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宪政意义上的政党制度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理论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它在政治实践中可以有效解决规范执政党权力的运行方式和权力的制约方式问题,有利于充分表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从而更好地贯彻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不仅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动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政治参与的广泛程度与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成正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一重要论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回应了人民群众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热切愿望。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我国现行的政务公开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电子政务的角度入手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内容及其发展 ,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对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性 ,其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迫政府政务公开、扩大政务公开对象、强化政务公开监督、规范政务公开渠道、整合政务公开内容。  相似文献   

4.
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也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向。深入研究党的四代领导人的权力制约思想,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们正确对待人类政治文明成果,深入探讨制约与监督机制,加强制度创新,规范权力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 ,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政务信息化、电子化已成为衡量国家及城市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实施电子政务、推行网上政务公开 ,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举措 ,是改善经济环境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重要手段 ,也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政治起源于人们对文明的追求 ,政治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政治与文明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共同推动人类的进步。政治文明是指人们有获取、运用、影响公共权力以分配利益的政治过程中的文明状态 ,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宪政在政治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以民主政治制度为核心 ,以实施宪法、实行法治、制约权力为保障。宪政是以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基础 ,是宪法规范及其实施并对具体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现实影响的产物 ,是现代政治文明进步的结果和标志。宪政对政治文明具有保障民主政治的运行、建立和维护社会正常的政治秩序、制约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等方面的作用。树立宪政意识、实行法治和党的依法执政等是政治文明建设中急需完善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中心内容。与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各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行政决策也随着电子政务推进而得以不断改善,以期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下避免传统决策的弊端,从而更具民主性、科学性、高效性以及改善决策者的有限理性。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治理变革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电子政务建设具有提高政府运作效率 ,重构政府工作模式 ,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政府服务 ,形成公众参与社会经济管理的新途径 ,转变政府的社会角色等作用。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表现为从外在的技术形式到内在的组织关系、从表层的政务方式到深层的制度建设的变革过程。基于信息网络的电子政务将推动政府管理向无缝化、一体化、代理化、参与化、企业化和知识化等方面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作为现代政府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对政府管理理念、政府职能、组织结构和行政决策有着积极的影响,有效地促进了政府管理创新。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应从更新管理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再造政务流程、优化行政决策机制等方面推动政府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