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 ,艺术丑是艺术美的对应面。以公安题材创作的电视剧 ,在刻划反面人物中颇具匠心 ,通过对反面人物的分析 ,旨在说明电视剧创作中运用“审丑”的艺术手段 ,达到“审美”的艺术效果。“审丑”的艺术甚至比审美更具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艺术品作为艺术家"意识延伸"的一部分,具有某种能动性。即,艺术被创造的目的是要服务于社会关系网络。艺术品不仅仅要表现其样貌与风格所传达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要表现其在创作过程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除了美感以外的能动性,超越了纯艺术与工艺品、个人与社会的界限。因此,在对人类的审美和艺术的研究中,最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审美和艺术本身,而是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品所表现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电视已成为当今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电视剧作为一个新的艺术门类因其成本低、周期短、可视性强,使它成为纷繁的多元格局的电视节目中的主角。江苏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大省,为建设一个与经济大省相匹配的文化大省,江苏的电视剧创作只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无愧于这块土地,无愧于这个  相似文献   

4.
古装电视剧因袭了传统文化的因子,又兼有现代人的审美格调,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创作机制、包装手法都打上了消费社会的烙印。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大众选秀开始了它的舆论造势,这是一种美学转型的一个实例。电视剧重拍作为对经典文本的再阐释,是时代的要求,但选秀这种代表当代社会"审美潮流"的独特产物,却不一定经得起时间淘洗。  相似文献   

5.
视角是作家的一种特殊的感受方式和观察方式。审美视角则是创作主体对生活属于自己的一种艺术发现,它是作家的主体意识和审美意象的艺术外化。独特的审美视角是创作主体对生活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开掘的必要手段,而这一审美视角又必须由作家的主体意识来把握。这里,且从它的外视角、内视角以及内外视角的交错中展示它们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6.
"审美无区分"是伽达默尔诠释学哲学与美学的基础性思想。"审美无区分"思想渊源之一是柏拉图的审美意识理论。柏拉图的审美意识理论主要有两点:其一,认为艺术模仿是虚假的主要来源,因此艺术不能达成对真理的认识;其二,坚持艺术与审美的政治和道德标准,艺术应该为理想的人格教育服务。伽达默尔肯定并吸收了柏拉图的艺术和审美的道德原则、政治原则,认为艺术的标准不是纯粹审美的。同时,伽达默尔对柏拉图的艺术模仿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艺术也是认识真理的必然之途。伽达默尔对柏拉图审美意识理论的扬与弃,是形成其"审美无区分"思想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戏曲基于庙会、节庆等民俗活动,逐渐发展出中国人一以贯之的特定戏曲审美趣味。优化戏曲发展生态,传承戏曲文化,要遵守戏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应在坚持艺术本真的前提下,不断满足民众的审美需求,以资金支持优秀剧本的创作和表演,以政策扶持戏曲文化事业,以制度培养青少年演员和观众,树立文化自信,最终做到"还戏于民"。  相似文献   

8.
画舫斋     
中国画创作精要在于笔墨之美,这是我一贯坚持的信念。我以为舍却了这一点。就等于丢掉了中国画的一个命脉。笔墨美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出来的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可以说,它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理思考以至审美表达及个性宣泄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9.
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后,在文言小说创作中形成“摹蒲”趋尚,名之为藻绘小说,然对藻绘小说的艺术个性及借鉴意义未得深究.从以蒲松龄为代表的思想“有意”与艺术“有意”,探讨了藻绘小说在小说叙述观念、风格上与“他类”文言小说的本质区别,以及在小说语言、情节、人物等如何运用小说的技巧及经验原型,突破文言的容受性,使文言小说成为一个具有组织性的架构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曲艳玲  王伟 《前沿》2010,(22):158-161
云南纸马艺术具有某些特殊的文化创作特征,这就是唯我意识、正面指向、浪漫情怀和乐观精神.这种文化创作特征并不是通过云南纸马艺术的创作过程来体现的,而是通过云南纸马艺术的形象造型来体现出来.云南民间纸马艺术因地域以及创作主体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多样的版本,在众多的纸马版本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同一的心源性因素,即创作主体共同的审美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双百方针"是促进我国艺术发展、科学进步、文化繁荣的一项基本方针.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双百方针",贯彻"双百方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把坚持"双百方针"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科学文化事业的持续繁荣,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按照历史生活逻辑真实地反映当下社会,在叙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现实主义代替架空历史,引领影视审美趋势是古装剧《梦华录》的成功之处。本文从传承文化、镜像现实、根植历史三个角度,阐述《梦华录》创作的三重文化维度,探讨电视剧做到传统文化传承与泛娱乐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长白学刊》2012,(1):161-F0003
正近年来,古林文艺建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各艺术门类创作生产呈现出数量不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吉林特色的文艺精品,在全国形成了特有的"吉林电视剧现象"与"吉林歌舞现象",一  相似文献   

