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条例修正案(草案)》,决定对《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条例》作如下修改和补充: 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产品准产证制度的行为,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生产实行产品准产证管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产品价值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相似文献   

2.
罗晖 《法制与经济》2010,(12):29-31,33
"没收违法所得"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行政处罚的主要罚种,但是对于违法所得如何量化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中均存在争议。因此,文章从一个违法销售医疗器械案出发,通过对现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违法所得量化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从而为正确地适用违法所得,有效打击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提供理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传斌 《法制与社会》2014,(3):166-167,171
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处罚种类之一,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得到广泛适用。从法律特种分析,没收违法所得的根本属性是纠正违法行为,不具备行政处罚的属性,而且没收违法所得可能侵害其他合法权利人利益。《刑法》在处理非法财产时,将没收财产、追缴或者退赔违法所得以及没收违禁品、没收犯罪分子所用财物等严格区别适用,非常值得《行政处罚法》借鉴。建议修订《行政处罚法》时,将没收违法所得从行政处罚种类中删除,将其作为纠正违法行为的方式加以规范,并明确行政机关的监督执行职责。由于违法所得涉及行政法、刑法、民法领域,国家应专门立法,对违法所得的认定、计算方式、税费征缴以及没收、追缴、退赔等处理方式予以规范和统一,在此基础上清理各部门法律、法规中涉及没收违法所得的条款。  相似文献   

4.
"没收违法所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一种行政处罚形式。正确适用该处罚,对打击食品卫生违法行为,保证食品卫生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适用不当则不能实现设定处罚的目的:或者使违法者逃避更严厉的制裁——刑事制裁,或者在实施处罚时侵害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能否正确适用。关键在于对有关法律限制的把握。1.《食品卫生法》的限制1.1《食品卫生法》关于"没收违法所得"规定条款分析《食品卫生法》规定有"没收违法所得"行政处罚内容的条款共有六条。按其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特征,可分为三类:一是  相似文献   

5.
一、产品侵权责任及相关概念的理解1.产品侵权责任与产品质量责任的关系产品质量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法定的产品质量责任。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的生产者,消费者若因产品缺陷致人损害,则应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及根据生产者或销售者不同的行为方式、情节.对其处以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或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或违法所得,或并处罚款,或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所以产品质量责任应当包括产品质量民事责任、产品质量行政责任和产品质量刑事责任。其中民事责任中又分为产品…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餐饮服务行政处罚案例,找出《食品安全法》颁布后餐饮服务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违法问题,为提高行政机关执法能力提供依据。本文分别从违法主体的类别、行政处罚种类、违法行为案由三方面对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餐饮服务活动行政处罚案卷进行结构化统计分析,共有处罚案件176起。统计结果显示,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和食品、食品添加剂标签不符合要求三类违法行为是餐饮服务活动执法中发现的主要违法问题,占总数的70%。罚种以罚款最多,没收违法所得最少。本文建议,完善餐饮服务活动的法律法规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加强《食品安全法》及配套法规的法制宣传,建立健全没收物品处置等工作程序,对无证经营违法行为加强综合整治力度。  相似文献   

7.
胡艺 《江淮法治》2012,(3):49-49
宁夏银川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公布了新修订的《银川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对众多劳动者格外关注的“用人单位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等违法行为作出具体规定。用人单位违规延长劳动时间将吃罚单。  相似文献   

8.
问: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应如何处罚?答: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生...  相似文献   

