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当代城市青年的符号消费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消费是现代社会产品过剩和大众传媒的产物。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城市部分青年群体很快认同并加入了这种消费方式。符号消费对于启示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扩大内需、激活消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符号消费的过度追求则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关注的是新奢侈主义与中国城市青年白领群体消费之间的契合性.本研究在界定新奢侈主义的基础上,认为新奢侈主义是一种保留了奢侈品消费符号性的大众消费模式,这与一方面期望用符号性消费来彰显自我,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现实和经济压力的中国青年白领的消费理念形成了一定的契合性,最终形成了青年白领对新奢侈主义趋之若鹜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青年带着各种理性、非理性的消费动机泡吧,酒吧消费的符号象征意义十分突出。它体现着消费行为主体的生活品味、身份地位等标识信息。酒吧为青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但也存在不少离轨消费行为。为此,青年需要树立正确、健康、科学的休闲消费理念,构建和谐、可持续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的逻辑框架下,表面上标榜理性消费的青年“哈租族”实质上是消费社会中消费异化的变种.青年“哈租族”的租生活以虚假需要为消费动机,在物化的人际交易关系中追逐商品的符号价值,建构起虚幻的平等世界.中国当代青年要正确处理与消费和消费品的关系,才能踏上理性消费之途,复归青年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约会文化已成为青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约会文化相关的消费也值得重视。以在中国的哈根达斯品牌为例,其主要消费者为青年情侣。伴随着消费全球化的过程,哈根达斯从美国消费情境中的大众冰淇淋品牌跨国升级成为中国消费情境中的高端冰淇淋品牌。已有研究多关注中美企业战略定位与营销方式的差异如何促使哈根达斯实现品牌升级,但是较少研究关注哈根达斯产品的消费者和消费原因。以此为突破点,本研究发现青年约会文化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发现:在中国的消费情境中,哈根达斯的消费者多为青年群体,消费原因多为约会消费。以消费嵌入性的理论视角来对哈根达斯青年消费者进行访谈和参与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哈根达斯跨国升级的过程是外来脱嵌产品以其功能性和符号性的意义双重再嵌入中国社会,并且被成功整合到中国社会的过程。跨国升级的原因是哈根达斯和原有冰淇淋品牌相比,具备更加创新的消费方式、较为新颖的消费内容和产品,这些都为青年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同时,经过广告对其的符号化过程,哈根达斯以其全新的文化含义,即甜蜜浪漫的爱情符号和本地青年约会文化发生了文化对接,因此它能够被成功整合进入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严霞 《青年探索》2016,(6):5-13
近年,咖啡馆消费深受城市青年群体喜爱。为了从青年消费者的求新欲望、象征性符号消费、社会公共空间三个理论视角来探讨青年在咖啡馆中的消费行为和动机,特以贵阳市的青年在咖啡馆中的消费为个案进行相关研究。当咖啡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各个城市后,咖啡馆本身已经失去了满足消费者求新欲望的属性。同时,随着城市青年可支配收入增加、咖啡文化的普及,咖啡馆在消费水平和消费文化上所具有的区隔功能也有所减弱。研究发现,咖啡馆之所以受城市青年群体的喜爱,最根本的原因是咖啡馆作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空间,满足了青年群体对新的社会公共空间的需求。咖啡馆内的空间氛围不同于生产空间和家庭空间,它没有生产空间的紧张感氛围,给人以类似家庭空间的舒适感,提供了一个家庭之外的社交空间。在家越来越私密化的情境下,咖啡馆满足了青年在家庭空间外进行社会交往和互动的空间需求。对这种氛围空间的体验消费,构成当地青年消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青年消费观念从实用型向体验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空间拜物:城市青年住房消费的仪式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青年的住房消费从一开始便赶上了去福利房时代,在涌动着资本、权力、认同和地位的住房市场中,城市青年无视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一轮又一轮攀升的房价,像赶赴盛宴一样投身住房消费,对CGSS2005的数据库18至35岁青年被访者的SPSS分析也证实这点.城市青年在参与住房消费过程中已呈现仪式化倾向,他们的购房行为已从集体消费转向集体展演,对住房的认同已从经济资本扩展到符号资本,由此建构的住房阶层也正演绎为住房神话,这种空间拜物情结能否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得到消解还需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8.
斯满红 《青年论坛》2008,(1):154-157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认为,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在对物的享受中丧失自我,并提出了“符号价值”理论,特别关注商品的符号性质;主张浪费与增长成为消费社会的生产力,并将消费的社会逻辑同工业社会的生产逻辑区分开来。这一理论还揭示了这一社会所具有的大众消费、尊重消费者权益、妇女及青年男性和儿童成为消费的主角以及追求“个性化”消费等基本属性。当然这一社会也存在消费者是盲目的或被操纵的、无法克服消费与生产之间的根本矛盾以及易造成生态危机和不和谐的个人满足等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9.
田丰 《人民论坛》2020,(1):107-109
“小镇青年”一词并非源自于真实的社会生活,而是最先出现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他们虽然具有相似的人身经历,在文化消费、人生体验上能够产生共性和共鸣,但群体存在一定的内部异质性。小镇青年已成为一个时代符号和文化标记,成为在中国社会发展变迁中的重要人群。  相似文献   

