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向敬畏致敬     
赵功强 《政府法制》2008,(12):40-40
电视上在做一个访谈节目.嘉宾是一位市长。当主持人开玩笑说住高权重的他可以呼风唤雨时,他神色凝重地说:“完全不是,我很有敬畏感。”是敬畏上司?或者敬畏法纪?他却答:“不是。遵纪守法是每个人必须恪守的准则.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敬畏.敬畏.应该是在自己拥有极大选择权的时候.灵魂的甘心慑服和自觉听从。”  相似文献   

2.
《中国公证》2010,(3):56-58
叶君儒确实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之中。他真的没有想到杨翠兰会为他苦守三十年而没有改嫁.替他尽了所有他应该尽的赡养老人扶养孩子的义务。他在国外的时候确实非常想家.但他心目中的家却没有杨翠兰的位置。不是没有想起过她,而是想起她的时候.会时常觉得她在另外一个家。杨翠兰为他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太沉重了.他有点承受不起了.  相似文献   

3.
意外的收获     
钟芳 《江淮法治》2014,(7):58-58
“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通讯社之一,但“路透”不是靠“大家在马路透露的消息”起家的.它是一个犹太家族的姓。“路透社”的创办人名叫保罗·路透。保罗因父亲早逝,生活贫苦,十三岁就在一家银行当外务员。有一天他去一个客户家取款,客户因有急事外出.匆忙塞给他一笔钱就走了.他回到银行.清点后才发现多出三百马克。于是他在客户家门口一直等到天黑。将多余的钱退还。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日接到就读的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的逾期罚款通知,到图书馆后方知是对方电脑系统出错,于是请求值班馆员把罚款从记录里删除。馆员告诉我他无能为力,因为:1.这不是他的职责范围;2.图书馆有规定,严禁越权行事;3.他没有改动记录所需的电脑密码,所以无法进...  相似文献   

5.
《天津律师》2007,(3):64-64
跟大多数人—样。刘桂明并不是职业法律家,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像法律家—样思考.并将其思考外化为《法治天下》一书出版。同样地。跟大多数法律人一样,刘桂明也不是执业律师,但却丝毫无碍于他先律师之忧而忧.同时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深情款款、忧思绻绻全部倾注到其新作《律师中国》。  相似文献   

6.
高杰不是那种成府很深的女人,但却有女人的共性“小心眼”.爱吃醋。一天她邀老同学解小爽来家作客,诉说了自己的苦衷。说男人当科员时嫌他没出息。愁他在人前矮三分,如今他当了局长了,又天天闹“地震”,咱就这个操心命呀,没个舒心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萨苏 《公民与法治》2011,(22):35-35
我去采访冯队的时候,是在他家里.一个戴着一对儿英文字母状耳环的老太太正絮絮叨叨地跟冯队叨唠,说:“你们俩啊,也没个百八十万的积蓄.我这不是为了你们着想吗?”  相似文献   

8.
张勇 《天津律师》2005,(1):55-55
以法庭之外的角度来判断一个执业律师,多以他的案件结果为准,而不是看他对案件努力的强度和诚心的程度。这是法律专业领域的个显著特点。同时.对一个执业律师来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赢得委托于他的案件。一般说来.实际的胜诉率可以被简单地视为成功的标志.这也是最吸引当事人的方面。高于一般水平的胜诉率是建立声望的前提。有头脑的律师决不会不顾一切地办理一切案子,他在该拒绝的时候总会委婉而坚决地说:不。  相似文献   

9.
张建春 《江淮法治》2008,(12):23-23
朋友C君,前些日子告诉我.最近好运不断.一家不甚知名的企业以年薪20万聘请他,其主要任务是为该企业作宣传策划。20万不是一个小的数目.朋友可以摆脱目前的窘境,我为之高兴.C君终于找到用武之地.发挥他一笔滔滔的作用,展示他一以贯之的文字功夫。好景不长,C君约我小坐,浅酌薄饮中,淡淡的忧愁溢于言表。一是没有多少事,当花瓶一样供了起来.每月一张四版小报,之后就是应酬,想当然的给他冠以著名××的称号,时间一天天流逝.文字少了,口袋鼓了,二是,所做事非所值,到是其他一线员工收入菲薄,贡献多多,反差太大,让他良心上过于不去。  相似文献   

10.
回家过年     
孙欣 《江淮法治》2011,(5):62-62
有则小故事:一个男人醉倒在大街上,街坊把他扶起来,问他为什么不回家.醉汉反问:“我家在哪?”街坊指着不远处的一栋房子说:“那就是你的家。”醉汉摇摇头:“那不是我家。只是一处房子而已,那里没有年味,还是大街上的年味足!”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嫌疑人王某因盗窃被一审判处6年有期徒刑。他在上诉期写了检举材料。公安机关在王某家人的帮助下,根据举报材料抓获一抢劫出租车的重大案犯。法院二审以不是王某亲自协助、举报线索来源不明为由,没有认定立功情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似文献   

