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普世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大有式微之势。但在2017年,"普世价值"有所回暖,在美国,面对民粹主义、种族主义造成的困局,"普世价值"有所回潮;在欧洲,极右翼势力迅速崛起,但仍无法动摇"普世价值"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12)
近20年来,关于"普世价值"的论争不断。人在思维中构想出"普世价值"观念,并把这一观念绝对化、客观化与美化,最终形成无中生有的形而上学美好抽象物。"普世价值"的错误价值观念必将被合理的价值共识所代替,代替"普世价值"观的价值共识必然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美好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普世价值"是较早流入我国并影响较大的西方政治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剖析"普世价值"思潮的本质,从其概念本身、逻辑起点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看都具有虚伪性。"普世价值"对我国的渗透具有国际国内二方面的动因: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给"普世价值"的泛滥提供了滋长的温床;西方国家借助其发展优势、话语霸权及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等强行向他国输入其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普世价值"在我国思想理论界引起激烈争论.肯定论者认为世界上有"普世价值",就是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博爱等.否定论者认为世界上没有适用于所有时代、所有国家的"普世价值",承认"普世价值"的目的是为了在我国推行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普世价值"争论其实是要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是中国举什么旗的方向之争,是中国走什么路的道路之争,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交锋.  相似文献   

5.
刘斌 《前沿》2014,(13):72-73
近年来关于普世价值的顶层讨论逐步式微,这一方面由于普世价值核心概念在本质上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另一方面源于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的实践成就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普世价值中的非政治内容并不矛盾。鉴于此,本文从普世价值在不同话语体系的认知差异入手,归纳出当前对于普世价值理解的区别,并在实践维度上就如何科学对待“普世价值”思潮提出不同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普世价值"的争论和共同价值的建构,不仅涉及到如何理解价值和价值观的学理问题,而且涉及到社会思想状态和大众人心稳定问题,还关涉到中国如何在全球视野下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和提升自身话语权的政治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科学界定有助于廓清笼罩在"普世价值"上的层层迷雾,进而为追寻"共同价值"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7.
关注理由: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宣扬"普世价值"思潮的人企图把党的十八大精神歪曲为"普世价值",力图在十八大的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中塞进"普世价值"的内容。核心观点:"普世价值"的思潮鼓吹社会主义改革应该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接轨,融入西方文明。新动向:借助一些社会热点,为我所用,这是近期"普世价值"思潮传播中的一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对"普世价值"的批判,在不同时期角度有所不同,但主要成果在于明确了所谓"普世价值"其实就是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它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本身也是虚伪的。在当今国际事务中,打着"人权""民主"等"普世价值"的幌子对中国内政进行粗暴干涉,已成为美国企图分化和西化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一种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9.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治理进入深度调整时期,急需凝聚价值共识以引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旧世界格局体系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立价值逻辑建立起来的,已经在诸多领域内出现了亟待解决的全球治理难题。西方"普世价值"观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西方标准统摄世界的价值诉求,实质是实现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意识形态工具。基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全球治理是以"治理之名"行"统治之实",结果造成了全球治理的普遍失效。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将全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最广泛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最普遍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协商三者有机统一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实践之中,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动世界历史深度发展和全人类和谐共在的重要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10.
【重要发现】抗疫时期涌现的社会思潮如放大镜般暴露出疫情之下的现实矛盾,反映出严峻而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它以众多我们所熟知的社会思潮为底色: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极端主义、排外主义、生态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反智主义、泛娱乐主义、女性主义等,呈现出个性色彩突出、针对性极强,并向特定领域高度集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陈春雷 《人民论坛》2013,(2):200-201
"普世价值"观作为一种西方政治社会思潮,在我国已引起学界、思想界及相关政策机构的广泛关注、热烈讨论甚至争论。有必要在认真解读和深刻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进行细致比较、梳理及厘清,在内涵、阶级性、宣扬价值的异同上对其进行认识和区分。  相似文献   

12.
抗疫题材影视作品在当下时代语境中,围绕"德行""命运""荣耀"三个基本元素,贯穿英雄主义的价值导向,塑造了具有国家大义、集体意识的中国抗疫英雄群像,表现出大国抗疫的英雄主义情怀,凸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无畏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仁学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呈现出普世性的特点,为当代的普世价值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同时,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中庸""忠恕"等思想,也闪烁着普世价值的思想光芒。探索儒家伦理思想中的普世性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现实表现:2013年,微博上流传一些观点,一方面把西方制度模式说成是"普世价值",一方面又把中国一切不好的东西都归咎于制度和体制,鼓吹中国只有接受"普世价值"才有前途。2013年,西方界定的"普世价值"在国际上面对多重困境,不仅在概念上越来越难以形成共识,而且埃及变局也再一次表明,当普世价值变成一种西方模式,那么"水土不服"是注定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在2018年,"普世价值论"主要表现为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博弈更加激烈,世界力量转移加速,全球治理赤字更加突出,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失衡导致"双重标准"凸显,现代化道路选择成为焦点。鉴于"普世价值论"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因此,有理有力地批驳"普世价值论"仍然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普世价值"问题现在之所以使一些人严重困惑,原因就在于人们往往偏离了这一讨论的关键所在,陷入了人类有否"共同价值追求"的抽象争论从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意识形态冲突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加大,而核心价值观的冲突首当其冲。西方的政界和学界开始密集地使用"普世价值"表征其核心价值观。美国奥巴马政府每年的国情咨文,都将"推行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  相似文献   

17.
2018年,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事件宣告了美式"普世价值论"的自由落体。同时,特朗普支持者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理论,使"普世价值论"处于低潮期,这也说明"普世价值论"回潮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18.
价值论的重要理论先驱培里说过:"价值理论关涉的是人类生存和历史的一种特别普遍的特征."但是,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有没有整个人类共享的普遍价值?这就是所谓"普世价值"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汇和碰撞中,学术界关于是否存在普世价值的争论一时成为热点,辩之者说有,攻之者说无,壁垒分明.撇开其间的一些与政治有关的敏感问题不谈,从哲学上说,普世价值历来就是价值论的核心论题. 说起来,这是一场古老的争论.在价值论中,反对普世主义价值观的优势传统是价值相对主义.古希腊智者派的普罗塔戈拉就提出过"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命题,开了相对主义价值观的先河.  相似文献   

19.
“普世价值”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利益的共同性是“普世价值”得以存在的前提。阶级存在和社会主体利益多元化的事实决定了“普世价值”只能存在于主体自然属性领域。而在主体的社会属性领域,“普世价值”基本上是一种“虚幻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化,“普世价值”将逐渐从虚幻走向现实,但这是有条件的、极为有限的。真正的“普世价值”有待于世界大同,即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但即使到了世界大同实现之时,也不能消除价值主体的多元化,也就是说,“普世价值”在那时也不能囊括价值的全部。同时,不能把“价值共性”简单等同于“普世价值”。在国内,那些热衷于传播“普世价值”的人,是旨在自由、民主、人权、平等的旗号下,推销西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在国际上,对“普世价值”的吹嘘往往是某种强权政治的代言辞,是价值观的“强制认同”与“引诱认同”。  相似文献   

20.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将抗疫纳入全国"一盘棋"的治理体系中,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戮力同心,为抗疫取得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力量,也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