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雨集     
正没有一本书,是为别人读的;没有一句话,是为别人写的。人只能向自己去诠释人生。——厉元吉《半山文集》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里尔克伤口不管有多深,总有痊愈的一天。但遗憾不一样,它总会跟随你直到生命结束。——童玲《浮生物语》历史将会记录,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马丁·路德·金  相似文献   

2.
观点     
民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与国有企业形成产业配套和优势互补的格局,绝不是什么“你退我进”的关系。 ——《光明日报》撰文指出。 价值观是对自己提出的一种要求,对别人担当的一种承诺。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4,(5):3-3
<正>《历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时候,大地、万物、生灵,皆同于一四维空间,思念成经纬。我瞧见,海峡无水。两岸同胞同源同祖同宗同种同文,清明祭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信仰行为。清明时间,海峡通衢,公孙兄携一干人马前来大陆,像多数台湾乡亲回乡祭祖,顺便踏青会友。我是友人之一。从陕西桥山祭祖至京,公孙兄约见,两岸咖  相似文献   

4.
<正>《资治通鉴》里有一则故事:战国时,魏安釐王问孔斌:"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鲁仲连勉强算一个。"安釐王不赞同,说:"鲁仲连老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做的事,无非是为了做给别人看,此人表里不一,不是真正的君子。"对此,孔斌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人皆作之。作之不  相似文献   

5.
吴琼 《新东方》2005,(1):35-39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理”的概念既具有对象属性的含义,又具有主体活动的含义。一方面,如《庄子&#183;天下篇》所谓:“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①王夫之所谓“理者,天所昭著之秩序也”,②指的都是对象的特定属性,即事物的条理、法则,亦即事物的有秩序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就“理”的本源而论,“理”指的是玉,未理之玉被称之为“璞”,“理”是对“璞”的剖析、琢磨。从哲学的意义上说,“理”的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是相一致的。因为正是由于万物皆有其“理”,人才能认识到这种.“理”,并以自己的活动加以剖析,使之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     
正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一次次用创新之光照亮"裂痕",前行的道路自会越走越宽广。——《人民日报》1月26日刊发评论《以创新之光照亮"裂痕"》,指出新事物诞生时难言完美,拥抱"裂痕",变痛点为亮点,才能赢得成功和进步沆瀣一气的小圈子必会摊上大事。——《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搞小圈子,总有一天会出事!》,  相似文献   

7.
心雨集     
<正>最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乔布斯成功者一定是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别人的梦想,是时刻播种梦想的人。——李彦宏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的何其草率。——周国平《人与永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穷人希望保障,富人希望天堂。有志者攀山越海,懒散者虚度时光。但"世界"与"世界"是不一样的,由此产生了矛盾、竞争、发展和多样的世界。——夏林《再读社会》  相似文献   

8.
《公民导刊》2011,(4):50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晋·陈寿《三国志》[解读]应该记住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的过错。现实生活中,不少的人容易记住别人的过错,记住别人对自已不好的地方,而容易忘掉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     
正过去纪委在执纪中有一种倾向,有了问题要么不处理,要处理就"算总账"。——中纪委网站发表述评文章指出,从严治党,必须做到日常化、经常化,而不是运动化不要夸大所谓"从政风险",它只是一种回归,回归到官场应有的堂堂正正的健康状况。——针对所谓的权力风险、职务犯罪风险、决策失误风险等八大领导干部从政风险,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身在官场就要拿出跟自己死磕的勇气》  相似文献   

10.
万物之宝     
亲爱的少年朋友们,当你们看到“万物之宝”这个题目时,你们一定会惊奇地问:“什么是万物之宝呢?是黄金、宝玉、珍珠吗?不,我说的并不是那些价格昂贵得令人吃惊的宝贝,而是用金银也换不来的无价之宝——时间。时间是一个无头无尾的系列。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写过一篇题为《匆匆》的散文,文中写道:“洗手的时  相似文献   

