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国华 《人民论坛》2011,(8):214-215
孔子的人伦思想涉及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五种人际关系,孔子的人伦思想就是对这五种人际关系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的阐释。孔子的人伦思想中始终有一种施报平衡的原则贯穿其中。这种施报平衡原则是我国自原始社会到春秋时代的人际关系与国际关系惯例。孔子主张从自己开始主动建立和谐的施报关系。  相似文献   

2.
谈交友     
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这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向称为“人伦”。在人伦中先儒指出五个最重要的,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之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起于国家社会。先儒谈伦理修养,大半在五伦上做工夫,以为五伦上面如无亏缺,个个修养固然到了极境,家庭和国家社会也就自然稳固了。  相似文献   

3.
儒学自孔子创立以来,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屡遭冲击,几经演变,但仍未改变其基本精神,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居于主流的地位,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中国儒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伦哲学,以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和道德的完善为宗旨,强调群体  相似文献   

4.
王玉华 《求索》2010,(7):79-80,1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和谐是关键。而要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孔子的人际和谐思想给我们提供了最直接的民族文化滋养。在孔子划分的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种人际关系中处处透射出了和谐的理念,不仅如此,孔子还提出了"仁"、"义"、"礼"、"信"的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的精华是我们建立现代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真知灼见     
正小家亦能大风范文/阮直央视街头的"家风"采访引发人们对家风问题的关注、热议,我也深有感触。我们民族的家风家教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婚姻家庭关系契约化、圣礼化的国家。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的"礼"就是"周礼",周礼中人际关系的核心就是把家庭成员之间的礼仪、仁爱、美德、敬老爱幼高于君臣关系,孔子在"复礼"之后又改造了周礼,君臣关系才高于了家庭关系。可见,家风于中国人有多重要。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 :天时 ,地利 ,人和。人和就是人际关系。历史上 ,越王勾践起先并不重视人际关系 ,不重视君臣 ,君民关系。当他兵败被俘 ,深受屈辱 ,他才领悟到这些。归国后 ,他卧薪尝胆 ,亲贤臣 ,亲平民 ,得到了人和 ,人气 ,才得以报仇雪恨。同样的勾践 ,不同的关系 ,导致不同的结果。历史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古今中外但凡成就一些大事的 ,无不与此有关。王侯将相 ,草头百姓 ,凡有人群的地方便有人际关系。个人的人际关系之和 ,便是队伍的整体关系 ,是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队伍的整体形象。人际关系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基础正则关系正确 ,处理得当…  相似文献   

7.
胡寅有深厚的伊洛道学学养,他倾力著《崇正辨》批判佛教捍卫孔孟儒学。本体话语上,胡寅坚持道学规律性、规范性和主宰性的“天理”与运动性、载体性“气”并行,是人至善本性的根源,批判了佛教性空思想。功夫话语上,以格物、穷理和正心强调道学穷究人伦理则精察事务之分,批判佛教用心术自诳;以推仁心、别亲疏阐发爱有差等,批判了佛教和墨家爱无差。伦理政治话语上,以无所为而为善批判佛教、法家功利诱人为善;以孝悌、忠义来阐发君王当明父子之恩、君臣之义。由此可见,胡寅道学虽有显著道统捍卫色彩,但确实又凸显着积极应对现实人伦政治的儒家精神旨趣。  相似文献   

8.
正绪:循天时重人伦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中华传统节日是培育人伦道德的沃土,是人伦教化的好载体。中华传统节日都是:因天时地气而立,孕人伦精神而丰。中国传统节日是在天人和谐的主导观念中氤氲化育成的。《易传》就提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人要与自然的"四时合其序",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中国传统节日基本上是按天人和谐的精神设立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人伦思想还有价值复旦大学徐洪兴伴随着中国历史跨入近代的门槛,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踏上了蹇途。五四前后,主导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儒家思想,遭到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猛烈抨击,而儒家所一贯强调的人伦纲常则更是首当其冲。必须承认,与中国近代化或现代化进程相...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在人际关系和人伦道德、个体性与整体性、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道义与功利、现代人格特征与传统人格特征等方面,对农村未成年人与城市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进行比较,从经济发展、社区环境、教育水平、家长素质等向度分析道德差异的成因,提出要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实施有效教育,以及更多地关注农村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包含着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简单扼要,明了清晰,历久弥新。无论是家庭、团体,还是社会,都要把教育摆在第一位。而人伦道德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名词解释现代主义理念。James Hoiston(1989)在《现代城市》中把现代主义理念总结为四个要点:第一,强调以机器为原型的总体化理性;第二,强调布局和规划对城市变化的核心作用;第三,强调政府公权力在布局和规划中的推进作用;第四,推崇和采用强大的科学技术。现代主义理念的核心是理性,人们通过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在这个世界很好地生存并繁衍下来,必须携手共赴。因此,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看待天地山水及人际关系,形成了许多约定,这些约定深入于民间干家万户中,久而久之成为风俗习惯。比如对待日月轮回、山川变故、生离死别、婚嫁生育、人伦道德、学庠科举、经商建业,直至待人接物、言辞娱乐等,在中国包括旅居海外的同胞中,这些风俗无不打上源头萌发地河洛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要义。1.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是一个人格塑造的问题,人格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人品。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人品,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待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儒家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阶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2.人与他人的关系。这是关于人伦与群己的关系问题。古代思想家,尤其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详细的论述。3.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一定人们的共同体,中华民…  相似文献   

15.
著者在《第四版序》中写道:“天道物理、人秩人伦通过《周易》、《洪范》及老子学说而贯通不二、畅行天下,以此奠定了中国文化人与自然同一不二、天人合一的终极原则,亦为世人生活、行为设置了最高准则和边界。循自然规则生活成为东亚农业社会和文明形态的法宝,即使统治者亦无法逾越。结果便极大地压制了人欲的狂妄和政治异化物的畸形,  相似文献   

16.
读张宏杰先生《秦始皇的素质和能力》一文(《同舟共进》2007年第3期),笔者认为,文中对秦始皇时代君臣关系的判断,值得推敲。张宏杰先生说:"其实只要认真读一遍《始皇本纪》,就会发现,秦始皇时代的君臣关系,可以说是两千年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笔者以为这个判断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哲言 《今日浙江》2016,(23):7-7
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抓改革、促落实,要以人民满意为最大标准,让人民群众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四年,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要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8.
概念123     
人际关系★社区康复为什么要强调人际关系? 社会康复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医学、法学、社会学、工程学、护理学等现代科学所提供的知识与技术。它是调动社会力量来帮助有特殊困难的人们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系列有组织、有目标的活  相似文献   

19.
<正> 浙江东阳,人称“学子之乡”和“建筑之乡”。其代表,首推“中国第一大夫第”卢宅。这座占地500亩,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完整大夫第,除开山东的孔孟圣人居不论,就讲规制、体人伦的明代宅  相似文献   

20.
李汉秋 《前进论坛》2009,(10):31-32
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如情侣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而现代社会又很有表达这种人伦感情的需要,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就趁虚而入。但异质文化的人伦节日难于承担传承中华人伦传统之任。而且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笔者建议主动设置植根中华文化土壤的以夫妻、母子、师生三大人伦关系为主题的情侣节、母亲节、教师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