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证主义经历了自然主义、经验主义再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西方行政学正是在汲取了实证主义的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代西方哲学对实证主义的反思引发了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变革,诠释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目前已成为公共行政理论的新范式。未来公共行政研究的发展方向应是对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由于主流公共行政对管理技术、经验和官僚文化的强调,实证主义成为政府信任问题研究的认识论途径.但仅仅通过客观和实证的手段,无法创新性地满足社会转型的变革要求并彻底解决现实矛盾,故而需要在政府信任关系研究的起点、路径和方法方面实现后实证主义转向,即以类型划分入手对政府信任关系进行结构分析,遵循总体性原则下的构成主义路径,在...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政治—行政二分范式产生的宏大叙事背景。假定政治—行政二分范式与现代性相契合且未发生变化,该范式引发了公共行政民主与效率的价值争论并主导了逻辑实证主义与规范性的研究路径。由此发生了政治—行政二分范式的隐忧,即公共行政理论外向拓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公共行政的研究方法拘泥于规范性与逻辑实证主义并侧重于后者,导致实践中的公共行政日益陷入现代性困境而不自知。公共行政需要担当寻求人类社会终极价值的责任,进而在理论与方法上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法律实证主义实现了法学对哲学笼罩的脱离,建立了逻辑自洽的理论家族,构成了法律解释、法律推理等一系列法律活动的出发点。法律实证主义秉持法律与道德的概念性分离、坚守价值中立的立场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它的产生是对现代性的呼应。法律实证主义之所以尽量不触及法律的基础,悬置正当性这样的重大问题,不是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而是为了在一个现代性的社会中给予个人以安全感、赋予人们一个自由主义的批判平台。  相似文献   

5.
逻辑实证主义一向以“反形而上学”为己任,明确提出了“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逻辑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拒斥,极大地改变了哲学的思辨形象。然而,由于理论内部存在着种种难以克服的矛盾,其基本信条遭到了后来一些流派的质疑和批判。逻辑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奎因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基本信条的同时,提出了“本体论承诺”的重要论题。奎因的“本体论承诺”学说不是要恢复思辨形而上学的合法性,而毋宁说是对它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初,科学管理运动开始蓬勃发展,科学管理运动所印证的实证主义精神也为世人所接受,但随着管理理论不断向前发展,它的价值也遭到怀疑.应用比较管理学的方法,今天的中国有必要探讨其内在反映的这种实证主义精神,引进中国文化所缺乏的文化基因,以补上管理发展的必要因素,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法律实证主义是现代法律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包含的实在法理论、法律体系理论与法律效力理论对法制建设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对法律实证主义哲学包含的理念缺乏关注,导致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问题上出现诸多弊端,如:诉求抽象人权过多,关注宪法基本权不够;关注法律原则或法律理念过多,关注法律规则和法律技术不够;关注规则设置过多,而关注规则效力不够。当前刑诉法修改在即,关注法律实证主义之于法制构建的理论贡献已成为刑诉法学人亟需面对的又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法律实证主义是现代法律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包含的实在法理论、法律体系理论与法律效力理论对法制建设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对法律实证主义哲学包含的理念缺乏关注,导致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问题上出现诸多弊端,如:诉求抽象人权过多,关注宪法基本权不够;关注法律原则或法律理念过多,关注法律规则和法律技术不够;关注规则设置过多,而关注规则效力不够。当前刑诉法修改在即,关注法律实证主义之于法制构建的理论贡献已成为刑诉法学人亟需面对的又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刘丰 《外交评论》2006,91(5):96-102
实证主义是指导国际关系研究的一种元理论立场,在国际关系学术界占据主流地位,其核心特质是主张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科学的一致性以及经验上可以验证。在实证主义内部,有不同的分析工具、视角和方法,这些实现科学研究的不同路径有着各自的优劣长短,在研究中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协同使用来促进研究的完善;在实证主义外部,面临着诸多元理论立场的冲击,这些多样的视角构成后实证主义阵营,由于存在着根本上互斥的基本假定,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的争论仍在继续,将在对立中并存。  相似文献   

10.
波普证伪主义思想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构建起了证伪主义理论体系。深入探究波普证伪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关键理念及其演化,并进行对比分析,很容易发现,二者有千丝万缕的内在继承性和统一性,具体表现在:证实方法与证伪方法统一于完整的归纳法,证实推理与证伪推理存在着紧密的逻辑链接关系,证实是证伪的归宿。  相似文献   

