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逐渐繁荣,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要求不断提高,提高乡村旅游品质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当务之急。结合武汉市郊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分析武汉市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针对现存配套设施不足、旅游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探讨促进武汉市郊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重庆城乡统筹与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述东 《前沿》2012,(10):89-90
重庆城乡统筹给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分析了城乡统筹对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从乡村旅游规划、资源开发、经营策略、旅游人才、旅游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塑造鲜明乡村意象、打好乡村旅游特色牌、"五加二"模式和联合经营、请进送出的人才培养、特殊产业扶持政策等发展重庆乡村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周军平 《今日海南》2006,(10):28-29
乡村旅游作为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业态,目前正风靡国内外,成为世界旅游新潮流。海南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均十分丰富,开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理应加大力度,积极推进,争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转型升级的双赢。从海南的实际出发,准确定位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近期,可将海南部分乡村建成来琼游客体验热带观光休闲农业的必游景点、海南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把乡村旅游纳入海南环岛游常规观光线路和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主要线路。中期,使海南成为珠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回归田园生活、体验热带农业的重要旅游目的地。远期…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为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产业融合,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更高要求。"共享式发展"则在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使农民共享发展资源、机遇与成果。乡村景观在乡村旅游共享式发展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既是乡村资源整合的外在集中表现,也是发展乡村旅游产品的"素材",同时影响社会宏观环境与生态发展。对山东省而言,从现阶段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出发,将自然资源与景观表现,社会经济资源与景观表现,技术资源与景观表现代入乡村旅游与乡村景观结合起来,目的是进一步凸显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在乡村旅游共享式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乡村地域文化赋予乡村旅游鲜活主题内容,增加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时代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可从文创产业发展、精品旅游项目建设、现代科技手段应用、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等入手,注入地域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陈谨 《求索》2011,(3):21-23
随着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乡村原生态环境和乡村性资源破坏越来越严重,"经济-生态"两难问题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统筹兼顾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焦点。针对我国乡村旅游具体实践应用模式研究缺乏的现状,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机制、技术、产业三个层面,尝试性构建四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承包人经营模式、绿色生产-消费模式、田园空间博物馆模式和"前店后园"模式。研究结果拓宽了乡村旅游研究视角,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曾芸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27-13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以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旅游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乡村旅游正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潜力巨大的旅游活动形式。但如何利用现有的乡村资源,乡村旅游应如何发展等,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对贵州屯堡地区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其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模式的优缺点,以利于今后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巫珊 《传承》2010,(9):108-109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文化、农村环境、农民生活方式、乡村意境和文化生态为资源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发生在乡村地域的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修学、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机遇和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随着乡村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综合环境条件的不同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中观光农业就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以具有"生态蔬菜之乡"美誉的凤鸣村乡村旅游开发为例,通过对乌江河畔的凤鸣村乡村旅游开发的资源特色、开发模式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在现有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模式的可行性及其开发策略进行探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2011年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口号,把以"古、始、真、土"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九江市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越,田园风光秀美,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为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九江大旅游发展新的春天,九江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监督职能,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镜头实拍:圆桌会议盘家底"2012年,全市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75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36亿元,带动就业5万余人次。目前全市共有从事乡村旅游的景区(点)、农家旅馆大大小小1000余家,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省级乡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文化、农村环境、农民生活方式、乡村意境和文化生态为资源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发生在乡村地域的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修学、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形式.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机遇和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开发调研,总结了崇左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崇左市自然、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起到较大推动作用。但乡村旅游发展中也存在着缺乏规划引导,景点功能单一,基础设施不足,农民参与度低等问题。通过研究,该文提出崇左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注重规划引导,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保护自然景观,挖掘地域文化,采用合作社经营模式提高农民参与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昕  张灿 《人民论坛》2011,(9):142-143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拥有丰富的地貌风景类和水体类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优势。在对环京津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的基础上,从区域、年龄、产品等层面确立乡村特色旅游资源的市场定位策略,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以期推动河北省整体旅游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环京津乡村旅游市场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拥有丰富的地貌风景类和水体类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优势。在对环京津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的基础上,从区域、年龄、产品等层面确立乡村特色旅游资源的市场定位策略,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以期推动河北省整体旅游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郑岩 《前沿》2008,(8):99-101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为资源而开发的新兴旅游形式,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民族地区开展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辽宁省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特色突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辽宁省民族地区乡村应把握好乡村旅游的开发原则,探索其开发的有效途径:以灌注文化为核心,突出辽南乡土特色;以整合营销为重点,打造强势旅游品牌;以智力支持为保障,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最终实现辽宁省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经济蓬勃发展与社会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16.
正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基于农村区域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设施和文化资源等乡村性与人文性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解决高山移民搬迁扶贫、整村连片扶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重庆市乡村旅游突飞猛进,仅2016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2亿人次,营业收入349亿元,带动就业50余万人。按照《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7.
王远坤 《求索》2008,(9):74-75
从生态文化视域来看,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生态系统有内在关联性。乡村生态系统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不断交互作用的累积的过程,乡村旅游开发不能重自然生态而轻人文生态,不能无节制地过度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在当今城市(镇)化的进程中,要注重保持和延续乡村生态内层的文化根性和价值特色。欠发达地区发展乡村旅游要注意保护自身的人文生态,要注意尊重和维护乡村旅游经济中村民的主导地位和经济利益,并且注意克服乡村旅游给当地人文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田卫民  王桀 《思想战线》2013,39(5):59-62
乡村旅游在发展中经常面临公共资源挤占、开发无序、低价竞争等问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缺乏协调,没有建立社会目标集体实现的保障机制。因此,将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引入乡村旅游规划应用中,从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信息的有效利用以及激励相容三个目标系统构建入手,乡村旅游经济机制模型和设计流程,对于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作为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动力源,在整合乡村优质发展资源、提升乡村发展层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从产业链的全局出发寻求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常态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狄娜 《小康》2024,(6):29-32
<正>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近年来,荥经重点打造“五游荥经”特色文旅品牌,大力发展农旅融合新模式,已初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了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旅和商业消费是一对“亲兄弟”。《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鼓励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依托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休闲露营地,打造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