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柱,充满亲情的社会是和谐文明的社会,充满亲情的民族是和谐进步的民族。亲情是成长、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感恩教育的缺失,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亲情观念正在逐渐淡薄。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而实施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目前,党支部创品牌和创品牌党支部的活动很多.通过鹤岗电业局在基层党的建设方面的探讨与实践,我们营销党支部认为,创建伦理型党支部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六年来,我们党支部会同分工会,每逢春节都要在党员、员工中开展"亲情春节,感恩父母"活动.感恩活动以"五个一"为主线,即职工利用春节放假的机会,给父母做一次感恩饭、敬一杯感恩酒、谈一次心、打扫一次卫生、洗一次脚.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党员、员工"知恩、感恩、报恩".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总体状况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感恩意识和行为上偏差。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孟喜龙 《世纪桥》2009,(3):110-111
大学感恩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也是解决社会问题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并将感恩教育融于整个教学管理,与校园文化结合,借助有效的载体,使感恩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共生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是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的统一体,人们渴望和谐共生。大学生只有学会与自然共生、与社会共生、与他人共生,才能构建和谐群体。大学生共生意识包括平等意识、共处意识、契约意识、共赢意识、共爱意识。当前,应把加强大学生恪守诚信、学会感恩、学会感悟苦难等方面的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共生意识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匮乏。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仅在于家庭教育观念的错位和学生独立意识的缺乏,而且在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化、转型社会的功利化、传统道德的淡薄化与国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漠视、弱化了感恩教育。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感恩教育,传授感恩道理,培养感恩意识,强化感恩实践,实现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7.
崔征 《世纪桥》2009,(13):94-95
当前在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感恩情怀缺失现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怀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以利于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感恩教育有利于激发培养高职学生的心理潜能,构建高职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优化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其人格发展。当前高职学生的感恩教育存在认识缺位、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不良环境消极影响等问题。构建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社会应该努力创造感恩教育的优良氛围,学校应该健全完善感恩教育机制,学生应该深化感恩意识,激发培养自身的感恩情感。  相似文献   

9.
感恩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感恩教育有利于激发培养高职学生的心理潜能,构建高职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优化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其人格发展。当前高职学生的感恩教育存在认识缺位、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不良环境消极影响等问题。构建高职学生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社会应该努力创造感恩教育的优良氛围,学校应该健全完善感恩教育机制,学生应该深化感恩意识,激发培养自身的感恩情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的应有之义,其中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又是关键的一环.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呈现出结构软化、功能弱化的特点,这是由市场经济等社会变革的负面效应、高校感恩教育理念的偏差、家庭教育中的执傲教育观和不妥的教育方式、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失衡、感恩文化的断层、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等因素交互影响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正最近,二师三十团深入开展了"感恩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并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各项工作实践中去,大力倡导邻里团结、环境优美、场风文明、和谐发展的文明新风。通过开展"感恩祖国、文化惠民"读书活动,评选读书明星,培养职工群众的文明素养;通过开展"感恩社会、歌声嘹亮"诵咏比赛,加强职工群众的教育管理和热爱祖国、热爱团场的精神教育;通过开展"感恩先辈、影视教育",  相似文献   

12.
<大雁落脚的地方>是当代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散文集,也是2000年全国妇联为庆祝建党八十周年而开展的"爱心读书活动"指定用书.该书以爱心为统领,以亲情为主线,字里行间荡漾着爱的暖流,萦绕着真善美的旋律,传递着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和谐统一的价值观.作者以中国知识女性特有的沉静、温润和细腻,讲述了她本人雪域高原的军旅生涯和弃医从文的独特经历,展示了对友情、亲情、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哲人般的思考与感悟.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上许多人感恩意识严重缺失,出现了不知感恩、情感冷漠等现象.文章解读了感恩的含义及其意义、分析了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并认为当前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首要的是合理定位感恩新理念,努力营造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和谐作为价值目标植根于人们的内心,作为社会目标具有普遍性.由于存在国际竞争和现代文化中普遍的"应享"意识的影响,国家必须把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作为一个基本目标.受此限制,国家内部的社会和谐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实现.为了最终建立高度和谐的社会,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建设先进的现代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日益完善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下,资助工作已逐步趋于精准化,绝大多数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困难已经得到缓解。但当前在资助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现象,一些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情况比较突出,资助育人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深化。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也是道德教育,它的实施有利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文章在分析高校资助育人的现状及感恩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感恩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诗经》有"投桃报李"之说,文人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句,百姓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语,世间有永怀感恩之心的"结草衔环"的感人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感恩是一种品格,一种情怀,也是一种思想境界。一个人如果有感恩之心,可以稀释心中的狭隘和蛮横,可以沉淀思想中的浮躁和不安,可以消融意识中的不满与怨气,还可以原谅曾和自己结怨甚至触及自己心灵痛处的那些人,从而使自己已有的人生资源变得更加深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目前社会感恩意识缺失严重.大学生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有机配合,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相似文献   

18.
<正>"蓝丝带"寓意感恩、鼓励、关怀和爱,为把这份关怀送到百姓身边,为把爱升华成无处不在的亲情,辽阳市白塔区卫国路街道党工委对辖区内的122名空巢老人、71名失独家庭成员,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的"蓝丝带"行动,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服务模式,为空巢老人和失独家庭成员提供包户、定期、接力式亲情服务。服务体系上展示着"周到的想法"。街道党工委制定了《关爱"空巢老人、失独家庭"的"蓝丝  相似文献   

19.
最近,农一师十二团妇联与团一中联合开展了铭刻亲情,感恩父母亲情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成效。一是开展追寻我的足迹话动,每个同学请家长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回顾自己成长的足迹,从中深深感受父母的爱,体会朴实的  相似文献   

20.
肖池平  万晴 《实事求是》2007,195(2):74-7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因素、尤其是和谐文化作为支撑,而感恩文化,就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大力倡导和推崇感恩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和谐文化内涵,不仅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