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审判行政化是妨碍刑事司法公正的顽疾。在体制化变革存在困境的现实条件下,重新审视程序正义的价值和意蕴,依程序视角为司法与行政设定必要的界限,并运用程序规则保障权利和规范权力,为我们重新审视和解决刑事审判行政化问题创造了可能条件和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2.
蔡军 《求索》2008,(7):141-143
刑事司法正义应当是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但是现行刑事司法却在实现实质正义上存在阙如。“恢复性司法”是作为在刑事司法领域推行的一项新理念,既能弥补现行司法在实质正义上的缺陷,同时也能和形式正义相契合。基于现行刑事司法的不足和恢复性司法在实现司法正义上的优越性,我国需借鉴恢复性司法思想,重构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刑事司法公正理念。  相似文献   

3.
肖沛权 《时事报告》2013,(11):30-30
近期,国人高度关注的薄熙来案和李某某强奸案陆续作出了一审判决。两个案件的审判严格遵循刑事诉讼程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罚当其罪。两案的公正的审判程序不仅是我国司法实践的重大进步,更是我国刑事司法进一步民主化、法治化的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正作为一种理念追求,应通过程序正义来实现。重视程序,就需要确保司法活动规范行为过程的公正。本文仅就执法行为规范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冲突调整中的程序公正程序公正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完全的程序公正。如二人分蛋糕,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程序,让切蛋糕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也必然是层出不穷。在所有的解决机制中,司法救济是最终的救济,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中,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正义的前提,程序公正是实现司法正义的保障,精英化的司法人员是实现司法正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刑事司法在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两项主要功能时要找准惩罚与保障的平衡点并保持较小振幅;在实体人权保障要求与程序人权保障要求发生冲突时,应首先满足程序人权保障要求,同时争取达到或接近二者动态、相对同等实现的目标。完善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机制,应当树立平衡观,坚持从公平正义、宽严相济、惩保并重、合理适度、刑事和解、协调有序等方面构建刑事司法和谐。  相似文献   

7.
程序正义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展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法学界对程序正义理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意欲借此提高程序的公正性与独立价值。但程序正义理论有其隐含的假设与适用上的局限,再加上刑事诉讼模式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以至于许多刑事案件的实际处理过程并没有体现程序正义原则。为了提高程序正义理论的解释能力,需要补充其内在的评价要素。  相似文献   

8.
司法程序正义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对防止司法腐败、保障人权、解决司法实践中的困难以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舆论的误导、政治的介入、司法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必要的制度和程序监督 ,使程序正义产生误区 ,客观上给公民个人及家庭造成痛苦和损害 ,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威严和司法机关的形象 ,破坏了社会正常的秩序。为保证实体的正义与公正 ,必须努力加大司法队伍建设 ,提高司法人员的素质 ,牢固树立诉讼程序法的权威观念 ,依法办案 ,科学办案 ,实事求是地办案 ,建立健全错案追究制 ,依法保护嫌疑人、被告人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刑事和解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展开,其背后蕴育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刑事理念的重大变革。刑事和解的引入对中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带来希望和生机,同时该制度在我国的试验和推行还存在问题和障碍,在我国的移植和融合还需要较长过程,但作为一种基于我国现实社会需要而发育出来的司法模式,必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乔瑞芳 《人民论坛》2012,(36):122-123
程序正义理念源于西方,包括程序的正当性、效率性、稳定性以及相应的监督措施。在我国由于传统法制、文化、制度建设、操作技术等原因,程序正义具有一定缺陷,这就要求通过对规范的立法、对参与者行为的约束以及对全体社会成员程序正义观念的树立,来推动我国法律程序正义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刑事速裁案件中效率的提升建立在被追诉人的自由意志和权利处分基础之上,但是这种权利的处分和诉讼程序的简化必须以保障被追诉人受到公正的处遇为前提。为了提高速裁程序的效率,未来立法应扩大速裁程序的适用范围、提高侦查阶段的办案效率,不应确立将普通程序或简易程序转为速裁程序的机制、不宜实行一审终审制。为在速裁程序中体现最低限度的公正,速裁案件的庭审应实质化、提高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和非监禁刑的适用率、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宜对速裁程序做公开审理的例外规定、不能降低速裁案件的证明标准及实行书面审理。  相似文献   

