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社会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毛泽东同志指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斗争,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人类在实践中改造客观的同时,还改造主观世界,即改造世界观。人的认识来自于实践,正确的世界观来自于对客观世界改造的实践活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在人的世界观的改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2.
第一种观点认为,主体性就是主观性。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主体性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也就是人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实际上就是主观性。并认为不能把主观性理解为不符合客观世界,主观自生,自以为是,即不能把主观性等同于脱离客观的主观主义。主张主体性原则只适用于人和人类社会、人的一切认识及人化自然,但不适用于非人化自然,它不是一个本体论原则。  相似文献   

3.
人类改造世界的任务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它们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根本规律和总体趋势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必须从这一根本规律和总体趋势出发来把握主观世界改造的本质与特征。文章认为,主观世界,从社会意识的主体角度看,可区分为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因此,文章分别从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两个不同的视角考察了改造主观世界的具体内涵,并且强调,当前加强主观世界改造从群体意识改造的意义上说,就是要努力实现民族精神的历史创新;从个体意识改造的意义上说,就是要重视个性的全面发展,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文章结合上述观点,对个体主观世界改造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4.
丁东红 《理论前沿》2005,(12):45-47
本文从人类思维起源的角度谈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对于认识论的突破性贡献.与人的思维的产生直接相关的不是感性经验,而是逻辑经验.代表人类思维本质的理性认识不是简单地由感性认识的积累而来,而是产生于人对自身活动的反思,即人类原始动作图式的内化和不断分化.思维的本质是后天逐步形成的构造功能,而不是反映功能.认识是主客体双重建构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尽管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但二者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即离开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去追问世界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把从追问世界的本质转变为追问人的感性活动和现实生活,形成一种现实的感性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自然,显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人类通过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语言符号形成了现实的人类世界图景。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6.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注重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的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内容。能否正确地解决实践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成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实践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既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又内在地融铸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正是因为有了这条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才蓬勃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而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马克思的实践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媒介是实践,人类的实践活动推动了"天然自然"不断向"人化自然"转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其基本特征表现为,阐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统一,而可持续发展是实践自然观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8.
人是有智慧、有认识能力的生命存在物.因此,人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具有创造能力的主体.人不仅能认识外在事物,同时也能认识主体自身.人为什么能认识外在事物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人的认识本质及其能力的局限是什么?人的思维认识这朵"宇宙间最美的花朵"(恩格斯语)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奥秘是什么?"认识你自己",成为了自古以来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不断探求与追问的永恒主题.应该说,自哲学认识论产生以来,不同社会时代的哲人对人的认识本质、认识活动形式、认识活动过程与阶段等问题有过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尽管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但二者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即离开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去追问世界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把从追问世界的本质转变为追问人的感性活动和现实生活,形成一种现实的感性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自然,显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人类通过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语言符号形成了现实的人类世界图景.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狭义的文化则专指人类创造的精神文化。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有主文化、亚文化之分,有雅与俗之分。作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建设问题上,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交叉、整合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做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人的对象性活动、社会关系及需要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认识人的本质是人发展的前提、主体需要和终极目标,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实践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变革社会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先进文化,促进人精神生活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立法理念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立法理念论陈兴良立法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因而不能离开一定的理论指导。只有科学地确立了立法理念,才能正确地界定立法的本质,并有效地指导立法活动。一、法本源论立法是创制法律,因而正确地认识法的本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法本源的认识,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一...  相似文献   

13.
审美与生存     
美 ,作为人类赏心悦目的感受 ,需要人类的觉识、发现和创造 ,需要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能动地领悟和建构 ,因此 ,美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美的本质是真和善 ,是思想和自我意识 ,是生的体验和认识 ,美不是个别而是整体。生态美就是整体美、系统美、结构美、和谐美 ,生命与环境的统一美。美需要人自觉地培养和关爱 ,眼下人类的目的就是要创建一个美的环境与生态。  相似文献   

14.
人之所以是类存在物,是因为人类确证自身的普遍性和自由性。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涵盖了自然、精神、社会等空间维度。其中,自然是最基本的视阈,是精神的无机界,是人的无机身体,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根据。自然本质地体现人类的自由意识活动,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与和谐共处。探讨类本质的自然维度,为充分认可自然界的外部优先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地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人类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品质,是一个人思想认识和品德行为的本质,或者说是一个人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的本质.领导干部的品质完善与否,对于其威信的形成,对于领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领导干部培养优良的品质显得特别重要.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如何加强自身的品质培养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一、文化与传统文化狭义的文化观,把文化限定在精神领域,认为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包括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等观念形态的东西。而文化的本质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需要从“人类———实践———文化”这个系统中来理解文化的产生与作用,没有实践活动就没有文化的产生,没有文化的发展,实践活动的深度就无法拓展。马克思说,人的建筑活动与蜜蜂的筑巢活动不同之处就在于,人的头脑中已有了建筑物的蓝图。人通过头脑中的蓝图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建筑,这头脑中的蓝图,便是人类文化的表现之一,这建…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问题本质上属于对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因此天然属于心理学的范畴,而在法学领域对精神损害的考察缺少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这迫使我们必须从心理学理论中寻找这一制度新的支撑点。但这种尝试虽然有着诱人的前景,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心理学理论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这要求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切入点时必须考虑法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的兼容。为此本文以试论精神损害概念的心理学基础为题就是想将有关精神损害的最为基础的问题加以梳理与整合。  相似文献   

18.
赵振纲 《理论前沿》2005,(13):43-45
本文在分析人的需要,人类的行为活动目的的基础上,指出了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人的需要是人性和人的本质体现,是对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其内部环境和自然的、社会的、物质的或精神的外部条件稳定的要求。文章根据员工特有的职业活动所形成的需要特征和积极性的特点,讨论了如何运用激励理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激励员工积极性的几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唯物史观哲学,马克思通过工业劳动揭示了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劳动活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联系,是人对自然界的能动的、客观的物质实践改造关系。由此,马克思从生产力上(亦即物质实践活动上)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谜,并以物质生产劳动活动这一唯物史观的实践论超越了一切旧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实现了党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人类社会本质三个本质的统一,回答了共产党如何长期执政、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这一时代性难题。  相似文献   

20.
任何案件的事实都是在认识主体感官经验上发生的 ,脱离了认知主体的“客观真实”实际上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因此 ,片面强调社会生活中纠纷和侵权事件本身 ,并将其上升到一个绝对的地位 ,而忽视人的主观感受往往造成司法活动中冤案、错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