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问题即"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是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著作都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关系的介绍和论述。本文围绕在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西方经济学者如何看待和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从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的介绍、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见"和恩格斯给予马克思经济援助的评论以及对恩格斯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和贡献的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包卓  王春阁 《求索》2013,(12):266-266,212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由李征著作,于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印刷发行。本著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文的词汇里被称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思想体系。既然是一个思想体系,它就应当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部思想和著作。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新闻、文学、  相似文献   

4.
最近,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的新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和《列宁选集》中文版正式发行。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国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新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的出版,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性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性的论述在其整个著作中所占篇幅不大,但内涵却很丰富,包括了承认和尊重民族性的客观存在,民族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民族性要服从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要求等多个方面内容。本文试图探析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性的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对解决当今我国民族问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权力制约问题,向来在理论研究中讳莫如深,因为人们往往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分权学说是持批判态度的。实际上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的误解和偏见,只要仔细读一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便会发现他们不仅对分权学说有着公允的评价,而且有关权力制约的思想也是非常丰富的。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不乏有关人与自然、社会相背离的关系考察 ,如将他们对人与自然的正确认识结合在一起考虑 ,马克思恩格斯实际上形成了生态悖论观。挖掘和分析它对当代可持续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全体公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思想观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开拓了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经济社会形态、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社会状态、社会制度、历史时代、历史时期等概念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别称。准确把握经济的社会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不同表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来意义,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属性决定于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本文在批判费尔巴哈"人"学思想上的直观唯物论的基础上,更深刻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现实的人"的理论内涵。并依此展开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骆清 《传承》2014,(4):74-75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阐述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当代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派则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翻译文学——争取承认的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29年出版的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这本叙述辛亥革命前后近三十年中国文学演变史的薄薄的著作里,翻译文学作为该书的重要一章而占有相当篇幅。之后,在三十年代陆续出版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王哲甫著)和《中国小说史》(郭箴一著)这两部著作里,翻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著作都展现出他们所继承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精神。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展开了对资产阶级的批判、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的批判以及对《共产党宣言》的自我批判。发掘和阐释这些批判思想,既有利于我们以正确的态度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又有利于帮助我们回应和驳斥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对立论"和"过时论"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本世纪70年代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公诸于世,哲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研究人类学问题目的意图的探讨众说纷纭。本文主要根据收集在马恩全集45卷和19卷的马克思的有关著作以及恩格斯的有关著作,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研究人类学问题的目的意图作初步探讨。一、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古代人类学问题,是对他们本人早已开始的人类社会形态发展进程研究工作的继续和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创立唯物史观之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4.
刘颖  付天海 《求索》2013,(2):157-159
性别叙事学作为一种文本阐释的实践方法.将性别研究和经典叙事学纳入了同一视域,使得两种本无联系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模式。性别叙事学不仅注重对女性作品的性别化解读,它还把研究对象扩展到男性作家及作品.揭示了叙述结构和文学技巧所蕴含的性别关系本质。本文从叙事模式、不可靠叙述、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时间等诸方面阐述了文学的叙事形式与性别意识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尝试使用叙事学的分析工具对文学文本进行性别意义的阐释,希冀为文学的性别叙事话语研究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生态”一词首先由E·海克尔在1866年提出。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生态”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且是在自然科学意义上使用的名词。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将自己著作中的某一部分冠以“生态”或“人口”等具体的标题,对他们的生态环境思想的研究,是对他们著作中有关思想所作的概括和提炼。  相似文献   

16.
<正> 《国外社会科学信息》1989年第16期报道了在莫斯科马列主义学院协助下编纂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文版五十卷,将由英国劳伦斯和温莎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这套《全集》收入了马、恩的所有著作,也有他们去世后出版的著作,还有他们所有的信件及新发现的著作。几乎每卷都有一些资料是用英文第一次出版的。据介绍,这个版本很具权威性,并且还是迄今为止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工业化浪潮由西欧向全世界其它地方推进的时代,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基础,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工业化进程中交往的扩大是马克思恩格斯考察民族问题的新视角,工业化进程的拓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扩张是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地看待殖民主义作用的立足点,工业化进程的普遍性与民族特性的统一是马克思恩格斯论证民族发展道路共同性与多样性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是指导当代中国解决工业化进程中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五十卷,是中国第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全集本,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种全集本之一。中文版同俄文版有某些不同之处。例如,中文版增补了我国掌握的马克思的两封信:1875年7月12日马克思给茹斯特·韦努伊埃的信和1877年8月25日马克思给尼·德利乌斯的信。在第44卷中增补了马克思写的《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全集前39卷出版较早,大家已很熟悉。这里着重谈谈11卷补卷的内容。补卷中马恩的早期著作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其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占有重要地位。这部手稿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马克思为创立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而在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研究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可持续发展思想散见在其著作中,通过对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按规律办事的论述,阐释了生态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论述自然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及废物资源化两个方面阐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对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实质的剖析,阐释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并预言共产主义的实现在其本质上就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这三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马克思恩格斯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为我国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指明了方向,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意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判断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标准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属性决定于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要倍加珍惜这一理论创造,增强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