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近日完成,近50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这个举措在国内高校中极为罕见,被一些教师形容为一场“深源地震”。在高校,每一名教师都梦想沿着这样的轨迹前进——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直至院士。而其中,院士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峰顶,博导也就成了通常的“高校之巅”。  相似文献   

2.
阅读驿站     
《天津政协公报》2011,(6):12-12
<正>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博土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唐宋以后,社会上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群体有氐羌系统、百越系统、百濮系统。至秦汉时期,氐羌系统中分化出了叟、昆明、(?)、摩沙、巴、蜀、邛、哀牢、滇等民族群体,这些民族群体后来逐渐繁衍分化成今天的藏缅语族各兄弟民族。在考察龙文化与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关系时,我们发现,龙对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影响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西南古代各民族群体便兴起了崇龙之风。在此,仅就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的联系加以探讨。 一、龙与远古氏羌 氐羌是先秦时期活动于甘青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民族群体,甲骨文中有“羌方”、“伐羌方”、“往羌”、“羌妇”、“获羌”等名称见载。殷商时期,受商族所支配,如《诗经·商  相似文献   

4.
我国先秦时期,华夏统治者往往将公布于祖国周边地区的其他民族称为“夷、蛮、戎、狄”,有时也将其中的某一称谓与方位概念联系起来,如“东夷”、“西戎”、“北狄”之类。不过,当时不但尚未形成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系统观念,而且就是某一称谓与具体方位的联系也不固定。如《孟子·离娄》既称舜为“东夷之人”,又称周文王姬昌为“西夷之人”,又如《诗·小雅·出车》虽将西方的民族称为“西戎”,但《书·仲虺之诰》又将其称为“西夷”,至于“蛮”在先秦文献中,从未见将其与“南”联系一起,而称“南蛮”之例。可见,当时所谓夷,蛮,戎,狄,都只不过是中原华夏统治者对周边其他民族的泛称而已。只是到了秦汉以来,为适应封建大统一需要,才将夷,蛮、戎。狄与东,南、西、北的具体方位联系起来,逐步形成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系统观念,使这些称谓具有具体的方位性含意,而且这些称谓也逐步被赋予了歧视、侮辱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唐代律学集前代律学之大成,取得辉煌成就。从某种程度上讲,唐律之影响乃唐代律学之影响。唐律因疏议而光彩夺目,律学因疏唐律而声名远扬。本文仅就《唐律疏议》的释律方法作一阐释,“义疏”通过有创见性的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阐明律义,析解法理,补律不周不备,从而对《唐律疏议》进行全面的疏解,由此使中国古代律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泛职称时代     
在这个泛职称时代,我一直对咱们五行八作职称的级别,不知所以。过去,我只知道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以及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实习研究员这两个职称系列。我对于有这样职称的人是很崇敬的。但是这里哪是高级,哪是“副高”,哪是中级,哪是初级,两个系列如何对应,却辨别不清。比如,“助理研究员”是中级,但是“助教”却是初级———助教,不就是“助理教授”或“教授助理”的简称吗,应该与“助研”相当,为什么比后者低一级呢?好在,这种“乱”只是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之事,老百姓没必要操这份心。现在不同了,职…  相似文献   

7.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18(2):F0004-F0004
湖北省第二批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已经揭晓。我院法律系讲师易江波同志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信”与先秦法文化论纲》,2004年底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该论文指导教师、我院副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导师萧伯符教授同时获得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8.
苗族的族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苗族的族名称谓有所不同。尧、舜时期 ,“三苗”部南迁 ,这部分苗族先民即有“南蛮”的别称。到商、周两代仍沿用“苗”的族称 ,但对“南蛮”中最强盛的部分则专称“荆蛮”。汉代以后 ,称为“武陵蛮”。在“武陵蛮”内 ,又按不同地区而有“澧中蛮”、“零阳蛮”、“氵娄中蛮”等若干称呼。从东汉起又开始将“武陵蛮”称为“五溪蛮”。唐、宋以后 ,苗族若干少数民族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 ,作为单一民族的族称重现于文献之中。由于苗族影响较大 ,元、明、清时期人们常将与轩族毗邻而居的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称呼为“夷苗”、…  相似文献   

9.
濮族在我国古代南方分布较广,春秋时有“百濮”之称。据罗香林考证,濮与越是同一族系,“越族又每与濮族相混称”。江应梁也曾以周密的论证得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说,在一定时期内的一些地带,文献上记载的‘濮’和‘越’,基本上就是同一族的不同称谓。”并认为,楚国境内的“濮就是越,可称濮,也可称越,大概战国以前,称濮者多,战国以后,就通称为百  相似文献   

10.
遗书收集制度是我国古代文献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所谓遗书,一是指前人著作留于后世者,二是指散佚于民间之书。中国古代的遗书收集,既包括前人留于后世之著作,又包括散佚于民间之著作。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入咸阳,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律令图书,实际上已开遗书收集之先河。汉惠帝时,废除“挟书之律”,汉武帝正式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开献书之路,使遗书收集制度化。据现有文献记载,自汉代至鸦片战争之前,我国较大规模的遗书收集活动达114次之多。计汉代7次、魏晋南北朝17次、隋代2次、唐代10次、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小说源于何时 ,众说纷纭 ,大体有黄帝说、先秦诸子说、汉代说、唐代说、宋代说、史传说、稗官说、神话说数十种。结合古代小说固有的特性及与今天小说的联系 ,根据先秦已有定型和成熟的小说来看 ,上古时代的口头文学应该是古代小说之源。  相似文献   