9.
目前,公安机关在处理“没收”问题时,既不是把“没收”作为治安处罚的种类,又不是作为治安处罚的附加手段,而是作为非治安处罚的处理方法。原因是1989年1月实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七条和第三十七条规定,对行为人违反治安管理所得所使用的财物除依法应退还原主的以外应予以没收。而该条例第六条把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分为三种:警告、罚款、拘留。并未将“没收”行为归于治安行政处罚的种类,更无关于“没收”适用程序的具体规定。鉴于1990年10月实施的《行政诉讼法》是将“没收”行为明文规定为受其调整的具体的行政行为之一——行政处罚,为此: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雷 《法治研究》2012,(5):31-3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经第二次修正后已正式颁布,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第五编第三章增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简称“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本文将结合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阐述增设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结和归纳我国违法所得特别没收制度的主要特点,并对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制定实施细则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国家赔偿违法行为的认定及与过错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我国《国家赔偿法》确立的国家赔偿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害的,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认为,确立违法原则,有利于实践操作,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赔偿法》的重大进步。但在对违法原则的阐述和探讨过程中,多数观点对“违法”的认识局限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层面,没有深入揭示违法行为的特点,并提出具有内在联系的认定标准,因而也不能正确把握违法行为与主观过错的关系。不少同志误认为,既然确立了违法原则,舍而不用过错原则和过错违法双重原则,那么,违法行为同主观过错也就摆脱了关系了。然而,从法理上说,“违法”是“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个人或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有过错的行为”。违法行为包含主观过错在内;没有主观过错,即使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后果,也不是违法行为。就国家赔偿而言,在确定国家是否承担赔偿责  相似文献   

12.
(2003年6月26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对《上海市职业病防治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单位确定的自测人员应当报所在地的区、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八项修改为:“(八)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八条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分别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第四十一条中的“《行政复议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上海市职…  相似文献   

13.
1、受处罚人:北京中孚律师事务所。违纪事实: 1996年 11月,原北京中孚律师事务所非律师人员宗世琳以律师名义与另一名原该所律师共同接受委托,作为王某一审诉讼代理人,收取律师代理费 7000元,并收取律师办案费 8000元,北京中孚律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有关代理手续,并向当事人开具了金额 7000元的律师业收费专用发票。 2000年 4月 11日,北京市司法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律师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北京中孚律师事务所予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 2倍罚款的行政处罚;给予宗世琳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  相似文献   

14.
10月9日,重庆市工商局宣布:针对沃尔玛在渝企业以普通猪肉冒充绿色猪肉、以虚假的商品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重庆工商部门依法对涉案门店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罚款269万元,从即日起停业整顿15天。同时,公安机关已对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7家分店以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侦查,并对相关涉案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谢雄伟 《法学论坛》2016,(5):136-143
我国刑法中违法所得没收的本质应通过个别化思维解决:对犯罪行为人违法所得的财物没收属于保安处分,对涉及第三人财产权利的违法所得财物没收属于恢复犯罪行为前财产秩序的独立处分措施.违法所得的内涵不仅包括通过违法行为直接取得的财物,也包括违法所得直接产生的非经营性和非劳动加工收益.违法所得没收的计算应扣除其中的支出或成本.  相似文献   

16.
混淆没收程序中的"违法所得"与作为罚款幅度确定依据的"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陷入违法所得认定泥淖的根源。事实上,前者是指实际因实施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而直接或间接获得的利益,因而应根据违法行为的类型和没收违法所得的功能的不同,分别采实际收入说或利润说来认定。后者是指潜在所得,指理论上可从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违法行为中直接获得的利益或减少的损失,因而应采名义所得法来认定。  相似文献   

17.
为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尘肺病防治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我市依法开展了多次卫生执法监督检查活动,使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1〉食品卫生:93年全市食品生产经营总户数9396户,监督户次数33714,平均每户3.59次,全市检测食品样品1944件,合格率84.5%,食品从业人员23081人,体检19795人,体检率83.2%。共检出"五病"329人,检出率1.7%,调离率100%;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率达到86.8%(超过卫生部规定的85%要求);依法处罚了121户次违反食品法律、法规的食品生产经营户,没收销毁产品18  相似文献   

18.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1,(8):60-60
三部委:规范房屋中介行为 2011年4月1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的《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明确叫停了中介炒房现象,规定中介低价收高价卖(租)属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停业整顿;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立案标准的决定》中规定“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违法所得(即销售收入)……”。而最高人民法院在给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中指出:“《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规定的‘违法所得额’是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获利的数额。”按高检院的解释,计算违法所得额不须扣除成本,而按高法的解释则须扣除成本,只计算纯利额。笔者认为: 高法对“违法所得额”的解释脱离了实际,不利于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而高检院的解释才是切实可行的。其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该条规定了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违禁品、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等与犯罪有关的财物即赃款赃物的处理原则,是司法实践中处理刑事案件赃款赃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