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思想进入不断深化和成熟阶段。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从法律层面加强对劳工权利保护的意义,并在实践中积极推动各国工人阶级为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获得法律保障而奋斗;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未来国际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区别于资产阶级国际法的新原则:道德和正义原则、民族自决原则以及和平原则。  相似文献   

2.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必须研究行政良心的基本问题。行政良心是公务员对自己职业行为善恶性质的心理评价机制,其评价对象不仅仅是行政行为的实际效果,也包括行为的主观动机所体现着的行政品德。行政良心具有促使公务员产生职业道德行为,形成行政道德人格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3.
国家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属性和最重要的国家利益,主权原则是国际关系中各国交往的主导原则。国家主权自其产生之后就不断遭到种种非主权化观念和理论的冲击,但是,这些观念和理论的现实依据并不充分。当今世界,国家主权的存在依然有着坚实的基础,主权原则仍是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原则。当代国际干预从现象上看似乎是对主权原则的破坏,但就其本质而言,或体现了主权原则,或体现了主权体系下的强权政治。当代民族国家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困惑,而主权的考虑仍是各国永恒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道德评价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重要环节。康德认为出于责任的动机是道德评价的必要条件;道德行为应该排除关切、爱好的动机。法则可以排除主观性的准则对人的主导,保证了道德的客观性。定言命令将道德行为看作是客观必然的目的本身;假言命令却将道德作为得到其它目的的手段。自律的道德是人遵从理性的道德法则;他律的道德是由于外在的约束和强制,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日战略互信具有复杂、渐进和反复等特点,因此首先必须明确建立互信关系的前提,那就是在战略意图上要尊重现有国际体制,在战略能力上要不断强化合作,在战略途径上要共同倡导和平原则;其次是必须设定中日战略互信的合理目标,双方要把避免战争作为最基本目标,把建立低度信任作为现实目标,而把发展中度战略互信作为未来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理想目标;最后是必须选择中日战略互信的有效途径,主要是在单边模式上注重强调自我约束,在双边模式上注重形成共同规范,在多边模式上注重推进机制建设,其中又要以多边模式作为当前战略互信建设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6.
合作不一定需要外部强制力量,国家可以通过策略和行为互动创造合作的有利条件,即合作可以在互动中自发产生。在国际关系理论中,阿克塞尔罗德的“一报还一报”策略为合作的持续进化提供基本思路,但这种以“互惠利他”为核心特征的作用方式有其严重的缺陷,必须满足苛刻的条件,合作才能实现,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强互惠”弥补了“互惠利他”的不足,它最大的特征是:行为体以合作的姿态进入一个群体,当任一成员背叛,尽管与我没有直接利益关联,我也施加惩罚,尽管这要付出我高额的个人成本。国家强互惠行为的根源在于,国家是具有“人”的特征的有意图行为体,自然进化而来的合作能力和趋社会情感使得国家能够在国际关系中实施利他惩罚的功能,从而实现预期的满足感。强互惠理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与国际关系带来的反思是深刻的,那就是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应注重情理的结合,注重智商与情商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关系学科中,知识积累离不开价值支撑,也不可缺少道德关怀。本文通过对政治思想史中审慎原则的挖掘,首先提出了这一原则在国际政治中的核心内涵,即适度、理性和节制。审慎原则的理论启示在于:国际政治也是一个复杂性占主导地位的学科,审慎原则是国家的最高道德,政治家的责任在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民众的福祉。对审慎原则的探讨既有助于国际关系学科的理论化,也有利于一国更好地追求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一、主权国家和国家主权原则的产生和发展(一)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体系中古有何等地位,是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问题。国际关系是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是否承认和尊重构成国际关系的每个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自然应当首先予以考虑。当今世界普遍公  相似文献   

9.
刑法和道德是社会存在、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种行为规范,道德和刑法之间具有内在牵连,表现在刑法的各个方面,如刑事政策、刑事责任和刑法基本原则等。本文要探讨的是刑法基本原则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即刑法基本原则的道德属性:罪刑法定原则立足于功利主义,罪刑相适应原则奠基于人道主义,适用刑法平等原则是公正精神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几次宪法文本上的修改与宪政实践上的飞跃,都是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宪法思想指导下完成的:1954年宪法由毛泽东主持制定,是毛泽东宪法思想的忠实反映;1982年宪法则是邓小平宪法思想的产物;1993年与1999年两次修宪(特别是后者)则主要是江泽民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宪法思想的精神指导下完成的。尽管毛泽东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但它确立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宪法原则,至今仍是我国当代宪法完善和发展的基础;而1982年宪法及其后来的三…  相似文献   

