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围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布局树立强国富民之志,以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为首要社会责任,以当代中国精神为指导,推进"忠、孝、爱、善"的基本道德要求落地,推动时代新人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上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把"育新人"作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所在,也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育新人"的重点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关键主体是青少年,主要方法是熏陶养成。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恐怖主义>一文从一个不能成立的前提假设出发,构造了名日"道德恐怖主义"的"假想敌",根源在于对道德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和理解有偏差.它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片面强调人性,没能认识到道德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规范系统,否定了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道德范畴存在的必要性,表现出一种"道德虚无主义"的倾向;且将道德运行的正常机制视为"非常态",否认了民间自发的道德生机的正当性.道德在社会中有其特殊的、不可取代的价值,当前迫切需要的不是"反恐",而是反对中国社会陷入到普遍的道德贫困.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家风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是中国古人对于家和人旺等传统家庭观念的集体认同,它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基本遵循的家庭伦理秩序、道德风貌和文化风范等。在当代中国社会,传承和构建优秀家风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布迪厄"场域—惯习"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我们试图探究中国当代家风的新范式——在审视和扬弃传统家庭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与家庭的场域联系,从而使得个人惯习在道德的教育与践行之间达成一致的当代家风范式。通过研究,力促社会与个人之间形成关系性的双向互动,进而达到完善家庭乃至社会的伦理规范与道德教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敬业具有重要的道德价值。对个体而言,它是谋生的正当方式,是避免道德堕落的保障,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对家庭而言,它是孝敬父母、抚养子女、夫妻互爱的道德责任,是维系家庭伦理实体存在的基石;对社会而言,它是个体偿还社会之债的唯一正当方式,是避免社会分离、连接个体与社会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6.
威尔海姆·海因里希·里尔是19世纪德国颇有影响的学者,文化民族学的代表.在德国向工业社会转型,传统社会发生分裂与解体、理性社会倡导个人自由和解放、社会革命时时"威胁"现存政权的时代,里尔提出了调和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政策".他依据"自然演进的历史观",在"地域-伦理学"和社会人类学的基础上表达他对道德政治的看法.他的"道德政策"就是要把传统的家庭、乡镇和社团等自然发展的社会组织纳入现代社会,使之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并以此消解现代社会的种种紧张关系,以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王璐 《人民论坛》2020,(14):138-139
在乡村治理中,家风是家庭道德的集中表达,民风是社会公德的重要表现。以家风建设推动家庭道德建设,以民风培育推动社会道德建设,将家庭道德的"小圆"和社会公德的"大圆"融合起来,营造良好乡村社会风气,培养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是深化乡村德治建设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8.
弘扬传统孝文化,有利于构建当代社会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与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相对应,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枢纽,是社会道德建设的起点,是个体道德化的摇篮,在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冢庭伦理道德与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是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国家人力资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的大任。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劳动教育再次被重视,这对于促进国民优秀素质养成,激发国民创新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打造坚实的社会根基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感恩文化的美德与道德教育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文科 《桂海论丛》2008,24(6):74-76
人所具有的感恩意识本是一个人努力实现人类之爱和人格之善的基础,拒绝感恩是一个社会族群道德失落和不文明的表现。社会要重建感恩文化,就必须在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的道德教育,营造有利于感恩意识成长的社会环境上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人只有遵守道德法则,社会才能和谐有序。然而,如何让人自觉、自律、自愿去遵守道德,这是一个永恒的道德实践难题。本文试图从《周易》中去探寻能让人自觉守德的根由,提出德根在于"一阴一阳之谓道"。  相似文献   

12.
古人常说没有道德就没有国家的生存,道德薄弱治理不好国家。而官德尤甚。用现代的话讲,官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官之德,是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龙头工程。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起着示范和导向作风,而且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前途、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一个好的政治家无疑应当是一个道德家,一个为人民掌好机用好权的人无疑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也正如俗语所说的:一个好人不一定做成一个好干部,但一个好干部必定是一个好人。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纪之交,人国干…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国家的国民具有什么样的德行,具备什么样的品性,都应是文化教化的结果。因此,一个国家的国民之德行品性,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建设成果。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古语云:"明道德以固本,重修养以强魂,知廉耻以净心,祛食欲以守节。"明道德。首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不可缺少一个明确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恒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正确、高尚的道德观、价值观对于人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战胜一切困难羁绊  相似文献   

14.
谈谈家庭伦理道德郭国章1家庭伦理道德的实质和内涵伦理道德起源于人类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三维关系的自觉需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是关系这个民族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和社会进步的大问题。同样道理,一个家庭能否平平和和、安安稳稳过日子...  相似文献   

15.
"德"成于中,"礼"形于外,礼仪与道德关系密切,礼仪是道德的外显,道德是礼仪的内在。在长期的社会历史生活中,云南少数民族对礼仪和道德的关系有深刻的感知,各民族通过不同的礼仪来展现其道德内涵,并通过礼节形式来实施民族道德思想的教化和传承。虽然云南诸民族的道德水平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通过各民族人生礼仪、待客礼仪、家庭礼仪等不同礼节礼仪的归纳分析可知,云南少数民族的礼节礼仪维层在公共道德、家庭道德和个人修身自律的品德教育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了基本健全的礼仪道德体系,是少数民族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良德之治"。当前,社会存在泛道德与去道德的两极倾向、道德高标的尴尬与次道德的丧失、公德与私德的混淆、公民道德与政府道德的不平衡等道德困境。实现"良德之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道德与法律、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及公民道德和政府道德之间的关系,以道德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但重点是广大青少年,这是《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因为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跨世纪的接班人,能否把他们培养教育成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家庭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单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在青少年中…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爱的学校,父母应当在家庭里努力完成“三大主体角色”,用真爱去教育、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学校与社会是家庭的延伸,学校应当强化道德教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使年轻人的人格朝健康方向发展,父母、老师和社会领袖之间的同心协力至关重要。道德领导的时代已经来临,它需要一个崭新的、以普遍性价值作为基础的人生观,以努力发展出健全的良知与真爱的能力,使人走向负责与成熟。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优良传统伦。道德价值的国家,期待她能成为21世纪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率和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9.
聂莹莹 《人民论坛》2022,(2):111-113
奋斗精神与时代新人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两大高频词,奋斗精神涵育时代新人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动力所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旨归所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下"强起来"的关键所在,是奋斗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价值彰显。时代新人的"出场"需要奋斗精神的"入场"、奋斗精神的"赓续"需要时代新人的"传承"、奋斗精神与时代新人共融共生,构成奋斗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内在意蕴。在奋斗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路径上,要以接力奋斗筑牢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以顽强奋斗提高时代新人的本领能力、以共同奋斗砥砺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0.
曾钊新 《湖湘论坛》2000,13(4):11-12
社会越是走向现代化,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越是需要提高。然而,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合作,建立一个三维立体教育系统才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