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冠疫情催生了"共享用工"这一灵活用工新模式,成为特殊时期用工余缺调剂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利器,创造出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人力资本上升的新经济的发展是共享员工新模式出现的根本成因,对新型用工模式的多角度评价有利于界定新型的多元化的劳动关系,从而评判法律风险以及作出法律规制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王曼 《人民论坛》2020,(20):86-87
疫情期间,"共享员工"模式走红,不仅实现了对传统实体经济的及时止损,更满足了新经济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让闲置的员工获得额外收入,可谓一举三得。疫情危机后,让"共享员工"走得更远,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员工共同努力,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共享员工"寻找法律依据,也要明确"共享员工"安全责任归属,并加强"共享员工"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既是检票员,又是工厂工人。""原来是网约车司机,现在是外卖员。"……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用工模式悄然兴起。从"共享员工"到"跨界员工",这样"自我重组"的生产力,在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当下,为企业用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人力错配的"共享员工"模式,还是"零工经济"催生的"跨界用工"方式,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常态。《孙子兵法》中说:"故兵无常势,水无  相似文献   

5.
"刷脸"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具有高效、便捷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侵权风险。由于我国现有立法在个人信息权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刷脸"技术的应用存在着进入门槛低、法律管控缺位等问题。因此,应通过完善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体系,加强对"刷脸"技术的法律控制,以降低技术应用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陈骏 《长江论坛》2018,(2):65-69
"人工代孕"是一项帮助不孕者实现生育的技术手段,但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无论在立法还是执法层面,应对代孕所产生的法律与道德难题,我国当前的法律规范都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英国和日本的"人工代孕"三种立法模式可以看出,我们应该基于自身立场对立法模式做出选择,在这方面,澳门地区的立法态度与立体化、全方位的立法模式,值得我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立法文本"即"规范性法律文件"之简称。由于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指法律表现的内容的形式或载体,亦指通常所谓法律、法规、规章等渊源形式的普遍、多次、反复适用的法律文件,故而"立法文本"即泛指"法律、法规、规章等渊源形式的普遍、多次、反复适用的法律文件"。而本文所指"地方立法文本",即专指"省域范畴  相似文献   

8.
5月福州,山清水美,古榕苍翠。乘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东风,13日,福州召开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暨全市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道上,福州地方立法迈开新的步伐。"地方立法工作是福州人大工作的重头戏,"回顾福州立法走过的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医疗"作为新兴行业日益进入公众视野。但在法律规制层面上,"互联网+医疗"还面临诸多困境。筑牢"互联网+医疗"法律屏障,需要明确立法,提高"互联网+医疗"诊疗服务机构的准入门槛;加强患者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建设,增强个人信息保护;完善"互联网+医疗"主体责任追究制度,增强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保障,中国社会保障法治化建设需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化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即法治理念与法治实际相脱节,主要表现为"立法先行"理念与"先试点,后立法"的实践相脱节,"依宪治国"理念与"宪法中关于社会保障权表述不明"的事实相脱节,"有法可依"理念与"社会保障法体系不全面"的现实相脱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理念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质量不高"的现状相脱节。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法需要树立"立法先行"理念,明确宪法中的社会保障权,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并提高社会保障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丹丹 《人民论坛》2012,(36):138-139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亟需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和有效规范。对比美国、日本、韩国的立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法律体系构建存在诸多不足,如立法模式存在争议、配套制度缺失、相关立法滞后等,应该以政府的义务和责任为立法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快、完善、规范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法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郑洪 《公民导刊》2012,(3):24-25
去年,中共重庆市委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关问题的决定(简称民主法治15条),就加强地方立法工作,"为全市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供制度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地方立法如何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思想,"立足管用、有效,立足国情、事情,突出地方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提高科学性,确保所制定的法规贴近社会实际,符合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必须面对和认真回答的重大课题。本文着重就地方立法的"管用"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租经济"是始于共享经济的新经济模式,小到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大到租车租房,"万物可租"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租经济"发展是社会共享和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引导和规范,推动"租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立法、市场准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法律风险,需构建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规避机制。既要加强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又要构筑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征信制度,创建互联网监管与行业自律准则,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代经济"反映了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取向,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为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当前,"代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经济业态,但与其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却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风险。未来,"代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充分把握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变化带来的难得机遇,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率先完成了一套法律文本体系,由于在立法中秉持形式法治的理念和"粗放式立法"的偏好,再兼对传统伦理习惯等本土资源的排斥及对工具性、技术性的片面追求,导致这套法律体系缺乏应有的历史、文化视野,"合法性"基础较弱,从而与现实生活形成了深深的抵牾,这突出表现在纠纷治理所面临的司法困境。法治元素虽被引入民间纠纷解决框架但尚未得到人们普遍认可,"无知之幕"面临中国情境,纠纷的自然机制与社会设置存在着深深的抵牾。在社会结构尚未定型、社会安排尚未凝固的情况下,"解纠"的司法制度安排需要形成法治的中国样式,在激活传统的伦理、文化等内容,打通民间生活与法律系统通道的基础上,将有助于纠纷治理的传统文化、政治伦理、社会人文等因素逐步导入从立法、执法到司法、普法的诸环节,使法治的理念有所依附,这将为纠纷的司法治理提供新的解释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法律实施创造了最好的制度前提,使法律适用于有法有据,使法律遵守有法可依。法律体系的形成首先意味着中国立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意味着中国法制发展具有了较好的制度基础。法律体系的建立对于法制来说,侧重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在"有法可依"之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相似文献   

18.
由"正当法律程序"发展到"实质性正当法律程序",美国宪法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从单纯靠程序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发展到从内容上约束立法行为和行政行为,是法理上的进步,弥补了程序本身的不足.经过发展,"正当法律程序"条款成为同时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法律武器,对于我国法律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一部法律,"但"多了,"例外"多了,实际上就是漏洞。"漏洞一多,实施起来就容易出问题。"主导立法得"较真""充分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是立法法对人大工作的要求,"人大主导立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无疑也是一个"亮眼"的词语。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对人大主导立法,形象地比喻为"守门员"。"人大就是要当好立法的守门员,绝不让部门利益踢进立法的球门。"实践中,重庆人大"守门"效果如何?张轩介绍,制订2015年重庆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法中的"等"字,属于"等外等"的范畴。从形式上来看,"等"字主要是集中在证据、强制措施和侦查这三个部分;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包括对客观事实、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以及侦查机关权力的列举。"等"字的存在,与语言、立法技术的局限性、立法过程中各方的权力博弈以及司法惯性和传统密不可分。"等"字的存在,在理论层面会导致法律条文的不清晰;在实践层面会导致法律适用上的困惑;在后果层面会为司法机关的恣意留下空间。对此,可能的化解措施包括:概念的清晰界定;立法技术的精细化;司法解释的完善以及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