"会云亦云"。上级一开会,下层各级就一一开会落实,上级一个会,下级一串会。  相似文献   

4.
有领导干部戏称:“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三分之一到上级那儿开会,三分之一叫下级来开会,三分之一在研究开什么会和怎样开会!”这种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文山会海”已成为顽症,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会议为什么会泛滥成“海”?有一种回答颇有见地:“很多人想开会,很多事要开会,加上开会不计成本,想开就开,开了不必承担什么责任,这会能不多吗?”我想,按照这个思路去探一探“会海”之源,也许能找到一些根治“会海”的办法。先说“很多人想开会”。不管大会小会,首先要有人提出,还得有人批准。本来,会议本身仅仅是开展工作的一种手段。提出和决定召…  相似文献   

5.
开会,是领导者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领导者都要开会。就某一层次的领导者而言,开会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被动参加的会议;另一种是主动召集和主持的会议。前一种会议,由于许多事情非自己所能驾驭,说了不算,开好开不好与自己也没有直接的关联,没有过多的“须知”,按要求如期出席就行了;而后一种会议,从议题、议程到时间都是自己说了算的,开得成功与否和成效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与自己的驾驭水平有关。因此,确定召开一次会议之前,必须三思而后行。就一般而论,下面一些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相似文献   

6.
“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讲话,我讲话,大家都讲话。”横批:“谁去落实。”这是群众对会议过多的感慨。“开会,又是开会……”这是在领导干部那里常能听到的牢骚。如今,领导会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事要找领导,办公室的同志很多时候会说:“领导在开会”;有工作要向领导汇报,领导很多时候也会说:“等  相似文献   

7.
转变领导工作作风,文“山”会“海”自然在围剿之列。“聪明”人灵机一动,开会不叫开会,改称“活动”“观摩”什么的,于是他们就心安理得、大张旗鼓地“活动”起来。 不敢开会,却敢“活动”,其实只是改变了名称,实际内容和作用并没有变化,都是聚拢一班人或听或看,或评或议,或制定大政方针,或裁判家长里短。如果以为变了名称就不是会了,岂非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8.
话说“会德”大川文有文德,武有武德,官有官德,民有民德。开会也应有会德。近读邓小平同志《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一文,触发了许多联想。于是,想就开会这个习以为常又有些麻木的问题!发表一点议论。谁都知道,开会的目的是为着解决问题。可是,那些长而空的...  相似文献   

9.
宫秀川 《廉政瞭望》2012,(19):46-46
眼下许多会议走了样子,没有了集思广益的讨论,变成了一言堂;没有了凝聚共识,变成了权威发布;没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众星捧月。一些基层和地方领导干部把会场当成了个人的舞台,一些地方新闻俨然就是这些“电视明星”的会议“串烧”,以至于让人觉得领导干部一天的工作就是开会。  相似文献   

10.
嗜好开会的人,往往“理直气壮”地辩白:“干工作能不开会吗?”言下之意便是:开会即工作。其实,“开会”与“工作”之间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据《现代汉语词典》云:"开会"者,人们聚在一起,议事、联欢、听报告也;"工作"者,从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也。显然,二者之间有联  相似文献   

11.
市场有“卖点”就有“盲点”。人们对“卖点”趋之若鹜,对“盲点”则不太关注。其实,只要善于发现和利用“盲点”,同样也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市场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农产品为例,它没有永久的热销和滞销之分。有些农产品一时成为市场“卖点”,价高俏销,必然会引起农民争相生产。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此类农产品需求就会处于饱和状态,并很快由热销变成  相似文献   

12.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就是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政工干部在一定时期内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量化,并以工作量的实现程度来评鉴基层组织和政工干部工作的优劣。这是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它对于提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行量化管理的客观必要性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行量化管理,有它的客观必要性。 首先,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由“虚”变“实”的需要。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呢?我们认为,实行量化管理,就可把“虚” 的“无形”的“软任务”通过具体的工作量变成“实”的“有形”的“硬指标”,从根本上克服基层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3.
运用会议实现领导意图,是领导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工作方法。作为领导者,你不可能不开会。你的咨询、决策活动,要依靠会议;你的工作部署,要依靠会议;你与下属、同事的交流、沟通,要依靠会议。可以说,没有没有领导参加的会议,也没有不开会的领导。领导者不能患“好会症”,上“开会瘾”,应尽可能地少开会,做到没有明确议题的会不开,没有充分准备的会不开,可开可不开的会不开,与自己工作关系不大的会不参加。当然,总有一些会是非开不可的,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的职责就是要保证会议取得成效,组织好会议。要保证会议的成功,必须做到“十戒”:一戒无关人员入会。对参加会议的人员要严格审查,不能让与会议议题无关的人员参加,不能让对会议议题不熟悉、不关心的人参加。无关人员对会议议题不负任何责任,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4.
于东 《前线》1964,(23)
有的人说:思想工作是“软”任务,完成生产和工作指标是“硬”任务,因为思想工作做多做少、做好做差,效果不那么明显,而生产和工作任务完成得好坏,是立竿见影的。事情真是这样吗?不。政治思想工作,像生产和其他工作任务一样,也是“硬”任务。谁如果轻看思想工作,把它看作是“软”任务,谁就会在这个“软”字上吃大亏;他就不可能顺利完成生产和工作的“硬”任务,甚至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正开短会、讲短话,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会议也不要开得太长。"中共中央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强调,要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要提高会议实效,不搞照本宣科,不搞泛泛表态,不刻意搞传达不过夜,坚决防止同一事项议而不决、反复开会。对领导干部而言,开短会、讲  相似文献   

16.
开会,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做好工作的前奏曲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它并不是落实。然而,我们有些地方的领导同志却热衷于以开会的形式落实工作。上级开个会,下级也要开一个同样的会,一级套一级,一直套到最基层。上级没开会,没有文件精神,下级...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09,(5):55-55
杨于泽在3月24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开会本是推动工作的方法,现在却弄得领导不高兴、出席者很痛苦。真可以说怨声栽道了。现在的会议五花八门。但领导讲话总是会议高潮。开会,实际上就是办一个“速成班”,由领导担任主讲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教你一套工作方法。这其中包含的是一种体制性不信任,“上”担心“下”目标不明、方法不当、不能自负其责。  相似文献   

18.
激励,是强化领导效能的重要手段,许多时候起着其他手段所难以起到的作用。但是,激励“强化”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正确运用激励手段的前提之下的,如步入误区,激励不当,强化就会变成“负强化”,作用也会变成“负作用”。因此,实施激励应注意规避如下误区。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八十多年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富实践所证明了的真理,鲜明的实践性是其根本特征和品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发展,不断丰富。而作为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旦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巨大物质力量。近年来,我们党先后进行的“三讲”教育活动、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材料上看到,有同志批评现在开会也存在“八股”,凡会必是:一报告、二讨论、三大会发言、四领导讲话,谓之“会议八股”。就笔者体验,所言极是。同感之余,觉得也还有话要说。因为仔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