14.
艺术劳动主体是艺术劳动力的物质承担者,是艺术生产力中最主要的、能动的、创新的要素.艺术劳动力是艺术生产力的核心,是艺术劳动者内在的主体功能,它在艺术生产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审美感受发现力、创作构思设计力、物化传达制作力、创作方法运用力和审美反思评价力.当艺术劳动者实际从事艺术创作生产活动时,内在的主体生产力才能发挥出来,转变成流动的正在支出的艺术活劳动,通过艺术劳动工具的传递,物化在艺术劳动对象上,创作生产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产品,满足社会的精神审美需要.没有艺术劳动力就根本谈不上艺术生产,因此,艺术劳动主体自身内在能力的使用和发挥--艺术劳动力是艺术生产的决定性要素.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70后"女作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界对其研究力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一曾经被遮蔽、被误读、被消费的群体终于浮出历史的地表。在她们的小说中,叙事范式与审美范式的转型尤为引入关注,她们的非历史化叙事、空间叙事、微观叙事、女性叙事,以及日常生活审美、中产阶级审美逐渐成为"70后"女作家创作的重要符码。  相似文献   

16.
正毋庸置疑,当下的文艺界局部处于"亚健康"状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一言以蔽之:浮躁。如何根治这一病灶,总书记开出的"药方"是:"文艺工作者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浮躁是当下诸多文艺病态的根。以电视剧为例,有数据表明,我国的电视剧年产量全球第一,每年的产量与播出比是5:3,也就是说,40%的作品只能躺在资料库里,造成了巨大资源浪费。在创作方面,一些编剧、导演不愿俯下身子,遵循艺术规律,脚踏实地创作,而是任由自己瞎编杜  相似文献   

17.
陈玲玲 《青年论坛》2002,(4):119-120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亦即从心理学角度入手探讨文艺活动一般和特殊的心理规律。文艺心理学区别于一般的文艺理论的特征是 :运用心理学方法探讨文艺中的审美心理规律 ;而它区别于一般的心理学的特征是 :环绕审美本质 ,在审美与心理、社会的相关性中实现研究。本文试图分析文艺活动 (创作与欣赏 )过程中审美感受诸心理因素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正如德国美学家弗里德兰德所说的 :“艺术是种心灵的产物 ,因此可以说任何有关艺术的科学研究必然是心理学上的 ,它虽然可能涉及其它方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沈海晖 《前沿》2010,(8):178-179
动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它以赋予生命力为概念,将更多的梦想展现于人们的面前。根据目前国内的动画市场,动画事业更需要重视本土文化的创作,重视传统,从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从中寻找审美语言、造型风格和体现生命的艺术符号,走出具有民族化的中国动画。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审美意象的选择和确立与艺术形象的形成,对于创作的成败至关重要。探求、研究这个过程,对于山水画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丰厚的文化积淀,历代大家的实践是一座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沉下心来虔心探求,是进行山水画创作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民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理论月刊》2001,12(7):27-29
从“五四”时期到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创作以乡土社会的民风习俗为审美主体,逐渐形成了以民俗风貌反映社会人生的创作模式,以及传统诗性写作与解放区通俗化创作多元并存的艺术状态,成功地展示了新文学的民族化道路,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人类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