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利意识是法治社会中人们行动的内驱力,对其予以辨正至关重要。网络“挂人”现象蕴含着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对待权利的态度和看法。其中,“挂人”大学生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权利认知,破坏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张力;大学生“挂人”表现出的过剩的行为自由,产出了将个人权利凌驾于他人权利之上、无视权利与权利之间的平衡需求等超限权利行使行为。本文认为,在将人的本质映射到权利场域后,个人权利只能依靠社会现实实现,而人与社会的关系则决定了行使权利必须遵循法治规则。因此,个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辨正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基质。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华人家族企业文化的特征是以"家"作为其管理模式,是一种集企业文化与权威于一体的家族文化。在"家族至上"的意识下,企业的成员和个体完全归属于家族,个人利益也须服从于家族利益,一切都以家族利益为重。所有的家族成员都有义务尽全力去追求家族的兴旺、发达和荣耀。家族成员都身居要职,掌握着家族企业的隐性知识和核心秘密。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家族的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高度一致,因此他们都会严守秘密,创新其组织,因而制造出利基产品(Niche Product)而使本身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马来西亚华人中小型家族企业(SMEs)经历世代交替之际,这些华人企业却鲜少着重于如何发展其创办人的隐性知识。然而,为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马来西亚华人企业的新一代已开始将隐性知识更加具体化,培育和创新其企业管理、进行企业改革和改善企业的行销技巧。  相似文献   

3.
任峰 《人民论坛》2011,(9):100-101
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个人利益之间以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关系。除了受到不同利益群体相互作用的推动以外,食品安全领域中利益结构还受到法律因素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要以公共利益优先,调整利益格局,以双向激励和约束对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进行调整,实现食品安全领域中利益配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个人利益之间以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关系。除了受到不同利益群体相互作用的推动以外,食品安全领域中利益结构还受到法律因素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要以公共利益优先,调整利益格局,以双向激励和约束对生产者与消费者利益进行调整,实现食品安全领域中利益配置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杨娟娟 《青年论坛》2009,(2):138-140
日本人在集团社会里,大多数人存有他律的耻意识和自律的罪意识。依据“耻意识”按照相同的规则一起行动,对集团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如果接受了他人的恩情的话则一定报恩。“罪意识”是自己能够意识到背叛了自己所属的集团,注重自律。而森鸥外的文学作品《舞姬》体现了耻与罪意识的重要特征。从小说的主人公去德国留学经历可以清晰了解,日本人的耻意识的统一性、责任感以及报恩意识。罪意识在日本自古就有,但是自己意识到背叛了集团时,耻与罪意识在同一个人物同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提倡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与尊重个人合法利益是否相矛盾?这是许多同志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 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并非不尊重个人合法利益,而是根据社会主义义利观,要求人们自觉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融入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中,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并不是要求人们完全放弃个人利益,也不是不容许人们对个人利益有任何考虑。在这里,淡泊名利指的  相似文献   

7.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意识等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各种利益群体纷纷形成,个人利益更趋多元化,群体意识有了新的变化,从而导致个人利益与群体意识的矛盾冲突更加突出。十分明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的年代,利益格局总是伴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变化,新的群体意识总是随着新事物的出现而不断涌现。面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重大调整与改组,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逐步认识到,改革确实是必要的,甚至过去的观望者、反对者也不得…  相似文献   

8.
论公益与私益关系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公益的内涵、范围和特征(一)什么是公益公共利益简称公益。共同利益、社会利益以及集体利益与公益是相近的概念,但不能完全等同。个人利益、他人利益与私益也只是相近的概念。有人认为公益是个人利益(私益)的集合,“共同体是个虚构体,由那些被认为可以说构成其成员的个人组成。那么共同体的利益是什么呢?是组成共同体的若干成员的利益的总和;不理解什么是个人利益,谈论共同体的利益便毫无意义。”①边沁由“虚构”的共同体推导出“虚构”的共同体利益,把共同体利益仅作为一个数学概念,乃个人利益总和,不具有独立价值。台湾学者陈新民认为…  相似文献   

9.
传统诉权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民事诉讼领域,无论是私法诉权说还是公法诉权说,都是将焦点集中于公民的个人利益,这是自由主义个人至上的公民观在诉权领域的体现,在个人主义公民观念下,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制度上都是以利益为导向,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行为的公益性,在公共行政领域,具体的个人利益往往与抽象的公共利益相互纠结,为个人利益斗争的同时也是争取公共利益的过程,公法领域的诉讼往往与公共利益有着某种关联.在政治哲学的视野中,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是公民体现公民美德、彰显权利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合法行动.  相似文献   

