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当代农村青年的社会参与意识也空前高涨。今天的农村青年已不再是昔日“各扫自己门前雪 ,休管他人瓦上霜”的传统旧农民形象 ,他们关注改革 ,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 ,热心参加本地的村民自治选举 ,他们痛恨腐败 ,懂得用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当代农村青年对社会参与的热情态度表明 ,如同当年安徽省小岗村那些最早进行承包试验的17个生产队员迈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今天 ,农村青年热心进行的村民自治选举很可能会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扩大基层民主 ,实现村民自治 ,是…  相似文献   

2.
余明远 《理论月刊》2008,(8):177-179
村级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历史成就,但目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体制势能和认识惯性容易导致越位、制度缺陷造成了畸形的权力博弈、发展经济的渴盼阻抑了思想政治功能、村民公民意识的缺乏助长了单轨制作用。改革的对策包括:优化农村党组织,厘清村"两委"关系,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健全选举程序,划片设立村级党组织,构建科学系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建立矛盾预警调控体系,对中坚骨干农民进行储存性培训。  相似文献   

3.
刘泓 《人民论坛》2014,(4):33-35
近年来,农村选举中贿选问题日益凸显,给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受经济利益、民主法治意识和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贿选形式多种多样.解决贿选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增加选举程序的可操作性,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4.
王辉 《人民论坛》2012,(20):160-161
当前大学生群体参与政治从总体上看是良性的,但是依旧存在冷漠与无序。文章从经济与社会、制度与文化、心理与动机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从大学生自身意识的提高、政治参与制度的建设、政治参与氛围的优化等角度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措施,为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情况趋向合理与和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研究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对于全面把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有效引导其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动机多元,但正面的动机占主流,兴趣动机是最重要的内在动机;其参与的从众动机、社交动机具有普遍性,个人提升获得认可的动机十分强烈;同时,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利益动机超过从众动机和社交动机;在安全动机之下,青年参与网络政治行为需要确保自身安全和内心的平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动机十分显著,仅次于个人的提升和兴趣动机,这一动机和其它很多动机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总体动机是积极向上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村选举中贿选问题日益凸显,给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受经济利益、民主法治意识和法律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贿选形式多种多样。解决贿选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增加选举程序的可操作性,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青年参与社区政治活动可以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社区情感以及成为现代政治人.但他们在社区政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以及党团活动等层面上的参与比较被动.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习俗的排挤、政治组织支持不够、家庭阻力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个人提高参与信心、完善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村委会选举已经走向常态化,进入平稳期。但是,在这一"草根民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农村人情礼俗文化对选举公正的影响。加强农村文化整合、建设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农民的公共观念和公民意识,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是消除人情礼俗文化的消极影响、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实证角度描述了青年农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现状:政治冷漠。政治冷漠是我国乡村民主化建设的一大阻力。村委会选举与青年农民间的利益关系弱,青年农民的经济困境、村庄权力格局中所处的劣势地位、选举中较弱的政治功效感及其传承的村庄记忆等五大因素与其群体特质相结合是造成青年农民政治冷漠的成因。促进青年农民摆脱经济困境,增强村委会选举与村民的利益关系,改变农民群体的弱势地位,是解决青年农民政治冷漠问题的标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王鹏 《中国青年研究》2013,(1):29-32,113
青年独立参选人大代表是青年自主型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从青年独立参选人大代表事件中发现,当前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更加多元,动机更加务实,路径更加明晰,他们把选举偏好、新媒体运用和自主政治参与有机结合,形成了青年政治参与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文化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深层次因素。主要表现为对民主的认知和态度、参与政治的动机和热情、现行的选举制度建设以及公民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影响了广大村民在民主选举中的投票心理,自己的真实意思往往没能通过选票的形式得到合理合法的体现。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化进程,必须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批判和整合,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完善农村政治社会化渠道,努力培养与现代民主相适应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而村级直选则是实行村民自治、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由于《村委会组织法》颁布不久,村级直选还处在不断探索完善阶段,在个别地方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视村级直选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由于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和村级直选的时间还不长,村民对村委会选举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选举意义的认识也不足。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是搞好村级直选的基础。首先,要加强普法力度,培养健康向上的农村民主文化。近年来,虽然我们对普法…  相似文献   

13.
农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与农村、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农村社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民政治素质等因素影响,在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出现了诸如贿选问题、拉帮结派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对农村地区村委选举工作的政治领导和制度规范,帮助广大农民尽快提高政治思想文化素养,端正选举态度,强化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辅以严格的组织纪律措施,保障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村委会选举:农村妇女参与缺失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政治参与理论对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参与低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有 :目前农村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妇女竞争实力不足、缺乏必要的参与意识以及妇女力量薄弱 ;补救措施失当和选举中存在的违法现象。这三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 ,从而造成了妇女参与选举低落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王诺 《传承》2010,(3):142-143
群体性事件频发凸显了新时期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培育公民合理合法参政的意识;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完善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等将成为构建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频发凸显了新时期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的形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培育公民合理合法参政的意识;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完善新的政治参与渠道等将成为构建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当前青年知识分子思想道德状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渠道不多,但社会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对自身利益更为关切,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突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个人生活状况虽存在一些困难,但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的预期均较高,对社会公正问题高度关注;普遍认为科学道德建设亟待加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传媒对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道德建设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研究在最近几年逐渐繁荣,并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去粗取精,系统地整理出了关于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研究的八个方面,即青年政治参与渠道研究、参与意识研究、参与动机研究、参与效能和效应研究、青年负向政治参与研究、分时期研究、分城乡研究、分阶层研究等.这些研究中有优点,也存在不足.因此,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9.
村庄女性化格局下妇女政治参与困境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翠莲 《长白学刊》2013,(6):125-130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渐趋加快,我国农村村庄呈现女性化由趋势逐渐演变为格局。农村公共领域对妇女的有限开放和女性参与村级治理的制度安排,使妇女进村“两委”数量有所提高,但在村级治理的政治资源分配中仍居于最弱势地位。在村庄女性化这一特定背景和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应通过制度整合和文化形塑,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环境,疏通妇女政治参与的渠道,优化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主体性条件,以消解村庄女性化背景下妇女政治参与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于浩 《中国人大》2009,(22):24-25
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也是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的选举制度有共性的一面,但在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