12.
~~从“工丽妍妙”到“清新律切”——试论北宋中期诗人赵抃的诗风变化@段莉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生殖卫生学院管理系讲师,四川成都610041~~~~~~  相似文献   

13.
经学是从汉代至清代之交的古代中国的具有官方哲学地位的儒家经典阐释学,自汉代经学肇起,虽然出现了个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间的解经方式之争,但在汉代末年则趋于今古文经学的合一。这主要是在“独尊儒术”的前提下,经学阐释已由过去集数人之力以通一经,转而成为现今之一人可遍群经,阐释的广度与深度有所拓展。至晋代,“自永嘉之后,字内分崩,和乐文章,扫地将尽”,南朝与北朝分立江左与河洛之地,政治上的南北对峙直接导致了“南学”与‘\匕学”的经学流分——“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要之,“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  相似文献   

14.
袁延胜 《人民论坛》2024,(4):110-112
敬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老的习俗和制度源远流长。汉代继承了先秦以来敬老、养老的传统,崇尚孝道,优抚老人,施行养老之政,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养老制度。汉文帝元年颁布的“养老令”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养老诏令。汉代的养老制度不仅注重老年人的物质养老,也注重老年人的精神养老和家庭养老,并从法律、制度层面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元朝时期,李京至云南,对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写成《云南志略》,说白族就是汉代的僰族。“僰”、“白”同音,先后译写不同而已。说确切些,元、明、清时期的白族,是以汉代的僰人为核心,不断融合迁入西南的汉族及邻近的一部分其他民族的人口而形成。李京又说,元朝时期的白族即南北朝至唐朝初年的“白爨”,亦即“西爨白蛮”,至元朝时期则“爨复讹为寸”。故《元史》中称白族军队为“爨白军”或“寸僰军”。“白”、“僰”在书面记录中仍然交替使用。到明朝  相似文献   

16.
<正>太昊陵是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长眠之地。春秋时期之前,人死后挖坑葬之,称之为“墓”。墓的周围既不封土,也不栽树,即“不封不树”。春秋时期,淮阳人为了更好地祭祀祖先,在伏羲氏埋葬的地方,封土以祭,谓之“坟”,合称“坟墓”,自此有了“坟墓”一词。中国的坟头即源于淮阳伏羲的坟墓。后来,因为死者的地位不同,帝王的称陵,诸侯的称冢,圣人的称林,百姓的称坟。从此,太昊陵成为人们对太昊伏羲氏坟墓的称谓。汉代以前,人们为了祭祀祖先、神灵和先贤,  相似文献   

17.
王献军  苏丽萍 《新东方》2009,(11):24-26
黎族自称为“赛”,而在古代的汉文典籍中,则有“骆越”“里”“蛮”“俚”“僚”等各种称谓。唐代后期,“黎”这一族称开始出现。到了宋代,“黎”这一族称固定了下来,成为海南岛上黎族专用的名称,其他称谓基本上不再使用。  相似文献   

18.
蒋正华 蒋正华 男,1937年10月生,汉族,浙江人。研究生学历。1992年9月加入本党。1958年提前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至1978年任该校自动控制教研室助教,同时在职读研究生,1978年至1982年任该校系统工程所讲师、人口研究中心副主任,1980年至1982年在印度孟买国际人口科学研究院读研究生,1982年至1991年历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经济研究所讲师、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1991年至1997年任  相似文献   

19.
成都中医学院是一所四川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创建于1956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所高等中医院校之一。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经过建校38年来的奋斗,学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办学体系初具规模 学院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教职工2000余人。有正、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18人,其中正教授级76人;讲师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70人。有在校学生2696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110人,本科生1546人,专科生1040人,其在校学生规模居全国中医学院之首。 学院现设医学系、药学系、针炙系、基础医学部、社会科学部,分别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炙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药学、推拿学、卫生管理学、藏医学、护理学等11个本专科专业;学院为全国首批可授予中医药硕士、博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现有博士授位点6个,硕士授位点18个;特别是中药学被批准为国家级和国家局级重点学科且可接受培养博士后人员,中医内科学、针炙学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20.
反映公安工作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叫警察学?还是叫公安学?有不同看法。我想这不是非此即彼的事。由于角度不同,两种称谓各有其适用范围。但是在什么研究领域中叫“公安学”或“警察学”,则不是随意的。在公安院校的公安专业方面,还应称公安学。一、在国际上,这门学科名称还很不统一一些国家还没有形成这门学科,更没有其称谓。1991年我访问英国,在这个近代警政的发源地那里都没有这个学科的确切称谓。或称PoliceScibce(指警察的技术科学)或称Police Study(指“警察科学研究”)。我要给Exite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