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将为传统农区破解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创新障碍提供新机遇。我国传统农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小微企业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风险抵押物少,传统金融的信贷抑制性强,使得乡村振兴中的普惠金融形式不活、作用不强、创新不够。因此,应立足传统农区"乡村振兴"、以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为焦点、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完善乡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验证农业科技投入是否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发展之间具有双门槛效应,当农业发展水平跨越其门槛值之后,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效应加强;科技投入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且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投入的中介效应明显强于东部地区。基于此,要加快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业发展的功能,让乡村共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融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信息科技和金融创新,可以有效提升金融覆盖面、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半径,有效缓解金融供给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平衡,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质效,对乡村振兴有着独特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玉 《长白学刊》2022,(5):113-122
以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发展被认为是打破普惠金融推广壁垒的关键路径。然而,当数字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制约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阻滞因素,主要包括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数据开放和共享不足引发的数据泄露问题和服务成本高企导致的金融机构推广动力不足问题。这些问题的涵盖内容恰好和区块链的技术范围部分重合,区块链的去信任化机制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区块链的时间戳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可有效防止数据泄露,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机制能够降低经营服务成本。因此,区块链赋能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应有如下路径:以区块链技术优化金融平台,以智能合约优化股权众筹方式,以区块链技术优化金融征信查询机制和创新支付结算方案。短期内,促进区块链技术和数字普惠金融结合的可行的应用场景有“区块链+征信系统”“区块链+银行”“区块链+数字货币”。  相似文献   

5.
王一婕 《人民论坛》2020,(1):100-101
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对乡村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有效激发乡村普惠金融发展活力,需要健全准入机制,构建监督管理委员会,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建立金融指导小组,设置普及教育专项资金,实现普及渠道多元化;强化贷前审核、贷中跟踪以及贷后管理力度,从而推动乡村普惠金融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双双 《群众》2022,(12):47-48
<正>数字金融是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产生的金融新业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数字金融是数字乡村的重要内容。数字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可选择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层次、宽领域的金融服务,使金融资源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数字金融,强化农村金融供给,夯实金融科技支撑,聚焦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中的痛点难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7.
顾玲玲 《人民论坛》2020,(11):104-105
当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法律保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弱势者对金融权利的维护。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法律体系,要从制度设计、法律框架、监督机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明确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法律地位,加强对农村普惠金融的管控。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2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调要提升"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领域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要求打通金融服务"三农"各个环节,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时期,信贷资金要流向农村,金融服务要供给农民。据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介绍了当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面临的几大痛点,最后对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尔茜  宋晓玲 《求索》2023,(3):100-107
基于扩展的UTAUT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25个省市区(全国部分省域资料)微观普惠群体相关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微观用户群体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与便利条件正向影响使用意愿;感知风险负向影响使用意愿;金融教育与监管能够显著降低感知风险进而正向影响使用意愿;使用意愿正向影响使用行为。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知识教育,实施面向不同群体的数字金融采取便利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久稳定的重大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有序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转移,需要从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政策改革、农业科技管理政策改革以及农村信息管理政策改革三方面入手。从而更好助力农村要素资源实现最优配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扶贫攻坚目标顺利实现、美丽新农村的战略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在连接农户与现代农村金融市场方面效果显著,但其理论研究和具体实施均存在不足。供应链金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农民合作社与供应链金融自有其耦合的内生与外生逻辑,相互嵌入后的多维减贫也有其直接和间接机理。目前,农民合作社供应链金融的落实面临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涉农保险制度体系不完善和涉农供应链稳定性不强等现实困局,需要从合作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和管理服务机制三个方面探究提升路径,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8,(4)
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事业的国家级战略,农村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金融保障和政策保障,加强农村金融立法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当前,乡村振兴中的农村金融立法存在立法层级过低、立法定位不清、立法内容错位三大困境,亟需在加强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法治建设、强化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法治督查、强化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法律责任三大框架下,明确乡村振兴农村金融立法目的、明确乡村振兴农村金融立法逻辑、明确乡村振兴农村金融立法结构、明确乡村振兴农村金融立法界限,以此来建构乡村振兴中的农村金融立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党委书记杨剑宇认为,推动共同富裕的短板弱项在乡村,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在乡村,而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数字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一是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5G、千兆光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有待加大。二是乡村产业的数字化程度不深。农业灌溉传感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数字化装备配置率低,  相似文献   

14.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快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智慧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智慧农业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配套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智慧农业标准体系不成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颜齐  孙楠 《电子政务》2023,(8):120-132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使命,数字经济作为乡村发展的新动能,成为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驱动引擎。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研究发现:直接效应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地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机制检验表明,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助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机制;数字经济对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为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应加强数字新基建覆盖度、构建数字技术应用体系、创建数字生活应用场景、完善数据流动共享机制、蓄力打造科技创新环境,以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在理论上和现实中能够建立紧密的联系。普惠金融能够运用金融市场的力量为扶贫提供更加充裕的资金,同时可以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性,解决扶贫精准度不足等问题,因此,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章对实现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耦合的途径进行全面充分的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贫困农户的建档立卡工作、细化和完善国家普惠金融规划的相关配套制度、地方各级政府提高普惠金融建设能力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晓燕  李洁 《新东方》2022,(6):41-47
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的主体力量,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践的指向对象。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民主体性集中体现为农民充分发挥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参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农民主体力量的有效发挥上仍存在着发展环境受限、条件激励不充分以及农民职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对此,应通过完善乡村外部发展环境、优化回归乡村的激励条件以及提升主体内部造血能力等,进一步加强农民主体性建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文章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分析其返乡创业存在的创业能力弱、缺乏资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差、配套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并从拓宽经济发展渠道、加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并落实人才吸引政策、优化创业指导平台、完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助力大学生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探讨区域塌陷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其影响的具体机制,然后采用2011—2018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塌陷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整体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明显缓解了区域塌陷,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分区域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缓解了东部与西部的区域塌陷,但加深了中部地区的区域塌陷。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产业升级以及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这四种机制来缓解区域塌陷。因此各地要积极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切实开展跨领域产业融合,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逐步走出塌陷,助力经济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消费金融有利于农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相较于城镇消费金融市场,农村消费金融发展仍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农村消费金融主体,加速线上消费金融下沉,完善消费金融信用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消费金融风险的控制,进而多管齐下发展完善农村消费金融体系,提振乡村消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