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企业工伤保险立法始于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53年修改,以下简称《条例》).工伤保险制度实施41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立法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故建议: 1.国家对企业工伤保险应进行统一立法.我国目前工伤保险方面的主要法律依据,仍然是50年代《条例》的有关条款,多年来未对《条例》进行重大修改,其内容与现实情况已很不适应,故应使我国工伤保险立法逐步形成相对独立、内容完备的法规体系. 2.应依法扩大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范围.老的《条例》及有关规定虽然涉及人员较广,但实际上实行的只有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等  相似文献   

2.
2003年4月26日《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国务院第375号令颁布发行,这是我国社会保险的又一重要立法,是进一步维护劳动者权利的又一重要标志。为更好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推动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陕西省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原称:陕西省劳动伤残鉴定中心)于2004年10月正式成立,它预示着陕西省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重要的法律平台。  相似文献   

3.
法政新知     
《工伤保险条例》作出重大修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工伤保险条例》作出修改。《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起施行。修改后的条例草案从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出发,完善了有关制度。(一)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草案规定:除现行规定的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外,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相似文献   

4.
任晓  杨恩 《行政法制》2005,(1):16-18
工伤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器化工业社会中,它对于保障因工伤残和死亡职工及其遗属的法定权益,促进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历来重视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设。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颁布了企业职工因工伤残的保险制度,明确了工伤及因工残废时的各项待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工伤保险制度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1996年8月12日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体现了改革的成果,是对我国旧的保险制度一次全面的改革。在对《办法》完善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结合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条例》的透析,可以反映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未参保单位职工职业伤害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将参加工伤保险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问题进行统一规定,但未明确规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职工职业伤害的事实如何确定,责任怎样承担。未参保单位职工职业伤害符合工伤事故构成要件,应属于工伤,工伤事故作为法律事实,应当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认定。基于工伤的社会风险属性,未参保单位职工职业伤害应当实行法定的工伤待遇,而不能要求民事侵权赔偿。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应当在主体、劳动争议仲裁与裁后民事诉讼的关系、加大保护力度、实现制度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司法业务文选》2011,(2):51+49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决定出台的背景。答:《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规范和推进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由条例实施前的4575万人增至2010年9月的1.58亿人,其中农民工6131万人;条例实施至2009年底,认定工伤420万人,享受工伤医疗待遇1080万人次,享受伤残津贴和工亡抚恤待遇434万人。条例实施至2010年9月,工伤保险基金累计收入1089亿元,累计支出649亿元,累计结余440亿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伤保险制度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在对工伤职工的保护和分散用人单位风险上是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规范了补偿标准、提高工伤保险待遇和简化工伤认定程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从实践来看,在工伤认定、工伤事故调查、工伤待遇的落实等方面仍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必须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细化司法实践操作来解决现有的问题,从而推进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赔偿责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工伤保险制度补偿责任是以劳动者所在企业是否参加工伤保险进行区别对待,该原则违背了法律责任归责原则和法律救济衡平原则,难以实现法的秩序、正义价值。本文从工伤保险的发展历程、工伤保险的法律理论和有关法律原则的角度,对现行工伤保险赔偿责任进行探讨,建议对《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条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9.
答:《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工伤保险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应当根据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解决。《工伤保险条例》确定的工伤补偿制度的模式是工伤社会保险加单位责任制,工伤职工的一些待遇是由其所在单位承担的,例如,工伤职工需要住院治疗,应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  相似文献   

10.
刘姝宏 《政府法制》2009,(20):54-54
长期以来,工伤处理程序的复杂性、长期性备受社会批评,这一制度设计背离了工伤保险制度保护工伤职工权益的立法宗旨。工伤保险条例修改稿据称大大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以及争议处理程序,最多可缩减程序30%左右,比如行政复议不再作为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等。  相似文献   

11.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的应该认定为工伤。但在具体工伤认定案件中,因为《条例》对"途中工伤"的含义没有做出具体解释,所以执法人员、劳动者和企业负责人容易产生争议。事实上,该问题的解决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即应该以基本权保护主义为视角,以劳动者利益优先保护原则作为出发点。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最大限度地保障劳动者权益"将成为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1,(1):7-7
新《工伤保险条例》施行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国务院新修改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不仅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而且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3.
新法速递     
《法律与生活》2011,(2):64-64
新《工伤保险条例》,很给力! 2011年1月1日,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正式施行,新条例在工伤保险适用范围、工伤认定范围、工伤认定程序、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很给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后,现已成功地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资对立矛盾的尖锐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其中工伤纠纷矛盾尤为突出,若此类矛盾不能有效化解,必然影响到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健康的市场经济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来提供有效保障,到现如今工伤保险已基本覆盖到了各行各业劳动者。为此,本文在提出新修订工伤保险条例取得的喜人成果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出完善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答:《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 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 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1996年原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 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曾对这个问题作出规定,即职工被 借调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由借调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条例之所  相似文献   

16.
在工伤认定的多种情形中,上下班途中工伤一直饱受争议,2014年9月最高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继工伤保险条例之后又一次将认定范围扩大,一时引起了大量媒体报道.然而上下班途中工伤作为非典型职业灾害,认定范围究竟该如何界定,本文力图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司法判例寻求突破,对比新规出台前后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争议案件,从法、理、情的角度审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在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同时,也使得工伤事故日益增多,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极大地缓和了这一社会矛盾。但是当工伤事故一旦发生,受害职工是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向用人单位提起工伤保险赔偿申请,还是依照侵权行为法的相关规定向用人单位或第三人提起民事诉讼,我国的现行法律对这一方面并未做明确的规定。本文通过比较各国的立法模式,对这一问题做了初步的探析,进而提出了新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巍 《法制与社会》2011,(21):48+50-48,50
2010年12月8日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保险条例>的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改的<工伤保险条例>扩大了工伤定的范围.但是对近些年较具代表性的"过劳死"是否应列入"工伤"的范围并未涉及.本文拟从对工伤保险制度进行理论上的阐述,以期"过劳死"尽早列入工伤保险的赔付范围之内,使得...  相似文献   

19.
【要点】《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2款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为1年,该条关于申请期限的规定虽未明确中止、中断的有关情形,但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对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64条关于工伤认定申请时限问题的请示》的复函中指出,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应扣除不可抗力耽误的时间,这说明一年的申请时限系可变期间。【案情】原告陈应龙。被告寿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相似文献   

20.
《工伤保险条例》已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出台的进一步加大对职工合法权益保护的一部行政法规。它的颁布施行,是广大劳动者的一个福音,标志着我国劳动者工伤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两年来施行的情况表明,一方面,劳动工伤确认案件上升较快,山东省司法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以劳动工伤确认案件为主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案件仅为638件,2005年则上升到1021件;另一方面,在对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是否构成工伤等诸多问题上,广大行政审判法官感到十分困惑和难以掌握,以致于造成了上下级法院之间、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