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中国司法》2012,(5):4-4
2008年底启动的新一轮司法改革,3年多来绝大部分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此轮改革深化了对权力监督制约,推进了司法公开与民主。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受许多因素制约,不少改革措施是部门利益之争妥协的产物。不少改革主要是围绕技术细节在做优化,极少涉及体制问题。下一轮司法改革,中心任务应当是围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目标,本着权力必须受到有效监督制约的原则,重点调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的权力分配,并规范其运行,基本解决司法地方化、行政化问题,树立起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12月21日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明确了2011年深化司法改革的重点——加快推进死刑复核程序、司法保障制度两项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同时积极推进"三五"改革纲要确定的队伍管理改革、完善司法为民工作机制等任务。  相似文献   

3.
方法在人类社会和司法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方法论能够促使刑事司法改革日益科学化。我国当前刑事司法改革存在实践探索和顶层设计的结合问题、重点难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协调问题、参与改革和方案完善问题以及政策立法和依法改革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构成了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方法论转向需要。而刑事司法改革方法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能够克服这些“贫困化”问题,最终在刑事司法改革中通过方法论体系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基本手段、基本机制和基本保障措施来达成。  相似文献   

4.
2009年,“刑事被害人救助”、“司法公开”、“人民陪审员”……2010年,“量刑规范化”、“非法证据排除”、“执行联动”……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举措不断,亮点纷呈,在社会上反响强烈,也得到了法学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中国司法改革承上启下的一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司法建设,取得一定成就。但近年来,司法人民性的强调、调解政策的转变、“三侗至上”的提出等导致许多人对司法改革的前景担忧。鉴于中国司法改革相对平稳和保守,这些至多表明司法改革趋缓或进入休整期,迈向司法现代化的大方向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新一轮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总结评估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要求对已完成改革项目进行总结评估,并抓紧推进未完成的改革事项,确保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围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政法经费保障4个方面共60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措施基本到位。还特别强调要在总结评估中加强宣传,系统回答为什么改、改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改、效果如何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北方法学》2018,(4):135-143
近代俄罗斯的司法现代化始于其借鉴西欧法制而进行的司法改革。彼得一世对法制的欧化改革开启了俄罗斯司法现代化的进程,叶卡捷琳娜二世秉承彼得一世的改革遗愿,在"开明专制"之下继续推进俄罗斯司法现代化,亚历山大二世在1864年所进行的司法改革则是俄罗斯司法现代化的重大飞跃。近代俄罗斯的司法现代化是在专制君主推动之下完成的,然而专制国家的体制性局限阻碍了司法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但是近代俄罗斯的司法改革和司法现代化努力却对现代俄罗斯国家的法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超清 《法制与社会》2010,(34):151-153
司法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贯穿与司法改革的全过程,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为我国的司法改革指明方向和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国司法改革应该坚持两个基本理念,本文对其确立的原因、具体内涵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呈现出从司法规范重建——审判方式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司法改革不仅开启了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崭新历程,也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步伐。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突出问题是司法改革的全局性缺失问题,具体表现为司法改革缺乏统一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明确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确定深入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制度的整体现代化;确立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是推动司法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走反思性司法改革道路是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路径,其关键是要反思司法改革的方法,尤其要注重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方法、综合研究方法和局部试点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决定中,司法改革都是重要内容,尤其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190项法治改革举措中,司法改革举措就有48项,充分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司法改革,人民群众热切盼望司法改革,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多次会议所部署的改革举措,司法改革也是重点内...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概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08,26(5):3-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国近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行程。建国之初的废除“六法全书”、司法改革运动和“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司法体制与制度的基础。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当代中国司法制度进入了恢复与重建的历史新时期,也由此揭开了司法改革的序幕。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现在,当代中国司法改革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以审判方式改革为主导的司法改革,逐步深入到体制性的司法改革。当代中国司法改革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乃是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改革道路的过程,是一个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姜小川 《法学杂志》2006,27(6):82-84
我国司法改革已进行多年,但实质性的成效不甚明显。从理论上提出司法改革的基本原则并用以指导司法改革的实践,乃保障司法改革成功的重要环节。因此,确立司法改革的基本原则,阐述具体原则的内容、依据等就成为文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13,(2):10-11
司法改革白皮书传递共识与信心2012年10月9日,中国首次就司法改革发布白皮书,1.8万字的篇幅记载了我国司法改革的坚实步伐和丰硕成果,表明了中国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态度和决心。回顾司法改革的历程,尤其是十六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刑法、刑诉、国家赔偿法等法律的修改,死刑复核权的收回、收容遣送制度的终结等,均彰显了司法改革在制约公权、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中央政法委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和《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立足该院审判执行工作实际,采取六项举措继续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新期待新要求,促进司法公正高效权威,为把南宁建设成为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提供坚强可靠的司法保障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这六项举措是:  相似文献   

15.
司法行政制度是一项为国家法治建设以及司法活动提供服务与保障的法律制度,具有中国国情的司法行政制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社区矫正作为司法行政改革制度中的一项改革举措,其发展历程印证着我国司法行政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学习,更好地完善我国司法行政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司法改革的总目标: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自2014年起,全国各省份分三个批次进行了司法改革试点。其中,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关系法官切身利益的一项核心内容。在员额制背景下建立有效的法官约束和激励机制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目前司法改革中采取的设立法官单独的职务序列、提高法官薪酬的措施有利于法官激励;合议庭、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有利于司法去行政化;法院人财物省级统管有利于司法去地方化。在已有改革措施基础上,司法改革还应在法官司法特权、人身安全保障和维护法庭威仪方面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17.
黄晓云 《中国审判》2011,(10):11-13
量刊规范化改革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司法改革部署,去年10月1日在全国全面试行以来,有效增强了法院量刊工作的公开性.科学性,对规范司法行为,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和公正廉洁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及时总结量刊规范化改革试行经验,发现解决试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量刑规范化改革持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审判》2010,(5):8-9
“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作为法治社会普遍遵循的一项重要司法原则,司法公开是落实公正廉洁执法、实现司法民主、保证司法廉洁、确保司法监督的重要手段,在几轮司法改革中都列入重要的改革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日益向社会敞开司法大门、让民众接近司法、知悉司法活动、不断增强司法透明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所确立的审判程序及审判方式等多项改革目标和具体任务目前已基本完成,司法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需要有新的突破。审判活动行政化、司法权地方化和法官职业大众化即是困绕我国现行司法制度并急需在改革中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司法改革涉及到司法制度方面的体制改革与司法机关内部的治理整顿两个方面,由司法机关推行的司法改革,根本不是制度设计上的问题,因为制度的变革需要立法的确认。面对当前“司法信任危机”的局面,司法机关推动的司法改革首先应当从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本身入手,寻求司法公正的合法途径,通过重塑司法公信,重新赢得民泉封司法活动的信赖与尊重,树立良好的司法公正形象,以此来推动司法改革,这才是当前司法改革首先需要着手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