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把握苏力先生在本土资源论中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思路 ,从知识论、核心概念、理论前提和逻辑论证等四个方面指出苏力的论证过程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 :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挥功能是基于人们的共识 ,而非知识的特殊性 ;正是借助于本土资源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泛化与含混化 ,苏力达到了逻辑论证上的自圆其说 ;苏力的理论前提无法成立等等 ,并于文末指出理论的适用存在语境问题。  相似文献   

2.
哲学方法论视野下苏力的法治理论得失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运生 《法学杂志》2005,26(1):117-119
苏力的法治理论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苏力的贡献与其说是他提出了法治的“本土资源论”,还不如说是他引起了我们反思法治研究的方法论这一长期被忽视的关键问题。因此,正确看待苏力的法治理论的关键,并不在于其思想的具体内容这一问题,而应在于它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上。然而,苏力的法治理论的哲学方法论本身却是“片面的”辩证法。它仅注重法治资源的对立性,而忽视其统一性,这必定导致苏力的法治理论走向孤立片面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3.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主要的观点表达在其第一编中,本文首先呈现了这些可能被误读了的观点,然后针对那些有关本书的批评进行了评价,指出法治的普适性与本土资源并不矛盾,事实上苏力本人在论述过程中也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寻找两者的妥协与合作。本文认为,在标签的意义上去理解苏力的文章降低了其思想的价值,应充分重视其文中表达的理想图景,揭示文章真正的指向与意图。  相似文献   

4.
注释体例     
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相似文献   

5.
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相似文献   

6.
引征体例     
(最新修订版)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般体例  相似文献   

7.
《无需法律的秩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需法律的秩序》@苏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8.
说不尽的"现代性"——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继森 《河北法学》2006,24(12):183-187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体现出邓正来对中国法学(1978年至2004年)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理论自觉与智性努力.苏力实际上和邓正来一样对邓正来所界定的"现代化范式"进行了质疑.在福柯所诠释的"现代"意义上,邓正来是一个现代主义者;在哈贝马斯理解的"现代性"意义上,邓正来依然是一个现代主义者."现代性"本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定义"现代性".  相似文献   

9.
笔者选择的是朱苏力老师发表于1994年的《中国社会科学》第六期的《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苏力老师此文逻辑清晰,从法律活动专门化的历史发展趋势入手,到法律活动的社会正负效应,最后以法律活动专门化需要谨慎把握的事项一一阐述,逻辑清晰、论据充分,为现阶段我国的司法实践改革提出了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1〕朱苏力有时,一页历史的教训超过多少本书———题记一、1801年3月3日夜,华盛顿,美国国务院灯火通明,一片忙乱。已经就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一个多月但仍然担任着国务卿的约翰·马歇尔正忙着给法官...  相似文献   

11.
至少在一部分当事人那里,根据社会学的一般原理和经验研究,方言不仅便利了同当事人打交道,有效传达相关法律信息,更重要的是,至少在目前的许多社区中,甚至具有"合法性"或强化司法"合法性"的意义。——苏力  相似文献   

12.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法学界没有了贺卫方?这样的问题似是而非,令我想去回答,又无从回答。但是我知道有没有贺卫方的法学界注定是不一样的。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法律人与法律人也不一样。法学界很多人无从模仿,存在的意义注定了是符号。苏力是符号,  相似文献   

13.
1卷2(1999-5)主题研讨:中国的审判委员会制度苏力基层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及思考贺卫方关于审判委员会的几点评论朱晖不可预约的正当性陈瑞华正义的误区——评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苏力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为范本,摘录书中部分内容本文认为值得讨论和商榷的字段进行分析,在肯定本土资源论的基础上,阐述对于本书的理解及通过本书所作的思考延伸.  相似文献   

15.
谁掀起了北大“研招”改革风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朱苏力拒收甘德怀”、“陈丹青愤而辞职”、“贺卫方罢招硕士生”等事件接二连三的大背景下,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改革一点“风”,在社会激起的自是千层“浪”。  相似文献   

16.
尤陈俊 《中外法学》2007,(3):364-370
<正> 近些年来,中国法学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不少学者利用中国古代的史料来诠释具有现代法理学意义的问题,此类主题的论文也不时地在学术刊物上出现。这似乎表明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正在逐渐形成。这一进路的主要倡导者苏力曾经指出:  相似文献   

17.
注释体例     
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入,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一般体例1.引征应能体现所援用文献、资料等的信息特点,能(1)与其他文献、资料等相区别;(2)能说明该文献、资料等的相关来源,方便读者查找。  相似文献   

18.
孙笑侠 《中外法学》2013,(6):1105-1136
本文是对苏力《法律人思维?》一文若干观点的回应和批评。苏力赞赏美国现实主义的法官办案方法与思路,否认法律人存在法教义学思维方法,无前提地主张"超越法律"和"考量后果"。本文主张法律人思维"二元论",即在实定规范与社会事实之间进行结合、协调和平衡,遵循规则和超越法律。法律人不能拘泥于法律规则和概念逻辑,面对呆板的法律和鲜活的生活,不能刻板地不作结果主义考量。但进行社会后果考量时,不能夸大"超越法律"的功能和意义,不能以英美法系的特有方法遮蔽和否定成文法系法教义学方法中原本已然存在的"超越法律"的功能,更不应否定法教义学上法律人特有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受赠书目     
<正> 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 诺内特和塞尔兹尼克著,张志铭译,“当代法学名著译丛”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大32开,20+143页,6.50元。 法律的运作行为 布莱克著,唐越、苏力译,“当代法学名著译丛”之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大32开,24+236页,10.50元。  相似文献   

20.
引证体例     
正(最新修订版)援用本刊规范:苏力:"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学与法律——从元杂剧切人",载《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般体例1.引证应能体现所援用文献、资料等的信息特点,能(1)与其他文献、资料等相区别;(2)能说明该文献、资料等的相关来源,方便读者查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