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之际,礼崩乐坏;《春秋》之书,微言大义。《左传》依经而行,与《春秋》史事相始终,细数"乱臣贼子"累累劣行,以助《春秋》寓褒贬,别善恶,明王道,见奸佞,复礼义。故《左传》说礼要言不烦,且唯礼是尊。然《左传》用以表现《春秋》"拨乱世反之正"这一思想的,则为儒家一以贯之的"民本"主张,其积极性为后世所认同;更难能可贵者是《左传》看到了社会变革的力量,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褒扬。  相似文献   

2.
《左传》记事始于隐公的问题是经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古代经学家多通过“始隐说”将《春秋》说成是兴王之作。但是《左传》隐公记事却表达了不同立场。《左传》隐公记事虽然表现出尊王倾向,但突出的却是天下无王为势所必然。《左传》隐公记事对隐公的描写并未显示出后世经学家所说的“王鲁”迹象,对郑庄公的肯定态度则显示了《左传》认同霸主政治的思想倾向。《春秋》兴王说也是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3.
国医大师徐经世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以"湿阻热蕴,热极成毒"为主要病因病机,治疗宜分轻重,分期论治;同时还要遵循"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早期轻症患者应注意"宣透",即恢复肺的宣发肃降之功能并透邪外出;重症患者当遵"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并施;危重患者则应区分闭证与脱证的不同,配合西医支持治疗,相互协同;恢复期患者则应注重饮食调养,劳逸有度,做好形神修养,实现自我康复。  相似文献   

4.
吾师周夕林副教授,潜心于《金匮要略》的研究,多有独到见解。尝诲吾等曰:“《金匮》一书,言简义奥,非熟读不能解其至理。读是书之时,可习经参注,但切勿与临床脱节,若沉湎于单纯的文字考据,势必以辞害义”。吾等有感于此,随录周老释词数例,以飨同道。 1.“三条”非“三因”:《脏腑经络先后病》篇言: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就此三条,注家多认为是三种发病原因,并把它与  相似文献   

5.
仁不仅是儒家伦理道德的范畴,还是生命实践的范畴。修仁见仁成仁是儒家“内圣”之旨。概括言之仁学的修持科目大致有三项:修学、修德、修身。修学即以学入仁,通过专致学问去除贪欲,修养心性,圆满德行;修德即以德入仁,主要是通过修礼进德,礼有约束义、摄受义、解放义、趋仁义;修身即身心修养,通过静坐、养气、格物、致知、诵读、诚敬等修持工夫为进路,见仁成仁。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其意是说:言语(即“辞”)只要能达意就可以了;换言之,言语只是为了达意。他这么说,为的是强调“达”的重要性,并没有否定言语的其他要求(如“文彩”之类)的意思。正因为如此,他同时又说过“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春秋左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在解释《诗》、《春秋》的实践中概括出“《诗》无达诂”的思想。“《诗》无达诂”即《诗》、《春秋》没有恒常不变的通义,是常与变的对立和统一。变表明经典之义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解释者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解释经典;常坚持经典之义并非什么都行而具有经常性,解释者不能任意曲解经典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董仲舒“《诗》无达诂”思想揭示了文本解释的一般特征,与西方哲学诠释学的基本观点一致,因而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庄子》的宇宙观、时空观和生命哲学(尤其是对精神现象的思考)及其政治批判在诸子著述中独具一格,其卓越建树是华夏人文精神府库中的瑰宝。本栏目以"庄子论政"的专题遴选了三篇文章,都是在前人解读和研究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探求。《〈庄子〉寓言的政治批判》一文指出,庄子对人类文明进程作了根本性的反思,以上古原始古朴的社会为参照,强调有违"无为"的政治导致人性异化,甚至作出"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之相食者也"的警示;对士人的人生道路作有别于修、齐、治、平的指向,以"无用"自全"无为"于政治,超然世俗"游心"大道;并辨析了所用到的"自由""平等""独立人格"等观念意识古今的同异。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鼻渊病名.唐及唐以前,古籍中仅有对鼻渊病因病机的阐述,且多遵经旨认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宋金元时期,医家开始以清泻胆热、辛散开郁法治疗鼻渊.明清时期,诸医家突破鼻渊病机理论囿于热的认识,提出新观点和治法.根据古今医家辨治经验,鼻渊病因可归为风、火、寒、虚、毒、瘀六因.风为外邪内犯,当辛散通窍;火指脏腑热盛,宜清热通窍;寒乃脏气虚寒,重温散;虚指气虚、精虚、阴虚,重补益;毒指脓毒内结,宜排脓解毒;瘀为气血瘀阻,当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0.
焦循在《孟子正义》中提到"文王何可当也"有两种解释,本文赞同赵岐的解释,即当应当释为"正当……的时候"、"时势相当"之义.本文将从词义、语境、语用三方面着手,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
就《大学语文》课程而言,德育正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而非题外之旨,由于其文学作品本身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和教育功能,其德育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12.
成无己,山东聊摄(今阳谷县)人,家世儒医,性识明敏。学有根底,精于医理,擅长临床,是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药方论》一卷,三书专研伤寒,义理精湛,多云前人所未道。成氏首次全面注解《伤寒论》,以《伤寒论·自序》中“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为线索,采取溯本穷源之法,直接引《内经》、《难经》等经文,来注释阐明《伤寒论》,并医理与方药相合,弘扬其辨证论治之义。成氏注释的  相似文献   

