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郄丙亮 《求索》2012,(11):95-97
陈傅良的诗学思想表面看来存在雅正与怨激的矛盾,似乎难以形成统一的审美追求。但是,陈傅良在继承传统儒家诗教"怨而不怒"、追求雅正的"和平之音"基础上,坚持永嘉事功学术思路,侧重"怨愤",形成了"有为而不自其已出"的事功诗学思想,包括"怨必有道"、"以颂为警戒"、"忠愤悲壮"等三个方面。陈傅良诗学承接了传统讽谏诗的内容,将"怨"化为"戒"、"愤",既避免了苏轼怨刺诗的谤讥,又使诗歌在传统儒家诗教的范围内发挥了"经世致用"事功性职能,是在继承儒家诗教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儒家传统诗教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康社会不只是一连串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和社会改革方案,在更深的层面上,它还是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的一种文化诉求和价值取向,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国传统文明和世界当代文明的结合点上,对当代中国的一种价值整合和文化重塑."小康文明"最基本的价值特征是倡导富裕,倡导务实,倡导和谐,倡导民本;最基本的文化意义则是它的民族凝聚力,文明整合力,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充实和展示.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发展对道德具有影响和规范作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精神标识和价值内核,是新时代公民道德提升的思想基础.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作用,在遵循唯物史观原则的基础上,从内容维度和方式维度探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实现路径,实现同步同向推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唐珊 《人民论坛》2020,(5):136-13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奋斗与实践过程中构筑的精神家园。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和"走进去",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当代典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和"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向世界阐释了中华"和"文化的理念;将中华"和"文化视为维护国际关系的准则;用中华"和"文化化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依靠中华"和"文化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和"文化理念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它增强了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为解决复杂多变的国际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国外所谓"中国威胁论"没有任何根据。"和平"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阶层。历史上的统治阶层以"天下和平""太平盛世"作为治国理政的最高目标,知识阶层以"为万世开太平"作为人生的主要目标,平民阶层以"安居乐业"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古往今来,"和平"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内藏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外显于中国人的行为之中。不少外国学者也认为,中国是一个和平主义的国家。当代中国人继承和弘扬和平主义的优秀传统,与世界各国构建合作共赢、共同富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为实现当代世界的"天下太平"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其"为政以德"的思想几乎贯穿整个封建时代,儒家的官德传统和廉政思想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儒家通过公私义利之辨强调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对官员提出道德要求,主张公重于私、"义以为上",倡导"以义统利"。官员的道德修养可以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官员清廉便能吏治清明,社会稳定。中国的传统行政伦理和官德规范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并没有完全失去它的进步作用,当代在进行廉政建设时仍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伦理道德,重提传统行政伦理和儒家传统官德规范在当代的合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为落实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普适性传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最近,国家版广电总局批准贵州省创办《孔学堂》杂志、设立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和孔学堂书局办刊、立社宗旨为"立足当代弘扬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对话多元文明",将同时于2014年8月1日在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正式创刊、挂牌。  相似文献   

9.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孝友"为德教之首;修身以达"天德";首倡虚心的治学之道;包含老庄哲学的养生之道.曾氏家教思想以其开放性的品质给当代教育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当代教育应以培养良好向善的人性为首要目标;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进程中需要编译的"源程序";当代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的"培养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礼仪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其源于政治,与道德相结合,功能在于"齐民化俗",作用于整个社会的治理。传统礼仪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教育机制的发展,使得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当代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初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过完全自发的结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作为理解的前提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同时也努力清除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混杂的非自觉的、消极的传统文化因素,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立于传统文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不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强"四个自信",还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都需要和呼唤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相结合"的表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完整总结,也是指明了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珂 《福建乡土》2014,(6):60-61
正年轻的赵云在16岁时就"少年老成"地思考生命,写了《悲剧》:"悲剧是个灰黑色的圈子/有一天你走不出这个圆圈/悲剧便诞生了。"读赵云诗作,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孩提时山野里长的野葱,与"家葱"相比,它更细弱,香味也没那么浓郁,但却有一种特殊的香气,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野菜,最贴近人间烟火。这本诗集太真实了!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日记"——以诗写的日记。正如他在诗集的题记中说:"我的诗就是我的声音。我的声音起自青萍,远上白云:来自小溪,奔向长空。希望我的声音能悦人耳目,  相似文献   

13.
中华生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内容。人有生年属相,是我国的国俗。我们研究"中华生肖文化",是将生肖文化置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着重研究它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带来的广泛影响。一年一度,新春佳  相似文献   

14.
以中人为代表的契约"第三方群体",是中华法系契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代、民国云南财产买卖活动中的重要法律现象。其广泛存在于清代、民国云南买卖契约中,发挥居中说合、促成交易、见证立约、担保债务履行和解决纠纷等作用。这些功能的生成,与当时云南血缘与地缘结合的宗族共同体社会结构、以儒家文化为内核的本土文化传统,以及习惯法主导契约法领域的法制传统密不可分。这一群体的作用机理对当代契约制度具有借鉴价值,今天我们在相关法律制度的设计中,应培育"第三方群体"的当代意义替代者,紧扣中国本土实际构建当代契约的"第三方群体"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文军  杨明有 《前进》2016,(4):18-19
正3月19日,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光明日报》社、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伦理学会主办,运城市委、市政府,运城市盐湖区委、区政府承办的"尧舜禹文化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其目的就是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以山西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古中国之旅"系列活动为载体,从尧舜禹思想文化宝库中进一步寻找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根"和"源",领会深厚积淀,汲取营养智慧,提炼思想精髓,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文  相似文献   

16.
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戏曲传承发展,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坚持"面向全体""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是戏曲进校园的"固本"之道;落实"面向全体""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固本之道,必须坚持与"育人为本"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价值导向,是戏曲进校园的"守正"之举。  相似文献   

17.
李宁 《群众》2014,(5):12-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不仅是全球华人文化认同的基础,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源头活水。现代化不等于西化,善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在全球化时代不丧失自我,走出不同于西方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刻、正确的理解,也需要对"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作更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由北京大学李翔海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3年重大项目"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相似文献   

19.
克洛德·列维-施特劳斯在其对神话和图腾崇拜的结构主义研究中强调:由于神话"有助于思考",因此它也是文化的中心,《安提戈涅》就是一例。当代女性主义对《安提戈涅》的解读可以说是"后学"思潮中最具批判精神的文化理论界说之一。思想家露西·伊利格瑞和朱迪斯·巴特勒围绕"安提戈涅不幸的生和抵抗的死"的阐释使得安提戈涅不只是悲剧经典人物,而是建构新的两性伦理、亲缘关系和文化承认的批评主体的典范。她们对于传统议题的意义重构,以文学解释自己的理论,落脚点在女性主义伦理批评,同时融入了她们对现实的理解和期待。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改革开放坚持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革新思想、民本思想、均平思想,有了这些深植于中国历史土壤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改革开放才获得了长久的历史支撑,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