11.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杨闯教授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11期发表的《“人权原则”和“民主原则”对国际关系准则的挑战》一文中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人权原则”、“民主原则”等国内政治原则运用在国际关系中,严重挑战国家主权原则、主权平等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美国等国以“人权原则”为理论盾牌进行的“人道主义干预”,造成了新的人道主义灾难,其以自己的“民主模式”改造他国的行为,则是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背道而驰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国的相互依存加深,同时实力原则和强权政治仍在起作用。应认清国家主权原则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所面临的挑战,以避免“人权原则”和“民主原则”成为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家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  相似文献   

12.
国际合作的类型学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依据社会交换理论设立两个维度——动机并由此形成的关系属性与国家的权势对比,把国际合作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分别为横向表达型、横向功利型、纵向表达型和纵向功利型。其中,合作的动机包含功利性和表达性两个方面,而国家的权势对比包含横向和纵向权力结构,纵向权力结构特指权威型而非强制型等级制。如此划分国际合作的类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就理论层面而言,有利于对国家利己本性、无政府状态、自助等国际关系的基本假定、概念或推论进行反思,并且能突破中国学术界依据功能领域、行为主体数量、关系作用范围等划分国际合作类型的初步分析;就实践层面而言,可以更为有效分析国际关系实践中资源交换的特征并为国家实现关系进化提供一定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13.
信赖保护是基于法治国家的法律安定性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作为法治社会和行政法法进步的产物 ,无论在应然和实然上都是以行政法基本准则出现的 ,具有实体性保护和程序性保护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合同法之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在合同成立后至履行完毕前,合同存在的基础,因不可归属于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势变更,致出现动摇或丧失,若继续履行合同将显失公平,故允许变更合同内容或者解除合同。这一原则,究其实质,为“诚实信用原则之具体运用,目的在于消除合同因情势变更所产生的不公平后果”。①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情势变更原则是基于对“契约神圣”、“契约必须严守”原则的限制和补充逐步发展起来的。情势变更原则的真正出现源于十三世纪注释法学派著作《优帝法学阶梯注解》中的一项法律原则—情势不变条款。情势不变条款…  相似文献   

15.
晚年司汤达自觉地对现实主义做了反思与批判,虽不能直接视为现代主义的创作,但其创作实践却与现代性思潮颇为契舍。在人物选择上,传统的英雄人物让位于恶魔式的流氓无赖;拳真模式上由客观真实转向主观真实,由单维表象真实转向多维内在真实;审美模式上由审美转向审丑;善恶模式上由善恶分明转向破坏道德式的界限模糊。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利益”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利益是我国处理国际事务的最高准则。但何为“国家利益”却众说纷纭。西方现实主义国家利益观在理论上有其局限性,在实践上对国际关系有负面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认为,国家利益是阶级社会里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国家利益实质上是阶级的利益,形式上是民族的和公共的利益;对内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对外是外交政策的指南,其内容是经常变换的  相似文献   

17.
瑞士外交政策所依据的宪法原则胡振良外交涉及广泛的法律问题:一方面外交作为国际关系主体间的关系适用国际法;另一方面各国外交政策都有国内法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外交活动的根本原则。因此,从法学方面研究宪法原则对认识一国外交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瑞士现...  相似文献   

18.
道德关系是建筑在一定的利益和义务的基础上,由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维系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传统伦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伦理学,则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扩展、转变为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伦理学关于道德的基本关系应该拓展到这样三方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以这三方面的关系为纬,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不同层次为经,形成关于道德的基本关系的内容体系。只有这样,伦理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控制手段之一的拘捕措施既要有效地应对多样化的犯罪情势,同时又不能显现出体系设置上平行化、适用上僵硬化、随意化等弊端。在现代主要法治国家的制度设计中,强制措施的适用要受制于比例原则、法官保留原则、法律控制原则等一系列法治原则,而暗含于这些原则的则是一种对国家权力配置合理性的预设及期待。这种权力配置的图景往往反映在其追诉犯罪的程序构造上。  相似文献   

20.
交通肇事责任的判定,行政规章和《刑法》都是强调因果关系,并无不同之处,两者相互承接。路权是一个学术概念而不是法律概念;路权原则与安全原则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责任判定体系,因此路权不应与其他责任判定体系内的判定原则并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