13.
“两可之说”与以毒攻毒的反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可之说”与以毒攻毒的反驳方法谷振诣邓析(公元前545-前501年)春秋郑人。名家第一人,律师的鼻祖。《荀子·儒效》云:“邓析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列子·力命》云:“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吕氏春秋·离谓》云:“邓析……以非为是,以是为...  相似文献   

14.
中央党校政经教研部王儒化副教授撰写的《〈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书,即将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作者近年来在《资本论》教学和科研中一系列成果的体现,该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一、在结构上采取专题研究的形式进行论述。全书以商品经济问题为主线,分为九个专  相似文献   

15.
<正>冯京,字当世。北宋宜州人。历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官至保宁军节度使、太子少师、参知政事。冯京比大文豪苏东坡出道在先,苏东坡在他的诗文中记下冯京给他讲述羽衣仙女的故事,青年苏轼还得到过冯京的举荐。对此,苏轼一生感念,曾作《何满子·寄益州守冯当世》:"见说岷峨悽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民国时期本草类著作著录存在一些差错:《四川省之药材》甲乙种被误认为一种书;《良药与毒药》《本草用法研究》《汉药新觉》《中国药物新字典》等7部书籍的成书或出版时间有误;《食物常识》《中药之科学原理》《药物与验方》等5部书籍的编撰者或出版者有误;《药物要义》《药料注释》等8部书籍遗漏藏书地信息;《药物要义》《应用本草分类辑要》2部书籍的版本有遗漏;《药性辞(字)典》《国药字典》《应用药物辞典》3部著作的书名著录有误;《四川省之药材》《临床药典》《药性辞(字)典》3部书的分类不当;误收《食物须知》等9部西药著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腐败犯罪的审理经常出现"同罪异判""异罪同判"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腐败犯罪罪刑配置不均衡。随着《刑法修正案(九)》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相继出台,对腐败犯罪的刑罚配置做出了重大的修改调整,以往的刑罚设置不均衡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新的法律规定与司法解释仍然存在瑕疵,如法定刑攀比、资格刑缺失、非数额情节的设置等瑕疵都存在于《刑法修正案(九)》与相关司法解释中。由此可知,《刑法修正案(九)》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不但无法彻底解决腐败犯罪罪刑不均衡的问题,而且产生了新的罪刑设置不均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79~ 2 0 0 0年 ,《外语教学》杂志度过了 2 1个春秋 ,值此世纪之交 ,万象更新之际 ,中国外语核心期刊《外语教学》杂志主编杜瑞清、副主编周世范及编辑部全体同仁向海内外新老订户、广大读者、作者及所有外语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大家多年来对《外语教学》的支持与厚爱。《外语教学》以繁荣学术、促进中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为已任 ,坚持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 ,力求学术性和实用性兼备。《外语教学》深深扎根于外语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 ,她永远是广大外语工作者的忠实朋友。 1 999年《外语教学》被评为“首…  相似文献   

19.
"良知自我坎陷"说是牟宗三哲学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对新儒家"内圣开出新外王"命题的具体阐述,也是新儒家在中国如何走向民主、科学这一问题上的学术探求,然而这一理论又有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中医经典名方玉屏风散,方名源于该方有益气固表之功效,以及防风之别名谓"屏风",故名玉屏风散。玉屏风散是一组类方,名异药同方有4首,分别是白术防风汤、黄芪汤、玉屏风散、白术黄芪汤;名同药异方也有4首,分别是《究原方》玉屏风散、《古今医鉴》玉屏风散、《麻科活人全书》玉屏风散、《笔花医镜》玉屏风散。该类方最早应为刘完素所创,记录于《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最早以"玉屏风散"命名的书籍为《究原方》或《仁存方》,现存最早记载并以"玉屏风散"命名的书籍是《丹溪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