10.
青年追求有品质、精致的生活,要弄清楚青年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看得穿大众文化、符号消费的逻辑与实质,守得住经济上能承受的底线,考虑到自己生活方式给周围人带来的影响,追问自己的精致生活是如何可能的,保持始终如一的奋斗精神,追求精致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1.
周智 《青年探索》2004,(3):28-30
七、海峡两岸青年消费观念的比较有专家将消费分为5个等级:贫困型消费、温饱型消费、小康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奢侈型消费。客观地讲,台湾青年的消费可以说进入了享受型消费和奢侈型消费,而大陆青年则还处于温饱型消费和小康型消费,部分农村青年还处于贫困型消费。  相似文献   

12.
仪式感是青年成长的心理需求,“伪仪式感”的获得过程与仪式感的生成过程相交织。“伪仪式感”由“伪仪式”与“伪感受”组成,产生于青年自我伪装与自我表演之上,是青年自我满足错位之下的不合理需要。消费主义对青年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利益诱导,圈层文化制约了青年的符号消费,青年为弥补精神生活的匮乏通过“伪仪式感”的获得来进行自我麻痹。为了使青年获得更舒适的情感体验,祛除“伪仪式感”之“伪”,需要提升青年对“伪仪式感”的分辨能力,培养青年形成良性发展的消费欲望,推动青年在生活化场景中的拟仪式构建,促使青年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需要,提高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感悟践行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加强对当代青年生态消费模式的理性建构,是新时期青年工作不可回避的主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时期青年的消费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代青年在消费中所表现出的消费态度不理性、消费心理不健康、消费结构不合理等消费现状,不仅影响着当代青年全面健康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需要通过培养生态消费意识、生态消费品质和生态消费素质等路径建构当代青年新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青年文化视角,对近年来兴起的“精致露营”现象背后的现实图景、社会成因以及文化功能进行系统分析。通过研究发现,青年“精致露营”现象呈现出大众化、品质化、精细化的现实图景。“精致露营”的社会成因主要包括后疫情时代促使青年回归身体在场的具身体验、社交媒体倦怠唤醒青年真实社交需求、精致化符号消费助推青年建构象征价值等三方面。青年“精致露营”意义的文化功能体现在空间场景重塑实现青年休闲解压、互动仪式构成赋能青年情感能量、自我策展搭建助力青年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5.
古着的流行超越了"时尚是最新的"惯例,以逆生长的方式成为青年追捧的复古时尚风格。面对近期的古着服饰消费热潮及古着商店的扩张现象,本文从空间生产理论出发,分别从策展实践和文化塑造两个维度分析古着商店的空间生产与消费。在策展实践中,古着商店通过符号的挪用、叠加、再现和融入等方式,创造出品牌化、景观化、艺术化、生活化的古着服饰消费空间;在文化塑造中,从古着空间符号的体验与认同、传播与扩散、神圣化三个方面,呈现出古着商店本身的符号化过程。研究发现,古着商店的空间生产离不开对文化符号的利用,其符号化的古着空间仍然是文化建构的产物。换言之,作为文化建构产物的古着空间,其符号化生产既有对消费文化选择性的挪用与解构,同时也有着强化和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与青年认同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智君 《青年探索》2006,5(5):68-69,78
消费文化带来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的改变,也给青年的成长发展带来影响,甚至带来了青年的认同危机。本文阐述消费文化对青年认同危机的影响:即消费文化所强调的内容会对青年的现实认同产生强烈的破坏性;消费的私人化威胁到了青年自我的同一性;生活于消费文化语境中的青年极容易损害对他者的认同;对消费可能性的的畸形追求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青年的阶级和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7.
青年消费价值观是青年价值观在消费领域的现实反映与具体体现,认真探究青年消费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要素,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当前青年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具有重要价值。本课题研究认为青年个体心理特征、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群体因素六大要素对于青年消费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消费与当代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它赋予当代青年消费文化许多新的特质.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在消费工具、消费空间及消费体验三个层次上推动了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工具,网络消费使当代青年消费文化具有消费观念的超前性、消费行为的时尚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和消费方式的便捷性的特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空间,网络消费呈现出了流动性、隐秘性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这一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系统的脱域问题;而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体验,网络消费给当代青年带来了新奇体验、认同体验以及现代性的"好恶交织"体验等方面的新内涵,这些都与当代青年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青年流行文化异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纯 《岭南学刊》2009,(3):124-127
青年流行文化异化的表现及生成原因主要有:电子信息技术下的符号异化,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助长了神的异化,商业化服务与消费加剧了物的畀化。青年流行文化异化的实质是人与人的本质相分离。要扬弃青年流行文化的异化,就必须提升青年主体自我批判与扬弃的能力,通过文化价值改造合理地引领青少年的文化倾向,进行社会改革以涵养真正的民主氛围,利用社会属性对自然属性进行动态制衡。  相似文献   

20.
消费活动是当代青年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承载着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以及过度的人情消费和虚拟消费凸显出当代青年"经济情商"有待提升。对此,应引导青年自觉抵制消费主义的影响,树立计划消费观念、坚持勤俭节约理念、形成理性消费观念、注重精神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