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晓娜 《廉政瞭望》2012,(10):62-63
习仲勋的三次致信 1962年8月,康生借小说《刘志丹》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反党集团”。“文革”前后,习仲勋遭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  相似文献   

2.
彭月才 《党史文苑》2013,(11):19-22
1962年,习仲勋因为小说《刘志丹》被打成“彭高习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1977年底,中共中央为习仲勋平反,并安排他赴广东工作。习仲勋主政广东期间,根据广东的情况,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在广东创办特区的改革构想,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支持,使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体现了他非凡的魄力和远见卓识,真正“杀出一条血路来”。  相似文献   

3.
霞飞 《党史博览》2009,(7):39-40
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要把习仲勋置于死地。关键时刻,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习仲勋。周恩来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不能把习仲勋定为“敌我矛盾”,他还是我们的同志。周恩来提出,可以把习仲勋安排到中央党校附近,找个安静的房子,让他住在那里学习。中央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霞飞 《党的建设》2009,(8):57-58
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要把习仲勋置于死地。关键时刻,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习仲勋。周恩来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不能把习仲勋定为"敌我矛盾",他  相似文献   

5.
夏飞 《世纪风采》2008,(12):24-27
刘志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和主要领导人。习仲勋是刘志丹的老战友,在刘志丹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历任重要职务。1935年刘志丹和习仲勋同遭极“左”分子的迫害,被关押在一起。习仲勋后来回忆说:“我和刘志丹同志一起被关在一个旧当铺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搞法西斯审讯方式,天气很冷,不给我们被子盖,  相似文献   

6.
1962年,刘志丹烈士的弟媳李建彤撰写了历史小说《刘志丹》,先在《工人日报》上登载了部分章节,并准备在工人出版社出版。为了弘扬革命传统,《中国青年》也刊登了其中一章《星星之火》。不料,在中央召开北戴河工作会议期间,康生在会上提出,小说《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是“习仲勋反党集团”的一大“阴谋”。这样一来,《中国青年》也被牵连了。胡耀邦立即打电话给杂志社负责人,让迅速把发稿的情况搞清楚,并写成材料急送给他,由他交给中央办公厅。在之后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上,这份材料被印成会议资料,发给与会人员。由于胡耀邦的得当处置,《中…  相似文献   

7.
“原来你这么年轻” 习仲勋在1926年5月就投身革命,1934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已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了。他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的主要助手。  相似文献   

8.
1962年秋,康生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上对习仲勋搞突然袭击,诬陷仲勋授意李建彤炮制《刘志丹》小说,为高岗翻案,说仲勋是挂帅人物,是大阴谋家、大野心家。康生还在会上给毛主席写了一个条子:"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毛主席在大会上念了这个条子。  相似文献   

9.
1962年7月25日至8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9月24日至26日又在北京召开了八届十中全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从北戴河会议起,遭到康生等人诬陷,被加上了“习仲勋反党集团”、“西北反党集团”种种莫须有罪名,立案审查长达16年之久,制造了少有的文字冤狱,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终由党中央予以彻底平反昭雪。  相似文献   

10.
被打成“反党集团”的头目后,江一真彻夜失眠了:今后该何去何从 如同庐山会议反出个“彭(德怀)黄(克诚)反党集团”震惊大江南北一样,福建“反有倾”反出的“江(一真)魏(金水)反常集团”,  相似文献   

11.
<正>“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但这些智识者,却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而且有毅力。”1978年刚“解放”的习仲勋,遵从中央安排主政南粤,把守祖国“南大门”,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杀出一条血路,成为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1980年,习仲勋奉调进京,按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京官还朝”。196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因“小说《刘志丹》事件”蒙冤受屈16年,离开“中南海”这个权力中枢长达18年之久。此次“还朝”至中央书记处工作,他旗帜鲜明,态度坚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推动者。  相似文献   