12.
宁新春 《江淮法治》2012,(12):18-18
媒体报道.冰心的墓碑被人用红漆题上了8个大字.斥其“教子无方,枉为人表”,而题字者为冰心的孙子吴山。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吴山表示,他的行为伤害了读者的感情,愿意道歉,但绝不后悔,“我不是为了钱,只想还母亲一个公道”。(6月4日京华时报)  相似文献   

13.
亲属相隐     
何进 《江淮法治》2008,(16):35-35
西汉时期曾发生了一起疑难案件:有一名男子甲没有儿子,后来他在道路旁拾到了一个别人遗弃的小孩乙,于是他就将小孩收养为自己的儿子。小孩长大后,在外杀人犯了罪.逃回家中将杀人的事情告诉了男子甲.甲听后就赶忙把乙隐藏了起来。案发后,审理案件的地方官员认为案件属于疑难案件.于是就上报到董仲舒那里.董仲舒认为,虽然乙不是甲的亲生儿子.但甲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父子关系.谁也否定不了这个事实。所以根据“父为子隐”的原则.甲为乙隐瞒罪名,不构成犯罪。后来皇帝亲自下诏认为董仲舒的判决是对的。  相似文献   

14.
庄庆鸿 《政府法制》2012,(15):23-23
即使不是自己受贿,在西方政坛。政客们也有被迫辞职的“一百个理由”。 比如去年辞职的英国国防大臣福克斯。退场的理由就匪夷所思,是因为“好友门”。“好友”指的是福克斯的大学同学、伴郎韦里蒂,在国防部并无一官半职,却可出入自由。甚至见到他国总统。尽管国防大臣否认了.但英国媒体公布的录像,使他无从抵赖。  相似文献   

15.
【裁判摘要】在提供在线网络游戏的服务上经核准注册的商标.含有相关公众约定俗成的一类游戏的名称的。如果他人不是将该游戏名称作为区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商标使用,只是在网络游戏服务中以介绍游戏内容、特点的方式使用该游戏名称,不会造成相关公众对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的混淆.属于对注册商标的正当使用.不构成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16.
据《中华工商时报》6月6日报道,香港著名企业家陈启宗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大国际MBA大管理论坛上说.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乃是如何提高人的素质.一般来讲,中国人工作效率低,做事马马虎虎。中国人为什么穷.不是因为人多,也不完全是由于浪费.而是因为工作的效率问题,也就是付出的问题。他举例说.他在美国上学时曾到超市做杂工,停下不到2秒,美国老板就说:“别停下,快干活!”陈启宗认为.美国人说做8小时真是8小时.只多不少。日本人每天工作12小时,也是很勤奋。但是中国人呢,说是9点上班,来了之后看报…  相似文献   

17.
赵元波 《政府法制》2013,(21):44-44
现在人们穿的西装袖口上都钉有三粒扣子,可以增加服装的美感。不过,最早在衣服的袖口上钉上扣子倒不是为了好看,纯粹是出于惩罚。18世纪时,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名将之一.他十分关心部队的军容。  相似文献   

18.
“我们是公证了.但我没钱还你!”欠朋友50万元的张先生认为.一纸还款协议公证不能把他怎样,一直拖着不还钱。随后。公证处出具强制执行公证书.法院依法强制执行。郭先生终于认识到:公证书不是一纸空文。郭先生与张某是多年的铁杆朋友。  相似文献   

19.
李□ 《中国公证》2011,(3):33-37
德沃金有一句名言.“法律的生命不是高雅的迷信而是整体性”^①以此为信念,德沃金在他的《法律帝国》中,建构了他的整体性法律解释理论体系,即把道德原则、社会问题和政治理论等都纳入到法律解释的过程,把法律尽可能地还原到应然状态,并揉和了事实与价值、认识与意志、拒斥了法律的纯粹性与单一性。  相似文献   

20.
《法庭内外》2006,(6):63-63
法官: 某市工商局决定吊销某中外合资企业的营业执照,该中外合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黄某是中方甲企业的董事长.他认为市工商局的决定是正确的.而且他正想终止与外方的合作,及早清算,另外投资其他项目。于是黄某决定不对市工商局的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外方乙企业的投资则还未收回,不愿意终止经营,打算自行提起行政诉讼。因为经咨询,有人说乙企业不能以自己名义起诉.因为市工商局吊销的是中外合资企业而非乙企业的营业执照.乙企业不是处罚行为的直接相对人。请问,乙企业能否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市工商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