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永光  刘云华 《求实》2012,(6):14-18
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怎样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大的根本问题。总括起来,包括社会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定和社会建设的实施与保障。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也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社会运动是社会组织兴起和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紧密相联,具有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增强社会自治的社会功能,是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形式。社会运动和社会组织在计划生育、扶贫、救灾等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社会运动和社会组织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要促进其健康发展,必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了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加强社会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探索。2010年9月17日,在上海举办了"社会建设与社会领域党建"论坛。此次论坛由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联合发起,并邀请天津、重庆、深圳、南京、大庆等市有关领导、国务院研究室的领导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讨交流推进社会建设与社会领域党建的探索、创新和实践。现将部分发言整理、汇编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抉择。因此,社会建设是具体的历史的。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必须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宗教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宗教与法治的关系是世界各国和地区面临的共同课题之一,也是各国和地区法学、政治学、宗教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人类社会有信仰,现代国家离不开法律。国家要处理好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就必须完善宗教立法、依法管理宗教、发挥宗教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本期两篇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宗教与法治的关系,特别是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与法律的关系,充分认识宗教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公正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从不同的侧面对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或高屋建瓴,或阐幽发微,或政策建言,均主张将法律的社会治理同宗教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实现古老的宗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历程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书翰 《党的文献》2011,(2):94-101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建设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同时,我们党从社会建设着手,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党将以民生为重点来大力加强社会建设,这不仅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提升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7.
尽管毛泽东当年并没有使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等概念,但他带领全党在这方面进行的有关探索及成果是不能否定的。这些探索主要体现在:适应当时形势任务的发展,将人民群众组织和动员起来;针对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命题;把加强民生建设作为减少和化解各种矛盾的治本之策;加强群众工作和基层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这些探索,为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同时,这些探索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对于今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宗教与法治的关系是世界各国和地区面临的共同课题之一,也是各国和地区法学、政治学、宗教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人类社会有信仰,现代国家离不开法律。国家要处理好法律与宗教的关系,就必须完善宗教立法、依法管理宗教、发挥宗教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本期两篇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宗教与法治的关系,特别是新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与法律的关系,充分认识宗教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公正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从不同的侧面对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或高屋建瓴,或阐幽发微,或政策建言,均主张将法律的社会治理同宗教的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实现古老的宗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解决民生问题,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协调。只有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中国社会才能真正朝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设:建构和谐社会的一条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社会发展何以可能-这是社会学经典而永恒的研究问题。因此,如果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社会建设和管理有些什么内容呢-它的理念是什么,它的路径和机制有哪些-如何才能实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理想目标-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文章认为,社会和谐是一种理想,一个目标,但社会和谐并不是没有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建设,以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而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一条路径的社会建没,在目前主要有三项基本内容:社会关系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朱士群  文军 《唯实》2000,(6):57-60
精神文明建设与农村社会稳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具有整合、规范、教育、沟通、管理、发展等功能。当前,我国农村中存在着大量不稳定因素,为此,我们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从多方面入手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自古至今,县域始终是中国政治经济体系和社会系统中最基础的层次和最基本的单元。“县积而郡,郡积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中国历朝历代的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始终把县郡的发展与治理作为治国安邦最根本的工作。县域是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结合点,是城乡联动的关切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只有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综合国力,也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新型工业化,只有同县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作用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3.
张永光  卫小将 《探索》2011,(1):139-14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分别从四个方面丰富和拓展了我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内涵。具体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成为社会建设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新途径;将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民生工作的头等任务;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拓新了民生建设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4.
传统观点认为,政党只是整合社会利益、连接国家和社会的中介。社会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社会建设?超越“国家—社会”二分法,构建一核多元框架,分析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从而准确、科学、主动地制定战略。其次,党始终保持理论自觉,把市场竞争逻辑和社会公平逻辑结合起来,防范福利国家、发展型国家的弊端。最后,党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以应对社会建设资源、知识、信息高度分散的挑战,提升治理效能。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彰显出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一个兼顾公平和效率、秩序和活力的和谐社会,必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发展观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观自身也在不断地变化.不同的发展观对文化建设也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将文化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的视野,是当代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一种内在要求,真正的社会发展应该是包括文化发展在内的多维的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本质蕴涵在“社会”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从国家政权和企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但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浮出水面。为解决社会矛盾,应该把马克思有关社会建设的基本思想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之路:不仅要着眼于“物,”更要着眼于人和社会关系;不仅要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更要实现和谐的社会关系的可持续。为此,要以人为本,调节社会差别,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7.
中央提出建设"三型"政党,更突出地强调一种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突出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党建工作思路。共产党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才能获得生命力,而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三型"执政党目标的提出,浓缩了时代特色。"三型"目标的提出充实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个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党建目标回答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从  相似文献   

18.
于咏华 《学习论坛》2008,(12):63-67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存在,就其内部构成来看,它是主体和客体的有机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基本要素有机综合的系统整体.这一系统整体同样具有层次性,如果把作为"母系统"存在的社会称为总体社会的话,那么体现社会主体(人)及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社会"子系统",就可以称为主体社会.在主体社会的视域中,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是人,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个内容宽泛的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来看,保障人的基本权益,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切入点.因此,在主体社会的语境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是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任务是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类农村社会组织逐渐成为农村社会建设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和正向调适,已成为推进农村社会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有效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社会监管机制,增强社会组织自律,才能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建设事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通过单位制的体制整合,政治国家实现了对基层社会的高度同构,这一时期的社会建设主要依附于国家政权建设和计划经济建设,体现着一种国家本位逻辑;第二阶段,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旨在通过经济快速增长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社会建设则隐匿于市场经济建设之下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以市场经济建设代替社会建设的市场本位逻辑;第三阶段则是进入本世纪初,我们党和国家明确提出民生为重的社会建设理念与施政方针,社会建设开始逐步获得一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标志着社会本位逻辑的回归。而展望社会建设之未来,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特征的公民社会建设将是我党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