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就业问题日益凸现。文章从劳动力市场供给、老年人生活来源和就业岗位的分布三个方面指出,在与年轻人就业关系问题上,老年人就业属于补充而非竞争性质的就业;同时从就业意愿与就业动机的角度,指出当前老年人的就业既包括主动性再就业,也包括被动性再就业;最后提出了改善老年人就业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老龄化正加速发展,其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老龄化压力在东部大城市尤其严重,而劳动人口向大城市的流动舒缓了大城市的老龄化压力.伴随人口流动,大城市向农村和中西部人口输出省份反向输出了老龄化压力,同时,随着财富向大城市的转移,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可能加剧.对于这样一个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应持肯定态度,因其符合规律与现实.为舒缓老龄化进程与压力,立足有利于人口迁移及地区发展均衡,应改变人口生育政策;建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补偿机制;教育体制也应相应调整,并期待更多善待城市新移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积极老龄化政策旨在促进老年人仍可在社会诸领域中度过富有意义的生活。目前,中国老龄化社会因未富先老导致老龄化应对资源不足,面临着社会发展潜力不足与老年权利保障有待完善的双重挑战;从法政策学来看,发展—权利问题实际上是法与政策间的规范—目的问题,好的老龄化政策应当是能实现二者平衡的政策;在构建积极老龄化政策的法体系时应当以遵循发展、尊重和平等三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了解民众对就业政策的公平感受对于就业政策的设计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公平感受的考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基于一项全国问卷调查数据,对当前中国民众就业政策公平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民众的宏观就业政策公平感受较低,但是微观就业政策公平感受较高;虽然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和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社会结构变量都能对民众的就业政策公平感产生影响,但是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就业政策公平感的具体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相应地,进一步优化就业的宏观政策环境就成为就业政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田香兰 《前沿》2009,(1):142-143
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日本为了维持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使老年人利用自身的知识及经验为经济社会做贡献,改善就业·收入环境。特别是,根据劳动人口老龄化以及公共年金支付年龄的上调,原则上使希望继续工作的老年人能够工作到65岁.采取了延长退休年龄和继续雇佣等雇佣政策。关于老年人退休后的收入,主要以公共年金为主,结合企业年金、退职金、个人储蓄等确保收入。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双重短缺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重要特征,然而家庭依然承担着照料的主要责任。在老龄化和家庭变迁背景下,老年人照料资源在家庭内部的供求失衡已成为中国家庭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文章从微观层面揭示了中国家庭老年人照料者呈现出女性化、中年化、就业-照料冲突加剧等特征,并在对照料者投入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家庭照料者支持政策的制度框架,提出兼顾照料和有偿工作的政策安排是关键性支持。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其实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使老人的寿命更长,同时也使人们生儿育女的愿望减弱。所以,一个社会富裕起来以后,老龄化是无法避免的一道门槛。老龄化本身并不是个社会问题,但要是制度安排、政策应对不当,那就会成为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就会发生激烈的变化。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流动并以此来实现人力资源配置,所以相当一部分人得天南地北地跟着就业走。因此,老人们已经很难像农耕时代那样儿孙绕膝,  相似文献   

8.
当前青年就业地域选择、就业观念及就业形势呈现新特征,空间流动呈现出向西部分散、向基层回流、向中小微企业靠拢等趋势,城市发展、职业期望、故土情怀都是影响青年居留意愿的重要因素。针对青年流动的空间分布变化及其居留意愿,可以从强化政策引导、完善社会保障、加大创业扶持等方面入手,为青年施展才干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郭紫纯 《中国民政》2023,(22):50-51
<正>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并逐步向生活小区家庭延伸,社区(村)居家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5%,106个老年食堂基本覆盖老龄化程度高、刚需老年人集中的社区……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民政部门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让全市159万名老年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获得感是衡量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实践效果的有效指标。贫困生就业帮扶获得感可划分为获取、映射与效果三大环节,当前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获得感在上述三大环节中分别存在因政策信息认知度不高、政策信息宣传不足造成的帮扶悬置。针对因就业期望偏差度较高、帮扶过程粗放低效造成的帮扶失灵;因情绪体验与岗位获得相对不佳造成的帮扶无效等问题,必须从帮扶内容、求职期望、队伍建设及主体担当方面出台对策,提升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帮扶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6,(4)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当前,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流动老人的社会活动参与和精神心理状况是老年人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流动老人的社会融合,提倡流动老人积极融入社会,是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和精髓。流动老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大量的贡献,他们有着和其他人群一样共享社会  相似文献   

12.
何文举  殷志云 《求索》2007,(5):64-65
中国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采取的不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普遍采取的劳动力和人口转移方式,而是农民工流动方式。因此,如何发展我国非正规就业,如何构建其支持系统,乏蓝本可复制。本文从市场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社会支持体系三个维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健康老龄化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战略。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取决于老年人所处环境的各个方面能以整合的方式共同发生作用,长期照护制度化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保障。中国的长期照护制度存在政策主导,法律缺失、界定模糊,责任不明;权利虚置,机制不全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建立政府主导下,家庭、社区、机构,以及医疗部门和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有效协调、统一管理的机制,从立法上保障公平、可及的资金来源,实现人力资源上的可持续性,健全老年人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王新文  段世江 《前沿》2012,(1):131-132
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承载了积极老龄化丰富的内涵、目标和行动,从参与、健康和保障三个方面,体现出对实现积极老龄化的三重境界:创新了老年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满足了老年人的多维健康诉求;使社会保障的理念得到升华。这三重境界的体现揭示出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转型期老年贫困具有扩大化的趋势,如何构建贫困老年人救助模式,弥补现行贫困老年人救助措施和政策的不足,怎样更好地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更好地照料他们的生活,已成为全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安徽省铜陵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开展城乡  相似文献   

16.
冯朝柱 《传承》2009,(14):90-91
随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苏南部分农村人口早已进入老龄化,并且逐步向高龄化迈进。通过对吴江市江村的多次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整理,初步总结出开弦弓村近百年来的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进程、家庭变迁以及老年人养老的实践与现状,并从中进行必要的探索来为苏中、苏北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农村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农村老人养老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老龄政策是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理念与态度的具体体现,其制度性安排深刻影响着老年人的社会共享。本文在中国日益加快的老龄化进程的背景下,首先回顾了中国老龄政策的变迁过程及其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以政策的公平性为立足点,对中国老龄政策的进展与局限进行了客观评估,从公平视角出发对政策体系再建构进行思考,厘清了未来应对老龄工作的侧重点与方向,有助于中国老龄化社会健康发展,从容应对即将出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于1999年成为老年型国家,且进入快速老龄化时期。人口学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3。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依然有加速增长之势,结果则是大量老年人口的积聚,并使社会的整体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很自然,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成为全社会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在中国,家庭养老始终是最为传统和主流的养老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家庭结构的缩小,人口流动的加速和妇女就业参与率的提高,老人的养老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社会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荔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20万人,占户籍人口约27.7%,是广州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老城区。荔湾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以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努力打造具有荔湾特色的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苏南部分农村人口早已进入老龄化,并且逐步向高龄化迈进.通过对吴江市江村的多次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整理,初步总结出开弦弓村近百年来的人口老龄化的历史进程、家庭变迁以及老年人养老的实践与现状,并从中进行必要的探索来为苏中、苏北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农村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下的农村老人养老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