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锋 《云岭先锋》2020,(3):56-56
2020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1月19日下午在腾冲考察时,习近平来到腾冲艾思奇纪念馆,了解艾思奇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的事迹。他指出,艾思奇同志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艾思奇同志是我们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1910年诞生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和顺乡,193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3月辞世,享年仅56岁。艾思奇同志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学工作,撰写了大量有创见的理论文章、讲稿,出版过多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给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数百万字的著述资料。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他撰写的《大众哲学》,在中国开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先河,堪称“哲学大众化第一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3.
正作者简介艾思奇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实践家,中国共产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毕生致力于宣传、传播、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延安抗大、马列学院、陕北公学任哲学教员,到后来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可谓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哲学事业、教育事业,为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内容简介《艾思奇全书》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权威、最完整的艾思奇作品集,由"艾思奇全书编委会"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是现代中国蒙古民族中涌现出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教育和宣传事业,孜孜不倦地奉献了一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第一人;是现代战斗唯物主义的先锋;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忠实宣传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5.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一本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哲学著作,它巧妙地把哲学与革命结合起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艾思奇,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以一本《大众哲学》影响了大批青年投身革命、奔赴延安。1937年,他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亲切地说:“噢!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你好呀!思奇同志,你的《大众哲学》我读过好几遍了。”  相似文献   

7.
是艾思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和缅怀这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人民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驱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上海市哲学学会共同举办"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艾思奇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探索与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主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8.
九生 《党史博采》2007,(8):29-31
艾思奇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的哲学学术生涯和革命生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一生刻苦学习、勤奋写作,立场坚定,忠于党,忠于祖国和人民,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勇战斗,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被人们誉为"人民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人民哲学家"艾思奇诞辰100周年。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年轻的艾思奇在《读书生活》杂志上连续发表了24篇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以《哲学讲话》集结出版,并在第四版时更名  相似文献   

10.
正早在上世纪30年代,艾思奇25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国内一位有名的青年哲学家。1937年,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毛泽东慕其名,经常约他到自己住处谈话,有时也到他住的窑洞看望。毛泽东说过:"艾思奇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好就好在老实忠厚,诚心诚意做学问。他是一个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相似文献   

11.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从通俗化阶段开始,经由现实化阶段最后发展到系统化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逐步推进深化中,艾思奇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在这一方法的运用中,艾思奇深入了解了人民大众的思想需求,将理论与中国的实际联系在一起,从而把握了在人民大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艾思奇以实事求是方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飞跃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实现了从李达的<唯物辩证法大纲>和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到肖前、李秀林等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上的重大改变,更加全面、深入、系统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3.
余玮 《党史文汇》2006,(5):29-33
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托人给在苏联的两个儿子送去一批文学、历史、哲学书籍,《大众哲学》就是其中一本。1959年10月23日,毛泽东外出要带走的一批书中,《大众哲学》又赫然在目。这本备受毛泽东青睐的《大众哲学》的作者,就是早年斐声中外的青年哲学家艾思奇。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记者走进了北京南沙沟一栋普通的住宅,拜访了艾思奇的遗孀王丹一。于是,在数个小时的一问一答中,我们解读到更加真实的艾思奇。一“艾思奇”这个名字有点洋味,不知情者还常常发问他是哪国人,其实这是20世纪30年代他到上海之后才开始用的一个笔名,此前他一直叫李生…  相似文献   

14.
肖丽 《党史纵横》2001,(3):11-11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同志在 30年代为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作的。   1934年 11月至 1935年 10月首先在上海出版的《读书生活》杂志第一、二卷连载,题为《哲学讲话》; 1936年印行第 4版时改为《大众哲学》。由于《大众哲学》的通俗易懂,打破了普通哲学艰深玄妙的神秘感,不必使大众读者花费很大的气力就可以接受,很受读者欢迎。到 1938年 2月就印行了 10版;至 1948年 12月时,已经印行了 32版。   《大众哲学》分为绪论,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五章。作…  相似文献   

15.
已故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是我国新时期著名的哲学专家,其在研究外国哲学方面多有建树。但他以批判艾思奇哲学定义立论,实际上是把马克思哲学同海德格尔哲学在世界观上统一起来。这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论,同时也否定了历史观的唯物主义基础。历史事实表明: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共同捍卫逐步成熟的。没有单独存在的、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的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6.
胡绳同志的逝世是我国思想理论界和党史界的一大损失。 1998年在《胡绳全书》座谈会上,李瑞环同志曾对胡绳和他的理论成就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说:“胡绳同志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史学家,是我们党内为数不多的学识渊博、成就卓著的学者。”“他孜孜不倦地尽瘁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宣传和阐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社会科学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刊特约请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惠同志撰文,根据自己的接触和体会介绍胡绳的读书和治学生活,借以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相似文献   

17.
延安新哲学会的成立,掀起了根据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风。以艾思奇、杨松、和培元为代表的延安知识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中国化之路径,同时他们批判地改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结合提供历史文化的根据。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引领了抗战时期的学术中国化和文化大众化运动。  相似文献   

18.
1937年10月,艾思奇、周扬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从上海来到延安,延安土墙上贴着一幅幅欢迎的标语,其中有这样一幅:欢迎青年哲学家艾思奇到延安来。这使他顿时感到一股巨大的暖流在心底奔涌。在交际处刚吃完饭,工作人员又进窑洞来通报:毛主席来看望大家了。艾思奇和大家一样,都为党的领袖能礼贤下士而激动万分……当毛主席神采奕奕满脸笑容地出现在窑洞时,立即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毛主席轻轻鼓掌还礼,然后伸出两臂招呼大家坐下。等大家坐好后,他就亲自给每个人斟茶、递烟,还给抽烟的同志划火柴点火。…  相似文献   

19.
冯定同志(1902—1983年)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教育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在作为左翼文化运动中心的上海,就倍受广大青年的喜爱和钦佩。解放后,冯定同志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研究和教育事业。今天,我们纪念冯定同志百年诞辰,不仅要继承他的学术成就,更要学习他作为人民教育家的崇高精神品格。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必须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并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五点希望,特别对教风和师德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说:“希望大家…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流行着一种说法: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科学基础。(参见艾思奇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17页,和吉林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国际共产主义动运史》第20——21页)有的同志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