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很多人看来,“助人”是一件让他人和自己都快乐的事。然而,生活中好心帮倒忙的事情却也屡屡发生。有时候,善意的初衷由于疏忽或意外,反而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了麻烦,有的甚至还对簿公堂,招致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2.
“助人为快乐之本”,这句话在现今社会真的适用吗?  相似文献   

3.
章法  桂明 《法庭内外》2007,(12):36-37
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很多人看来,“助人”是一件让他人和自己都快乐的事。然而,生活中好心帮倒忙的事情却也屡屡发生。有时候。着意的初衷由于疏忽或意外,反而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了麻烦,有的甚至还对簿公堂,导致法律纠纷。按一般社会常理,似乎“好心人”不应该承担责任,但在法律视野下,好心办事也要尽心尽责,尽量避免给别人带来损失,否则,同样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那么。好意施惠者,不该为情谊买单呢?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助人为乐.从个体的角度看,助人所以为乐,是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这种快乐源于自我价值的体现,源于别人的尊重.从社会整体角度看,助人所以为乐,是因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今天你伸出援助之手,明天你遇到困难我也会热情相助.这种快乐源于一种温暖的社会氛围.因此,“救人于水火之中,帮人于危难之时”成为广受颂扬的美德.  相似文献   

5.
73岁的范国振是个快乐的高个子老头,曾是电缆设备高级工程师,然后才一不小心成为了深圳业主维权知名人士,继而从业主委员会主任一直当到居委会主任一这个“意外”至少改变了他10年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6.
高巍 《中国司法》2008,(1):29-31
一、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内涵 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助人服务专门职业活动。“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科学,用来帮助人们获得有效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并促成社会变革以增强所有人的福祉。”社会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性丁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快乐,快乐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快乐的心情能使人身体健康长寿。快乐的人能够安于平淡的生活。快乐的人能够与世无争,快乐是健康地度过每一天,快乐是守着亲人对自己的关怀,快乐是在逆境中不能沉沦而是崛起的心态。快乐是在孤独中的守望成功的喜悦。快乐的人能够在困惑中不迷茫。曾有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说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相似文献   

8.
栾润峰 《法人》2010,(9):87-87
我倡导的精确管理的研究宗旨、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快乐高效。快乐实质是每一个员工总体要快乐,在这个情况下去实现高效。20多年来,精确管理这个研究的主题就是如何让员工快乐,包括如何有快乐的因子,如何建立企业的幸福场,其实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如何看待员工,精确管理的研究与其他的管理研究的差异点就在这。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12,(12):67-67
在长安区滦镇地区有这样一个年青人.他性格豪爽,勤奋好学。乐与助人.在农村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中,他凭借着全心全意为民办事的浓浓真情,带领群众艰苦工作,勤劳致富,使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0.
道德失范视角下的助人不乐现象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遗憾的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助人不乐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作为一种潜在的心理行为,助人不乐的现象很难被人察觉,但相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意味着可以被随意忽视。现如今,因为这种潜在的心理行为以及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对人们的健康心灵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冲击,而影响到和谐社会中团结、互助、友爱等方面的协作精神。对助人不乐现象进行归因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注入一些积极基因。  相似文献   

11.
游客境外受到意外伤害该向谁索赔?是该境内组织出游的旅行社,还是国外的肇事者担责?受到伤害的游客该选择合同之诉,还是侵权之诉?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年出境旅游人数超过7千万人次,与此同时,游客在境外发生车祸等意外伤害的次数也逐年攀升。游客境外受到意外伤害该向谁索赔?  相似文献   

12.
宋行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4):140-144
社区矫正是以人道为内在价值的非监禁刑的非刑罚化的处遇方式,非刑罚化是其基本属性,助人自助是其应有功能。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任务,应以推动刑事法治建设和自身的技术性建构为重点。在社会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应着力培育公众的认同,通过评估和意愿建立矫正关系,防止公众和犯罪人的刑法规范意识的异化。  相似文献   

13.
颜梅生 《江淮法治》2011,(17):34-34
每逢暑假.青少年安全事故便会接连发生。有报告显示:暑期与体育和娱乐活动相关的意外运动伤害,如溺水、跌落等,是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每10名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O至14岁儿童中,  相似文献   

14.
田乾峰 《政府法制》2009,(13):27-28
如果不了解你,就不选你。这是选举生态的基本游戏规则。3月26日,河南省建设厅厅长查敏在人大常委会审议中意外落选。落选原因,坊间固然有查敏性格孤傲的一致说法,但笔者走访多名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后发现,最基本的游戏规则的“意外”启动,或许是厅长落选的真相。  相似文献   

15.
“老年卡”是政府发放的,是老年人得以免费享受社会公益服务的权利凭证,具有国家福利性质。那么,老年人持“老年卡”在免费享受社会公益服务时,是否属于消费者?发生了意外人身伤害事故,能否获得赔偿?本文讲述的是一起老年人持“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意外受伤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相似文献   

16.
《检察风云》2015,(3):8
不是不可以说走就走,但你是否有信心和能力处理旅途上的种种意外?如果你决定要独自上路,我想告诉你:前方有天堂和天使,也有虎狼和陷阱。擦亮双眼,保持清醒判断,你的道路将远离危险,充满奇迹,充满发现。祝你旅途平安快乐。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显示,全球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意外伤害,或留下终生残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强生制药发布的《儿童伤害预防倡导》表明,中国0~14岁儿童中,伤害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儿童因伤害死亡,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伤害死亡,在家中发生的伤害占44.5%;《北京市伤害调查--北京儿童意外伤害报告》统计,在北京,每天有139名儿童受到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北京市儿童死亡和伤残的首要原因,平均每天有1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致残或致死……  相似文献   

18.
公设辩护人制度和平民法律扶助制度是民国时期法律援助的两种基本形式。北平律师公会积极推动公设辩护人制度实施,并制定了平民法律扶助实施细则,对平民法律援助的范围、提供模式、资金管理、受援助人的资格条件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并积极组织开展了对平民的各种法律服务。在此,本文以北平律师公会为中心,就民国法律援助制度作了简要婚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11,(12):57-57
法官:我们是一家公司新招聘的员工,当近日发现公司并不想为我们办理工伤保险后,我们即向公司提出了异议。公司答复称,已为我们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也就没必要再办理工伤保险,因为无论是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还是工伤保险,都具有保障性质,作用基本相似,而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可以为公司节省一笔费用。请问,公司的观点对吗?  相似文献   

20.
白涛曾经像所有的女人一样,拥有一个快乐的家庭和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由于一次意外的医疗事故,活泼可爱的儿子失聪了,丈夫又突然与她离婚.如今,为了儿子,白涛只能奔波在北京的街头,为一天几元钱的生活费精打细算,为儿子20万元的治疗费苦苦地拼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