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解广大农民在实现增收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以及需要政府做什么,目前,河南省农调队对唐河、方城、卢氏、宁陵、光山、安阳、淮阳、开封、舞阳和叶县10个县的440家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2.
鲁松茂 《政策》2004,(6):58-58
省农调队深入曾都、黄州、钟祥、监利、郧县、鹤峰县的19个村190个农户,就目前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以及农民的要求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一、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增收门路窄是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调查农户中,有68.4%的农户反映,当前制约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最大困难是收入渠道不宽,尤其是粮食主产区。  相似文献   

3.
据湖北省农调队对全省33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1996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6362元,比上年增加352.叙元,增长2332%,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6.56%。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的位次由1995年的第15位上升到第14位,实现了“九五”计划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桥。但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状况仍未改变。现根据我们掌握的统计资料,对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的原因分析如下,以期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一头沉的产业结构仍没改变我省是“农业大省”。多年来,第一产业收入在我省农民收入中占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4.
金东霞 《新东方》2012,(5):73-76
三农问题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农民权益的农村土地问题。土地就是农民的天、农民的命。为了保障农民权益,在农村征地过程中,必须要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出发,让农村面貌改变,让农民收入增加,切实做到农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着落。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2004年的春天刚到,党和政府就为全国农民送上了一份大礼--中央一号文件,这对于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掀起新一轮发展升势无疑是一条最大的利好消息.为了及时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央一号文件的反应,倾听农民的呼声,近期山西省农调队在山西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抽选了7个县、20个乡镇、40余个村和420个农户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6.
民生是本届中国政府关注的重要目标,农民的生活保障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国家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06年的跟踪调查资料,对4年来中国农民生活保障的保险参与力度以及保险的普及面等问题做出了分析。分析表明:农民传统的生活保障观念出现了很大转变,传统保障正向商业保险转移,农民的保险费支出增加,保险面提高。而进一步的统计性分析和计量模型表明: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家庭生命周期、文化教育水平、区域差异等因素都是影响农民保险支出的重要变量。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保障观念,提高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是政府机关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省烟台市,一道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的稳固防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全市建立并实施,它使那些贫困农民们从内心深处拥有了一份安定感。烟台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年来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61元。然而,在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仍有一部分农户的生活较为贫困。对此,烟台市十分重视,先后采取重点乡镇开发、双强联带、双帮包扶、强弱兼并、强企辐射、搬迁扶贫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开展社会帮扶活动,包括部门联户、企业联户、党员干部联户和先富户联户等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土地曾经是农民生活保障的重要来源,但是在闽西W县L村的实证调查却看到耕地抛荒现象屡见不鲜。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L村186个农户的调查,从农户的微观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农村正在呈现的各类耕地抛荒的成因,探索我国现阶段农户微观层面影响耕地利用的种种因素,并由此分析土地保障功能弱化的体现。在此基础上,再与现行的土地政策对话,针对如何减少耕地抛荒、提高土地保障功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业要发展,关键在投入,这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谁来投?靠谁投?政府要农民投,农民盼政府投,上面要下面投,下面等上面投。所以,这是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从我国发展农业企业的探索和实践来看,政府、集体、农户合理分工综合配套,并使政府投入制度化,以政府投入带动集体和农户增加投入,农业投入才能有可靠的保障。1.正确引导农户的投资行为。农民在农业投入中扮演重要角色,1995、1996年粮价提高后,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投入明显增加。近两年尽管粮价略有下降,但农民不仅能保证种子、化肥、农…  相似文献   

10.
马林成 《政策》2002,(4):8-10
近几年来,荆州市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在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上狠下功夫,收到较好效果。据统计,全市共融聚资金40多亿元投入龙头企业建设,建成年产值过千万元的重点龙头企业65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18家,带动商品生产基地300多万亩,带动农户40多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0%。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力地推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03元,比上年增加118元。  相似文献   

11.
我省农民收入问题及对策董玉舒,高文江,刘建业,王中东1994年,我省农调队对全省35个县的2100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4.20元,比上年增加165.87元,增长23.1%。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5.2%。是进入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96年玉林市政府引进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农户”养殖模式,鼓励当地农民养殖肉鸡以来,许多农民因此走上富裕之路,至今整个玉林市已经有18家公司推广这一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3.
金东霞 《新东方》2012,(5):73-76
三农问题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农民权益的农村土地问题。土地就是农民的天、农民的命。为了保障农民权益,在农村征地过程中,必须要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出发,让农村面貌改变,让农民收入增加,切实做到农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着落,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最艰巨的问题,特别是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上上下下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5.
“去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告别了‘皇粮国税’,蔬菜价格上涨,我们家的收入接近城里人家的收入。今年我们农民要过一个‘肥年’了。”1月31日,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河西村农民赵汉庆高兴地说。记者从乌鲁木齐市农调队了解到, 2006年,和赵汉庆一样高兴的还有乌鲁木齐市的10多万农牧民。因为乌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次出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05年的2.26:1下降为2.24:1。  相似文献   

16.
一、立足于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开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就是要使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方式在新的形势下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水平能够随经济发展得到提高。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则是保障农民生活需要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农民最迫切需要也是农村最基本的保障项目。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就是要从改革、完善社会救…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是迈向乡村振兴,同步实现农业产业兴旺与农民生活富裕的重要举措,农产品区域品牌富民效应的发挥与小农户的参与方式密切相关。根据小农户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投入特征,将小农户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中的参与样态区分为专业化参与、兼业化参与以及非经营性参与。调研发现,小农户不同参与样态下,农产品区域品牌对小农户的直接经济效益、带动规模以及带动的可持续性等均呈现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实现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富民惠农效应,应拓展小农户参与机会、提升小农户参与能力、保障小农户参与利益,不断提升小农户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参与感、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民间艺人的说书戏表演深受当地人喜爱。村人嗜戏,方城民风。沧桑易变,爱好难改。河南省方城人爱看戏,如同文人之爱书,醉痴成癖。过去,古集庙会,祈神求雨,皆有唱戏酬神的习俗;台上海海,台下攘攘,蔚然大观。富裕之家,遇有丰季节日、婚嫁迎娶、老人祝寿、孩子满月之类的喜庆之事,也要请戏班唱几天大戏以示庆贺。平常小户人家即使唱不起大戏,也要请上一班“说书戏”热闹一番。现在农民富裕了,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更为迫切。村上三家五家、十家八家、十几家农户自己联手集资,利用农闲时节,请来十里八乡有名的民间艺人说几个晚上的“…  相似文献   

20.
张虹 《当代广西》2012,(21):43-4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力量。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快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百色市现拥有41家市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7家,辐射带动农户约40万户,年户均增收1874元;拥有一批如"浪伏"有机茶等美誉度较高的品牌和商标;建成了全国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