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岩 《前沿》2012,(4):140-141
对汉语熟语的亚文化现象研究是一个很有价值、很值得深刻探讨的课题。熟语的亚文化现象主要体现汉语方言熟语和社会亚文化语言中的流行语两个方面。研究方言熟语主要研究其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属性、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内涵,方言熟语产生的地域文化理据和文化背景,以及熟语与方言熟语之间的关系和发展演变的趋势研究;研究社会亚文化语言的流行语主要研究其文化特点、语言特点以及产生的文化理据和文化背景,研究社会亚文化流行语对熟语的影响,以及流行语与熟语之间吸收和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岩 《前沿》2006,(10):225-227
从文化学角度研究汉语熟语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语用价值.分析熟语文化具有的民族性、系统性、丰富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以及熟语文化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试图提出熟语文化这一概念,对把文化学和语言学相结合来全面地、系统地研究熟语,拓宽熟语研究的领域和深度将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娥 《前沿》2005,(8):246-249
汉语中所有与科举有关的熟语类聚为一个完整的科举文化熟语系统。根据表现内容、描述对象的不同,该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典故性科举文化熟语系统、秀才文化熟语系统、状元文化熟语系统。每个子系统中的语汇成分,都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方式传达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信息。  相似文献   

4.
《松州》2010,(2)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自西汉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佛教文化熟语。这些熟语中蕴藏着佛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王德 《前沿》2005,(9):263-265
军事熟语渊源于诸子百家思想和兵家思想,它有其哲理性、历史性、民族性、习用性等特征,现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生活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军事熟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浓缩。  相似文献   

6.
从发生学的观点分析,熟语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受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及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汉语熟语必然是跨学科研究,我们从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和哲学等来探讨其产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慧慧 《前沿》2013,(4):123-125
熟语是每个民族都无比珍贵的文化财富,它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作为译者不仅要融人这种文化,更要传承这种文化。在翻译中,能否对该熟语所带有的文化特色做出恰当的处理,关键是在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差异之间找到平衡点,采用合适的翻译手段,尽可能地再现源语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归化、异化的利弊,并从熟语翻译策略的选择等方面举例、对比讲述两种翻译方法的使用,指出能够合理、恰当地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法对于每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和交流来说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炼标识性概念,要从学科建设做起,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其中有两大关键性问题:一是概念,一是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当从概念着手,从体系着力。作为自主知识体系的概念构建,与一般的概念构建有所不同。这一概念具有主体性和原创性,是知识生产者独立创造的新概念,能够为自主知识体系提供新要素;需要学理化和学科化,通过严格的学理论证获得学科属性,成为自主知识体系的“合格产品”;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是知识体系中有机构成的概念,成为自主知识体系所需要的“知识产品”。成体系的概念由多个概念构成,成体系的概念构建是知识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寻找和确立枢纽概念,在方法上需要遵循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性。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有成体系的概念构建自觉,并在学术研究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9.
徐剑 《前沿》2005,(9):266-268
在浩如烟海的熟语中,有关女性的熟语数量繁多,丰富多彩。上至老婆婆下至小姑娘,从秦朝的孟姜女到《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其中有对女性的赞美,也有对女性的贬损等等。从这些有关女性的熟语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人们对女性的看法与评价都是在矛盾中发展变化的。一方面,人们赞美女性的花容月貌,称颂女性的高尚品格,讴歌女性的伟大精神;另一方面,那些所谓社会生活的主宰者又给女性带上沉重的枷锁,对她们的行为甚至思想加以规范管教,将女性纳入既定的道德标准框架内。这种矛盾的心理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家庭细胞,久而久之,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熟语中也体现出这种深深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周丽雅 《前沿》2007,(3):200-202
本文通过分析反映山水文化观的熟语,探求自然山水中孕育的汉民族文化底蕴、生活理念和哲学道理。  相似文献   

11.
民族是由于民族国家这种特定的国家形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建立而被普遍采用的概念,与国家不可分割并具有丰富的国家内涵。中国长期处于王朝国家时代,既没有民族概念,也没有形成可直接用民族概念来指称的社会政治群体。民族概念由国外引入中国后,尤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等概念形成后,对中国既存的族类群体和族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促成了中国的民族构建过程。这样的民族构建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中华民族的构建,一是中国各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的构建。经过这样的构建过程,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先后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族际关系,对中华民族国家和社会政治造成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从当前的现实来看,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这两类民族的发展并不平衡。在国家崛起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促进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发展,是一个必要而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炜 《传承》2012,(8):62-63
弱势群体及其子女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在全面推进人的整体素质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弱势群体的概念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照红 《长白学刊》2008,(4):117-120
对党史概念、思想的研究必须注意其历史性、现实性、系统性和过程性。单纯为了给当今的政策寻找历史的注脚而把特定时代的党史概念泛化、拔高,或美化历史、把党史研究庸俗化,都是极其错误的。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对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但如果说毛泽东已经开始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毛泽东具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就未免有些不妥了。既不苛求历史,又不拔高历史,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这才是党史研究者应该持有的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行政主体理论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现有行政主体理论之缺失,然后借鉴国际上通行的行政主体概念,试图重新构建我国的行政主体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将行政主体分为享有行政主体、过程行政主体和实施行政主体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解释项理论是皮尔斯符号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与符号过程、试推法等范畴紧密相关,翁贝托·埃科在皮尔斯的基础上发展了解释项理论,并以此构建自己的一般符号学、诠释学及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在此背景下行政的发展和政府的变革是必须的、关键的。对于行政发展的概念,目前学界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比较行政发展与相关概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其概念定位和外围边界,分析行政发展与政治发展的关系,政治发展是个内涵广泛的概念,既是政治体系的发展也是政治体系合法化、民主化、现代化的过程,可以说是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而行政发展理论中相关问题的厘清和界定,对于更新转型期社会秩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行政发展概念、特征、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等基本问题的阐释,力图搭建起行政发展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17.
陈建文 《求索》2015,(2):130-133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探讨边塞诗中乡愁意象的构建,未尝不是一种有趣的思维方式。通过词义和话语的概念整合,领略诗人在想象的世界中,运用明月意象来烘托闭塞枯燥的自然环境,如霜的月光使得诗人和征人强烈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地的孤寂,因而思乡情愫油然而生。在这一愁苦意象的概念整合过程中,征人所处的地域环境是信息输入的动因,触发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腔的哀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界定政府的概念、明确政府的行为、规范政府的选择是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构建政治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理论总结,而且还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更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向度,通过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向度分析来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的经济职能的改革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政治市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龙熟语与民族文化心理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 《前沿》2006,(9):224-226
本文通过对龙熟语的分类剖析,阐释了其中所蕴涵的三个方面的民族文化心理,辩证的论述了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20.
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立30年以来,学界从概念、内容、类型、运用等诸多方面,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经历了注重过程规律向整体规律研究的历程,初步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但在概念辨别、体系构建、研究方法、学科借鉴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