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2年5月30-31日,民政部人事司(社会工作司)在北京召开“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研讨会”。戴均良司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戴均良司长在讲话中强调了四点意见。第一,要充分认识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是国务院领导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的任务,是推动志愿服务发展、提高志愿服务水平的长效机制,不仅可以规范志愿服务管理过程,更有利于调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第二,要积极构建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更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党团员为主体的党团员志愿服务对志愿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日渐普及的"社工+志愿者(义工)"联动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近年积极探索党团员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联动服务,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合作,在弘扬志愿精神的同时倡导助人自助等社工理念。在党团员志愿者与社工(党员社工)联动发展的过程中,要通过相互的专业支持和辐射引领等合作形式,探讨双方合作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会市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发展历程、发展特点与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指出中国城镇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两种发展模式及发展前景,后者主要为如何向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过渡,如何与中国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相衔接,也即志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志愿服务与青年人的时尚文化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日益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紧密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并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志愿服务越来越转向一种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受到青年人喜爱的文化传统、时尚文化及其中的符号元素也不断被志愿服务体系吸收。分析了志愿服务与青年时尚之间的内在联结机制,展示了我国志愿服务与青年时尚结合的实践现象,阐述了志愿服务与青年时尚文化之间的上述作用关系,并尝试探讨如何运用二者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机制促进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就如何在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中“以志愿服务引领青年时尚,用时尚文化吸引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是伴随志愿服务完善、变革和转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志愿服务形式。我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多元化志愿服务中的一个亮点。体育志愿服务通过将体育精神和志愿精神相互融合,对体育精神和志愿精神的传播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山市在"学雷锋、做好事"、"慈善万人行"的基础上,从1995年发展志愿服务,吸引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奉献社会、帮助他人,赢得社会各界的欢迎、产生良好的影响;从2009年开始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试点,逐渐面向镇、区建立专业服务机构,重点帮助有需要的人群,为社会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中山市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发展面临较好的形势,但是也存在较多的困难与问题,如资金投入渠道狭窄、社工经验不足、志愿者服务水平不高、培训机制不健全等等。出台《关于加强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折意见》,制定"中山市社工与志愿者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对策,有利于促进社工与志愿者合作,凝聚两大社会服务力量,实现有效整合资源,共建和美幸福中山。  相似文献   

7.
中组部、民政部等颁发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文件,要求建设"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鼓励社工参与志愿组织发展的专业协调。民政部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志愿服务示范项目组在广东省实施服务的时候,收集和整理了多个典型案例,包括:(1)"金色力量"——社工建设党员志愿服务项目设计中心;(2)"睦邻友好"——社工培育和扶持居民互助组织发展;(3)"流动友爱"——社工推广流动人口志愿组织及其服务;(4)"家有天才"——社工支持志愿组织关爱读写障碍儿童;(5)"名家工作室"——社工为志愿组织提供专业咨询辅导;(6)"牵手乡村"——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农村"三留守"人员;(7)"含羞草与小松树"——社工与志愿者陪伴留守儿童成长。这些案例可以提供给全国各地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刷新了奥运志愿服务的历史,成为现代奥运会志愿服务的里程碑。总结北京奥运志愿者服务经验,打造广州亚运志愿服务模式,是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志愿服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广州是中国开展志愿服务最早的地区之一,与港澳接壤,公民社会发育旱,社会参与程度高,志愿服务历史源远流长,这对亚运会志愿服务的开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借鉴北京奥运等一些有益的经验,创造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模式,将会使广州的亚运志愿服务成为我国志愿服务花园中又一美丽鲜艳的花朵。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与志愿服务的相互作用而言,珠江三角洲传统文化习俗对慈善心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中西文化交流对志愿服务的诞生也产生了影响,当今文化融合影响到志愿精神的普及。相反,志愿服务的兴旺发达对于珠江三角洲文化多元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23(2):F0002-F0002
作为志愿服务的研究和培训基地,广东青年干部学院竭诚为各级志愿机构和社团服务,有效促进了广东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学院依托广东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和广东青年志愿者培训中心开展志愿服务研究和志愿者培训,融研究与培训为一体,促进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培训内容和教学资源,使我院的培训课程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等特点。近年来,不仅出版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蓬勃展开。调查发现,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诸如志愿服务的内涵未被准确解读,志愿服务体系不完整,志愿服务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为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必须建立专门性的志愿服务组织、完善志愿服务的活动机制,以社会实践带动志愿服务的体系建设。而对于地区性和行业性高校来说,更要根植自己的特色,以文化品牌的建设引领志愿服务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大背景下,青少年志愿服务需要再审视。将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志愿服务为契机,推动青少年树立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助人意识等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操,为实现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基础。要更加重视志愿服务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在志愿服务教育进学校、志愿服务去功利化、拓展参与渠道、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审视和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厦门市在志愿者联合会工作机制方面进行诸如社区志愿服务、“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和“援内支外”志愿服务等探索和思考,在志愿服务活动建设上进行大胆的尝试。文章在总结厦门市志愿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志愿服务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而从志愿服务活动建设的意识层面、制度层面、体制层面和资金层面等方面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工与志愿者合作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都是改革开放后发展的新生力量,从最初的两者分离到近年的联系合作,共同在社会管理创新、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包括(一)日常服务:社工指导与志愿者实践;(二)专业服务:社工实践与志愿者配合;(三)大型服务:社工组织与志愿者实施;(四)应急服务:社工评估与志愿者参与;(五)倡导服务:社工预测与...  相似文献   

15.
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是广州市青年志愿者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服务领域之一。通过志愿服务与赛会活动的相互作用,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直接和间接地为广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社会转型和后单位社会发展,志愿行动在完善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由于志愿行动融入社区的环境有待优化,志愿者社区服务的主客体界定不清,志愿服务融入社区的服务能力与社区需求脱节,社区志愿行动自主性弱,志愿组织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不完善,以及法制建设滞后等因素,志愿行动融入社区建设存在诸多障碍。必须整合志愿...  相似文献   

17.
青年学生是社会志愿服务的主体,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以天津市高校1 100名青年学生为对象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青年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普遍较高,并肯定志愿服务的价值。但他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较浅,体验不深入,尤其是学校和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重视和规范等影响了他们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基于此,为了实现青年学生较高的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应该采用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组织的设置以及运行情况,提高青年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同时要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贴近青年学生的专业需要和发展,注重产生更实际、更积极的效果,提升参与者的体验水平。最后,要进一步提高学校以及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8.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是志愿服务较发达的地区。特别是配合“关爱桂城”建设、配合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根据群众的生活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服务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深入桂城街道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阐述桂城街道志愿服务发展基本历程,分析桂城志愿者发展特点和志愿者...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大型国际赛会。广州亚运会既是对主办城市综合实力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广东志愿服务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广州亚运会有助于传播广东志愿服务,促进广东和各地志愿者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让更多公民了解、认同并参与志愿服务,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志愿者服务动机调查与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动机是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弄清志愿服务动机类型对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志愿者的服务动机进行研究分析,并据此提出建立相应类型的激励机制与具体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