11.
评法律实证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实证主义是西方一种源远流长、影响深广的法理学学说。当代政治哲学家、法理学家哈耶克、德沃金对法律实证主义、尤其是对凯尔森和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观点进行了严厉地批判。在中国,虽然法律实证主义没有正式存在和流传,但类似的观点却广有影响。为了把中国建成现代化的法治国,应当借鉴、学习先进法治国的经验,肃清法律实证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代法律实证主义内部的一大理论争议是排他性法律实证主义与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对它们的介绍与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切出法律实证主义今日之脉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窥测其未来之风向.  相似文献   

13.
犯罪学界曾有人提出这样一个认题:“实证方法虽然是科学的,为什么没有通向科学的结论呢?”这是因为实证主义体系存在着对实证方法的污染。从科学方法发展史来看,实证主义曾经在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本身发展,实证主义已是被跨越过去了的体系。在犯罪学研究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防止实证主义体系对实证研究方法的污染。这种污染目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否认理论和思辩的作用;一是迷信归纳推理,主张归纳万能。  相似文献   

14.
公共行政学百年历史上,有两条彼此冲突却又相互支撑的路径:管理主义取向和政治哲学取向。前者强调将行政科学化,用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研究公共行政。后者主张学科的多元化,并强调公共行政学离不开诉诸哲学价值的规范研究。西蒙是管理主义途径的代表,沃尔多是政治哲学取向的领军人物,他们俩曾就公共行政学的性质、学科身份、研究方法论等展开过激烈的论战。回顾"西-沃之争"有助于理解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史与科学内涵,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我国公共行政学目前存在的种种不足。对这些不足的改进,是我国公共行政学健康发展的不二法则。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那些给公共行政领域划定了边界的领军式的"理论家们",专注于攻击价值中立的逻辑实证主义的罪恶。文章对过去半个世纪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进行了评论,这是一种挑起争议的评论,评论的焦点是西蒙-沃尔多争论,该争论最终导致公共行政学接受了一种"专业"身份,而不是在社会科学中寻求学科地位。对该领域的学术领袖和"看门人"近期著作所作的审视表明,这种反实证主义研究的迷狂仍在继续,而无视社会科学中的重要进展。公共行政学家要进行一场政治的与范式的变革,以满足将该领域推进到一种学科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早期法律实证主义突出法律作为主权者意志的表达。透过对边沁的分析,我们发现,边沁的主权理论与立法理论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内在张力。这种内在张力可以追溯到早期法律实证主义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以及现实指向,它深刻表明早期法律实证主义在分析社会现象和解释法律事实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无论是奥斯丁还是边沁的理论都难以完全容纳授权性法律,主权者意志也难以符合现实,并且习惯性服从也不能赋予法律以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在霍克海默成熟的启蒙批判思想全面形成之前,他最重要的理论探索之一就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霍克海默认为,实证主义是一种非批判的思维方式,它和现实社会是一种相互维护和印证的关系;实证主义并非孤立的思维现象,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现代化状况是密不可分的.霍克海默对实证主义批判理论的缺陷表现为:它被悲观主义沁润,具有抽象性特征,缺乏规范性基础;实证主义批判中所展示的概念特征并不能把霍克海默与康德和黑格尔在唯心主义方面的概念特征明显地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是当代西方的两种公共行政理论流派,其中新公共管理已成为主导模式,新公共服务着力于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结合我国国情,吸收这两种理论的优秀因子,对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公共管理的行政理论创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对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概括 ,是对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公共理念与市场理念的融合为灵魂 ,以政府公共职能的重新厘定为基础 ,以公共管理运行机制的重构为基本内容 ,以行政组织体制的创新为支撑 ,以行政决策与执行创新为立足点 ,以行政管理方法创新为手段 ,进行了行政价值观念创新、行政职能创新、公共管理运行机制创新、行政组织创新、行政决策和执行创新、行政管理方法创新 ,对公共行政学理论有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共行政理论丛林的形成既是公共行政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公共行政学对现实社会急剧变化所作出的理论回应.根据目标取向的不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工具理性取向的行政科学,坚持效率至上,单纯追求行政的科学化和技术化,却很少提及甚至忽略公平、正义、民主等公共价值,代表理论主要有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理论;二是价值理性取向的行政哲学,强调公共价值,积极倡导公共行政精神,但缺少制度化的途径和可操作的机制,代表理论主要有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公共价值管理理论.而事实上,公共行政必须以价值理性为指导,以工具理性为支撑,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