12.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了执法实践跨越式发展,但不能忽视法治化进程中执法规范方面仍存在的不足。程序正义理论期望以“看得见的正义”来实现价值,其被广泛运用到公权力行使的研究中,这与新时代社会治理法治化背景相契合。程序正义原则是这一理论的重要内容,从该原则出发探究公安执法典型案例,更有利于直观、多角度研究公安执法实践,从而为执法实践提供更为详细的指南,对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司法理性是司法者在司法过程中运用程序技术进行法律推理和判断、寻求结论的妥当性所体现出的一种实践性的智慧和能力。理性司法过程必须贯彻法治所固有的规则性及其内在逻辑,法治的进程正是在恢复法律的这种理性信仰,并力求以现代法治这一方式创造出更高的法和理性的结合。司法经验是思维作用于存在的产物,是人们通过对生活实践的观察而形成的心得和体会,体现在法官的个性和人性中。所以,司法的过程就是法官在被信仰的公设的法秩序框架的理性下,通过司法当下经验获得对过去发生事实的认定,进而解除纸上法律与实际适用法律的矛盾,实现司法的社会正义的法学进路。  相似文献   

14.
法律的普遍性维护法律最起码的公平和正义,确保社会的每一成员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社会的公平正义备受人们关注,公平正义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程度。然而,让正义在每一个案件中实现,我们需要"具体法治",需公正司法。当前,只有有效清理阻碍我国司法制度正常运行的根源,解决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有效地维护法律的普遍性及确保个案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从佘祥林案看和谐社会的刑事程序公正和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刑事法治在依法治国和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佘祥林冤案的发生,反映出司法机关在刑事司法程序和理念上对依法治国和和谐社会构建还存在一定偏差。刑事法治的完善需要着力于程序公正和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6.
龙珊珊 《人大论坛》2007,(11):28-29
刑事再审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救济程序,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保障法官正确行使审判权,促进刑事审判的公正合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人权人宪的重大司法意义和司法实践中体现出的各种冲突和尴尬,其现行的种种规范已不适应当前的诉讼体制模式,亟需对其予以革新,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其改革试做探讨,以期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诉讼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17.
法律正义是有局限性的。法律正义不仅体现于实体判决中也体现于程序效率中,马拉松似的诉讼是难于实现正义的。法律程序虽有其独立的价值,但程序与实体之关系,毕竟是实体决定程序,程序又反作用于实体,程序是为实体服务的。应该设计好的程序制度,提升和保持法律工作者的素质,实现有限的法律正义。  相似文献   

18.
司法审查制度是一种救济手段,在现代社会中,它的适用范围大大扩展,这在刑事审前程序中表现得最为明朗。依据司法审查制度,必须由法院对刑事追诉机关的活动加以审查,对公民实施的各项强制措施,只有通过法院的审查认定其合法正当之后才能做出。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司法审查制度严重缺失,亟需通过改革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19.
傅跃建  翁小平 《公安学刊》2008,(4):32-35,97
随着被害人学以及保护被害人运动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研究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我国现行的法律虽然为被害人设定了许多权利,但其实际地位远不如法律的规定。为此,有必要从刑事司法政策的角度落实被害人地位,实现其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20.
陈晓济 《公安学刊》2014,(1):102-108
山姆·休斯顿州立大学刑事司法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是美国大学教育中最为著名的"核心课程型"设置模式,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一组独立于院系的全校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一组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修课程)和一组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以及学位要求的特别课程四个部分构成,由此构成该专业"一体两翼一补充"的橄榄形课程设置模式。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核心课程为中心,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融合,培养学生从事刑事司法职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从中可以发现其课程设置具有重视通识教育、实行严格意义上的学分制、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互为支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