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的基本标志是宪法法律必须具有权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并且这一法律体系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的背景下,必须严格按照宪法法律的规定进行改革,改革举措必须符合宪法法律。  相似文献   

2.
《宪法》第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这一原则与依法独立审判、辩护等原则一并成为宪法规定的为数不多的司法原则,充分表现了司法公开对司法制度乃至国家政治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多年司法改革实践,本文对司法公开的基本功能、改革所遇障碍、具体改革举措等略加论述。一、司法公开的基本功能贯彻落实司法公开的宪法原则,首先要搞清楚司法公开的功能。通常人们会强调司法公开的  相似文献   

3.
德国没有专门的"立法权"。德国的立法体系,只能从它的现行宪法——基本法的规定中,以及通行的有关法律理论中加以归纳探讨。作为一个西方式民主法治的联邦制国家,其法治的内容,主要包括权力分立、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国家行为受司法审查以及基本权利保障等等,意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用以规范国家行为,使之程式化、公开化和受到有效监督。德国宪法——基本法第20条规定:"(1)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民主的、社会的联邦国家。(2)全部国家权力来自人民。它由人民通过选举和投票行使并且通过专门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3)立法应受与宪法相符之制度的约束,行政和司法应受法律和正义的约束。……"从这一规定以及从基本法第80条关于政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12-14日,"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法治建设"论坛暨江苏省法学会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在镇江召开.来自江苏省内各高校、研究机构、法律实务部门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就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法治纵横"、"改革开放三十年法理探索"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宪法发展"等专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前法治建设最大的障碍可以说是这十来年形成的权贵资本集团,或者说特殊利益集团。他们成为改革的阻力,或者说是把改革绑架了,朝有利于他们的方向改。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很好,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宪就是突出宪法的权威。法律也好,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也好,违反宪法就要撤销。现在有些行政法规,甚至一些规章、红头文件,要么超越了宪法法律规定的内容,要么超越宪法规定的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要树立四个观念要树立"法治"的观念。依法治国,也就是"法治"。法治是指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活动,以及公民在各个领域中的行为都应依照法律进行。依法治国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一切社会事务,当然实行法治,并不是说今后不再运用行政的手段、经济的手段、思想教育的手段,但主要靠法制,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这是建设一个法制国家所必须具备的。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高层     
<正>习近平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2月刊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观"之法治现:依法改革依法反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包涵"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等观点。张德江2014年24期《求是》杂志刊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署名文章《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张德江  相似文献   

8.
要加强对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要健全有效防范、及时纠正冤假错案的机制;要实行庭审实质化改革,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缺席制度;要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要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人权和民主法治密不可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治建设逐步推进,人权保障日益加强。2004年修改的《宪法》第33条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三中全会《决定》和四中全会《决定》均提出"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这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落实宪法人权保  相似文献   

9.
范殿勤  宋丽琼 《理论月刊》2003,(12):103-104
我国宪法对司法制度的规定并没有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只是现实的操作与宪法设计时的初衷不尽相符。司法改革应该向宪法规定的制度靠近,这才符合法治国的要求。因此找出中国司法现状同宪法规定的差距就成为进行司法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就必须尊崇宪法精神,贯彻宪法规定。要对宪法有敬畏之心。人比天高、法比天大、宪法至上。法律规范的实施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充分的发展。对宪法的敬畏,就是要将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根植于心,在遵守上下功夫,谨守宪法的各项原则与规定。要增强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的意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  相似文献   

11.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最高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问题高度重视,强调"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要信仰法治、坚守法治"。我们要认真  相似文献   

12.
"依法行政"的"法"一般不是指宪法而是指法律,行政机关应当是根据法律的具体规则而不是直接根据宪法的原则来行政,这是民主、分权、法治体制的要求.同时"依法行政"的"法"也包括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但行政法规应当是在其行政管理范围内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是对法律规则的细化,而不是创设规则(授权立法是例外);部门规章应当是对上位法中相关技术术语的解释或为维护其内部工作秩序所作的规定,而不是细化法律规则,更不是创设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工作和人大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尊法治弃人治。依法治国首先要维护和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也就是说,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宪法和法律尊严的捍卫者,更应该自觉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运用法治思维,依靠法治手段来谋划和推进各  相似文献   

14.
一是破人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人治至上的观念是封建社会的残余,必须在实践中逐步破除这种历史的旧观念和习惯势力。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民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只有破除人治观念,牢固树立法治观念,社会才  相似文献   

15.
陶波 《新东方》2005,(3):58-61
"观念是制度的灵魂,是法律制度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建设法治国家有赖于良好的法律文化环境,有赖于全体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全面提升,而其中最重要和根本的是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公民宪法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自由之保障、权利之源泉,是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的本源,是最高层次的法律规则。它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现代法治的灵魂是依宪治国。因此,公民的宪法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  相似文献   

16.
速递·锐评     
正高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摘自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摘自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体制机制的改革,本质上是法律的改革,只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宪法、法律的有关规定,近日, 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批准的《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5月10日起开始实施。规定界定重大事项作了三条规定:一是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来确定重大事项的范围。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部分变更、预算的调整方案和决算,涉及人口、环境、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规划等。二是把对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  相似文献   

18.
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一要加强依法行政的监督。"宪法法律严格公正实施"是法治政府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在于是否依法行政。人大常委会要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坚持政府向人大常委会定期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制度以及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政府重大  相似文献   

19.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共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宪法修正案又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内容;至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目标尚有很大距离,建立中  相似文献   

20.
<正>现实表现:2013年,"宪政"、"宪法政治"成了新的敏感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言论"禁区"。一股反改革、否定82宪法之风袭来,火药味十足,引起知识界理论界的惊诧和反弹,群起质疑、反驳。围绕着宪政是否特指"资产阶级宪政"话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鸣。核心观点:宪政是以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原则,以保障人权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遵守宪法(守宪)、维护宪法(护宪)以及发展宪法(修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