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别政策的推进为陷入困境的日本社会政策打开一扇大门。2007年日本颁布《工作与生活平衡宪章》,此后又相继发布《活跃女性职业生活促进法》、劳动方式改革大纲、《劳动方式改革相关法》等,加快了性别政策制度建设的步伐。在社会政策中嵌入性别视角以后,劳动和生活领域出现了新变化。日本总和生育率在2005年一度下滑到1. 26,2010年之后逐步回升到1. 40以上。处在抚养子女时期的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也出现持续上升,"M"形女性就业形态有了根本性改变。本文重点解析日本在性别政策路径上出现的"男性养家"、经济地位"男女平等"、"工作与生活平衡"三个发展阶段,展示日本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口结构转型之中、在东西方性别文化和家庭文化冲撞当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路径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是构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大厦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是以精神生产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精神产品的活动 ,属于精神生产劳动的范畴 ,劳动价值体现为满足人的社会化需要和人自身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劳动不仅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还具有精神生产劳动的挑战性、风险性以及先进性等特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精神生产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劳动绩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发〔2007〕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国务院决定,200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但是,仍有部分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救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帮助其中有劳动能力的人积极劳动脱贫致富。党…  相似文献   

4.
正到2017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在3000万左右。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方,自身发展能力弱,脱贫难度较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国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精准扶贫总体效率不高,帮扶措施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二是扶贫开发责任没有完全落到实处,项目带动没有精准到建档立卡户中;三是扶贫合力还没有形成,相关扶持政策衔接不够,社会力量动员不充分;四是扶贫资金投入不能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5.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理想端"。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性活动。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美好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包括美好的精神生活。而劳动不仅具有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使用性价值",而且也具有为人类精神生活提供存在感、尊严感的"精神性价值"。劳动是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最基础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使用性价值,劳动为美好生活提供"获得感";作为精神性价值,劳动为美好生活提供"存在感"和"尊严感"。三者构成了实现美好生活中的"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阶段的基本目标。要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不仅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地共同奋斗,还需要解决好城乡发展失衡、区域发展失衡和贫困人口脱贫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提供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劳动社会学角度梳理了西方性别与劳动研究的理论来源、重要概念和对中国研究的启发。本文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劳动研究的批判和拓展,这些拓展包括推动劳动研究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双重不平等,以及打破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边界,关注私人领域的情绪、身体表征、审美和亲密关系的商品化及其对劳动者的影响。同时,本文还对性别与劳动研究的几个重要概念——"情绪劳动"、"情感劳动"以及"身体劳动"、"审美劳动"和"亲密劳动"之间的关联和差异进行了梳理,提出在中国进行性别与劳动研究需要考虑本土文化、国家、经济转型模式和全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2年是日本朋友中山时子教授80岁大寿。10月14日,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在北京举行仪式,授予她"中日友好使者"荣誉称号。 中山时子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在日本从事汉语教学的同时,还致力于中日友好  相似文献   

9.
微观天下     
正"医治"因病致贫返贫最近,国务院扶贫办表示,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对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回头看"。数据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所有贫困户里的占比达44.1%。而另一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8962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到42%。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这种状况令人反思。【评论】国务院扶贫办洪天云:在贫困地区、贫困乡村,每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病了,不仅他自己丧失劳动能力,没有办法使家庭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0.
王丰 《湖湘论坛》2020,33(5):34-44
恩格斯在青年时期就关注贫困人口的生活、工作状况,并以典型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例,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亲眼见证和批判了英国"济贫法"对贫困人口的"压榨",强调资本主义无力解决城乡间的贫困问题。由此,他深化了对农民贫困的根源、标准、实质、内容及其治理的认识。这对我国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如:决胜脱贫攻坚战必须依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加强组织创新,必须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的整体全面与精准施策相统一,必须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新讼师"出现与存续的现实原因,在于法律服务业实行市场准入造成的供给缺口与基层庞大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形成的"市场空白",无法通过市场自身予以调节。如果相关政策机制无法弥合,"新讼师"的身影还将继续出现在基层纠纷与诉讼中,并可能随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而愈发活跃。因此,需要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系,解决"新讼师"现象隐匿的社会问题,引导"新讼师"角色有序退出。  相似文献   

12.
在"后扶贫时代",要想顺利啃下扶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解决剩余贫困人口情况的复杂性难题,各地需要集中力量,加强调研工作。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产业发展起来,让贫困户有持续"造血"的能力,有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前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由"脱贫"向"致富"飞跃,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相似文献   

13.
党政要论     
《群众》1996,(11)
本世纪末必须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这个既定目标必须如期实现,绝不能动摇。所谓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就是说除少数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随着贫困人口标准的提高,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度增加。结合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地理、文化、产业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需要采取"输血与造血协同互动"的扶贫模式,这对钦州市农村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蓝强 《岭南学刊》2020,(4):116-122
人通过劳动为中介把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联接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人与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这是"人—自然"系统演化的社会环境。价值动力、实践动力和认识动力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自然"系统的演化动力系统,推动着"人—自然"系统的社会演化。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发展、生态关系的发展和劳动的发展是系统发生、协同进化的过程,并且人的发展程度和劳动的发展影响着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劳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被动劳动、异化劳动和自由劳动三个阶段;相应地,"人—自然"系统在以劳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的推动下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不是要回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田园牧歌式的低级和谐,而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与自然的高级和谐。  相似文献   

16.
一般而言,低收入家庭的脱贫建立在自身主观努力和借助外界帮助两种途径之上。经济转型期出现的“新贫困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摆脱贫困的可能,因此,通过调查问卷深入分析低收入家庭脱贫的可能性,对帮助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脱贫有重要意义。低收入家庭的脱贫尝试城市贫困与就业问题密切相关,与传统贫困相比,城市新贫困的突出特点是城市居民一般靠就业谋生,一旦失业或丧失劳动能力,他们就没有任何收入,陷入贫困。近些年,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17.
代表语录     
郑功成:企业在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前,采取辞退员工或者要求员工辞职以便让员工工龄"归零"的做法,当然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它表明通过法律规范来规范劳动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表明劳动合同法的部分法律条文还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5000万人左右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低  相似文献   

19.
从"娱乐网红"向"文化网红"的转变,从"搞怪猎奇"网红到"知识智慧"网红的变化,创意者在不断实现自身的内容迭代和内涵升级。这个时代需要富有创意、具有激情、开放包容和务实勤勉的创意者。他们是新时代的创意劳动者、创意生产者、创意共享者。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政报》2007,(9):10-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国务院决定,200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但是,仍有部分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