12.
水新营 《党史文苑》2012,(19):15-20
1962年7月25日至8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9月24日至27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之前的8月26日至9月23日召开了全会预备会议。从北戴河会议起,康生等人利用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情况,提出了小说《刘志丹》有严重政治问题,攻击这部小说是在为高岗翻案,以此陷害关心这部小说创作的习仲勋等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在遭到诬陷后被立案审查长达16年之久。习仲勋冤案持续时间之长,即使在众多曾受过迫害的老一代革命家中也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13.
小说《刘志丹》的出版与习仲勋的厄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仲勋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曾经两次遭受打击迫害。其中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因小说《刘志丹》的创作和出版,被康生一伙栽赃为"反党分子"。在极"左"路线甚嚣尘上的年代,习仲勋一方面对强加在头上的不实之词坚决予以抵制,另一方面忍辱负重,继续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他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永远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相似文献   

14.
1962年完稿的长篇历史小说《刘志丹》,仅发表了部分章节,就被强加上了“利用小说反党”的罪名,横遭批判被封杀,因受该书株连而遭迫害甚至监禁者以万人计,成为新中国的一大“文字狱”。直至1979年。该冤案被彻底平反后,《刘志丹》才得以公开面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许多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始终站在历史发展潮流前列,引领历史前进的卓越人物。习仲勋就是其中之一。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左”倾错误,勇于改革创新,是贯穿其革命、建设、改革一生的主要特点:一、刘志丹的亲密战友、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第一次见到年轻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时,感到十分惊讶:“这么年轻”  相似文献   

16.
在革命时期,她以文学为战斗武器,成为著名的女作家,毛泽东曾为她填词一首,称赞道:“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然而,解放后,她却接连蒙冤,先是“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主要成员。继是“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主要成员,1958年又被“再批判”,开除党籍,送往北大荒劳动改造……对此,我们难道不想问一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7.
马芳 《党史纵横》2012,(12):46-49
1962年7月25日至8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9月24日至27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之前的8月26日至9月23日召开了全会预备会议。从北戴河会议起,康生等人利用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情况,提出了小说《刘志丹》有严重政治问题,攻击这部小说是在为高岗翻案,以此陷害关心这部小说创作的习仲勋等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的习仲勋,  相似文献   

18.
行走在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的山区,到处是纵横沟壑、石峰千仞,斧劈刀削苍山骨,曾经硝烟远,如今醉游人。吸引人们前来的不只是奇绝的丹霞风光,更是那段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瑞金在南,照金居北。习近平总书记说:“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上世纪 30 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红旗插在了陕西照金的深山之中,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山木无言,艰苦卓绝的革命故事穿越历史,熠熠生辉。“最根本的是要有根据地”山间清晨,汽车翻过一道道川沟,抵达照金芋园村,这里便是田发义的家。79 岁的田发义身穿灰棉袄,头戴蓝布帽,精神矍铄。进了屋,围着滋滋响的火炉,老人家打开了话匣子:“额大(父亲)开始在芋园闹革命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娃娃。”说起父亲田德法,老人家一脸自豪。芋园,是照金东北的一个偏僻小村落,西上党家山,可通薛家寨。当年,这里是照金最早闹革命的地方之一,骁勇善战的芋园游击队随后上了薛家寨,参与了根据地“大本营”的建设。习仲勋第一次见到刘志丹时,刘志丹分析形势:“几年来,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大小小 70 多次兵变,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现在最根本的是要有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子舒 《党史纵横》2002,(4):9-13
《刘志丹》是一部描写刘志丹革命生平的长篇小说。关于小说的内容,阎红彦提出异议,认为小说涉及了“许多原则性问题”,上书中央和康生等人。康生还没看小说,就为其定了性:“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文艺的写作问题,看来是带有政治倾向的。”  相似文献   

20.
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率领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迅速纠正"左"倾教条主义,营救了被"左"倾教条主义者错误关押的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干部,挽救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危机局面,也挽救了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领导干部的生命。从中共中央到达陕甘地区后认识周恩来,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与周恩来之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结识周恩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