11.
<正>清明,接春分之踵,每至此时,昼夜等长,阴阳平衡。万物清升浊降,吐故纳新。《淮南子·天文训》云:"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可见清明二字,意指天明地洁、气象清朗。清明,赏芳踏青可谓当时,敬天法祖亦当时,慎终追远与生机勃发相融,礼祭与狂欢对撞,让人不禁慨叹和拷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从感恩有生到目送落叶,无论经历怎样的赓续扬弃,待到繁华谢幕,一切归于清洁明净或将是另种盛放。  相似文献   

12.
智慧快餐     
龙在宇 《群众》2013,(12):I0072-I0072
1.真正的智慧中包含这样的智慧:那就是,你对自己的无知很清楚。2.超越别人一点点,别人会嫉妒你,超越别人一大步,别人会羡慕你。3.命——失败者的借口:运——成功者的谦词。4.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红楼梦》研究,似乎忌讳说曹家就是贾家,贾宝玉与曹雪芹有关系。有的人看到别人搞一点考证,就说这是搞繁琐考证;看到别人说曹家情况,就说这是曹学不是红学。我看这未免有些过分。 小说家进行创作,毕竟是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多多少少要写进一些生活原型。如果生活中的人物本身就比较典型,作家就会把他当作模特儿,以此为底板,再加雕饰。曹雪芹为旗籍贵家公子,祖父、伯父、父亲任江南织造累计六十余年,正是所谓“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书中贾宝玉有些相似。因此描写贾家和  相似文献   

14.
心雨集     
正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人的天性之一,就是不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总是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喜欢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辩解。——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一个人无论往哪里走,无论从事什么事业,他终将回到本性指给的路。——歌德  相似文献   

15.
再说大作     
上期欧阳主编对于大作问题很是发了一番感慨,读后引发了我的进一步思考。 时代呼唤大作,大作影响时代。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人妖之间》,国外的诸如《美国梦寻——一百个美国人的口述实录》……每每读到这些新闻史上的大作,我们都会被感动,起码会被触动,其中的故事人物甚至语言风格都会被津津乐道或刻意模仿,正所谓"领风气之先"是也;另外,对于读者感官上的刺激是四个字——阅读期待——这不是任何一篇新闻作品都能达到的文化境界。  相似文献   

16.
论唐人小说的幽默讽刺艺术李钊平现代意义上的幽默讽刺,近于中国古代所谓谐谑,大都是“内在的空虚和无意义以假装有内容和现实意义的外表来掩盖自己”①,审美效果是笑。《文心雕龙·谐隐》云:“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指文辞通俗,生动有趣,使人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打败别人,得第一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学会尊重你自己,能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微软杰出工程师沈向洋  相似文献   

18.
赵畅 《今日浙江》2014,(24):56-56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附和"一词的解释是:"(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脑筋不动、是非不分一味追随别人的意见,正是"附和"一词遭贬的缘由。"附和"者,从表面上看,热情洋溢、温文尔雅,让人颇感顺眼,被"附  相似文献   

1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ue),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为政》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未之不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上》言之所以为言也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  相似文献   

20.
耻为羞恶、羞愧的心理情感。唐朝柳宗元认为耻是指不参与不正直的事,不顺从邪恶,但一般认为耻是羞愧于做坏事。古人认为什么情况是耻呢?《国语》中说,举行礼仪有始无终为耻;感情与外貌不一致为耻;华而不实为耻;不估量自己的实力而帮助人家为耻;帮助别人而不成功为耻。《论语》中说,有德行的人以说多过做为耻;国家管理得当而自己贫贱为耻;国家管理失当而自己富贵为耻;国家管理得当,为官者可以领取俸禄,如果国家管理失当而为官者仍然领取俸禄,则为耻。有修养的人以自己品德不好为耻,不以被别人污蔑为耻;以自己不讲信用为耻,不以不被别人信任为耻;以自己没有才能为耻,不以不被任用为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