10.
人生观里的根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个人怎样对待社会,怎样对待别人,怎样对待自己?这些是每个人天天要碰到的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主要的又是“利益”问题,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等指的是什么?假如我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发生矛盾,我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正> 个人本位可以走向合理的利己主义,而社会本位只能导致极端的利己主义。人从本性出发,必然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在正常的社会条件下,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时努力促进社会和他人利益,因为正是维护公正、平等社会和他人,才是增进个人利益的必要条件。但是,社会本位的道德观以社会整体名义来压抑、否定个体,人们也必然要用个体来反抗整体:既然社会本位的道德观片面地强调社会整体,社会即成了脱离与个人利益无关的、可敬而不可亲的抽象物,从而也就没有必要为它贡献;既然个人对社会来说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砖瓦”、“小草”,没有任何权利和  相似文献   

12.
蔡陈聪 《求索》2007,(3):50-52
近代以降,中日应对三次重大历史机遇的方式、领域和程度不同,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轨迹和结局亦不同。中国现代化进程长期落后于日本,其深层原因在于近代以来中日文化因素的内在差异,表现为中国人的文化保守心态与日本人的文化开放心态、中国人的一元价值观模式和日本人的多元价值观模式、中国人的克己意识与日本人的自尊意识、中国人的宗族观念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等方面。分析中日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机遇及文化差异,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展国家成功迈向现代化道路,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行列,对于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中日“文化自觉”、“文化竞争”与“文化认同”,可领悟到一系列有益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农村换届选举过程中,有的候选人为了达到当选的目的,利用请客吃饭、给米给油、送烟送酒等小恩小惠拉选票;有的以帮个别人办事、空头许诺等为诱饵,搞“隐性贿选”;有的不惜花费十几万、数十万元买选票;还有的甚至利用黑恶势力,威逼利诱,强拉选票。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首先,贿选者认为有“利”可图。贿选者看中的是村干部岗位所带来的利益,认为一旦当选,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其次,有的村民从家族、小团体、个人和眼前利益出发,投“利益票”;有的碍于情面,讲哥们义气,投“人情票”;有的参与民主政治、当家作主的意识淡漠,投“应…  相似文献   

14.
生活、成长在不同国度里的人们,不可避免地要与自己的祖国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其中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的关系则是最根本的。对此,在我国历史上早已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和回答:一种回答是,为了谋求个人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如复辟,卖国的袁世凯,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大汉奸汪精卫就是典型代表;另一种回答是,为了维护和捍卫祖国利益和民族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人情与利益规则的博弈现象,并且呈现出人情规则下降、利益规则上升的趋势,而“社区记忆”弱化、“契约信任”建立、国家行政干预的规范和中介组织发展是这一变化的基础。随着农户市场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市场化是土地流转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权利一词,意蕴丰富。它是一个与自由、利益、规则、正当等价值密切联系的概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利观,是市场经济、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条件赋予我们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利观的实质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权利观。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加以明确界分,是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前提。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利观要求我们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努力做到既正确地对待集体与集体利益,又正确地对待个人与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17.
针对奉献精神与市场经济相矛盾的观点,本文首先对两者的关系问题作了一般探讨,指出由于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经济,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一种结合机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克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局限性,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扬奉献精神既有可能又有必要。文章还就个人自主意识与奉献精神、等价交换与奉献精神这两个难点问题作了深入剖析,指出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个人自主意识是发扬奉献精神的前提,而不同形式的等价交换也可以与奉献精神相统一。文章最后就如何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奉献精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利益集团具有实现集团(含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本能,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回报,利益集团获利形式的隐秘性和伪合法性,以及一些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理想信念淡薄、"底线"意识不强、对公权力边界认识模糊等问题,这些都是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部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被利益集团"围猎"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对此必须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19.
在公安管理实践中,历来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树立组织的绝对权威。由此要求个人的一切行动必须符合组织目标的要求,个人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行动到思想都应该与组织保持一致,依附于组织。认为组织不是由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创造意识的个体组成,而是由符合组织要求的单一性组成的。组织与个人的关系呈一种组织要求个人单一化与个人对组织依附的关系模式。从公安管理的经验出发,公安机关需要统一的指挥,整体一致的行动,这样在组织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李今、小赵和我如约又聚谈了一次。谈话中心还是围绕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不过上次主要是从“个人价值”的意义方面展开,这次则侧重从“个人利益”的含义方面进行。上篇谈话的题目是《为“个人价值”正名》,为了与其相对应,这次谈话的题目就定为《为“个人利益”正名》。同上次一样,我把谈话结果寄给你们。赵:说起正名,我认为,为个人利益正名,要比为个人价值正名更为显得重要,屯更具有实际意义。诚然,强调实现个人对社会的价值,比起只是讲究个人利益来说,在格调上是要高一些,思想上屯比较进步。但是,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