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京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阁下:值此阁下就任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之际,谨致诚挚的祝贺。中日关系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时期。在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基础上,不断发展两国之间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我愿与阁下一道,为此做出不懈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中国的抗疫援助赢得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肯定和敬意。日本民族性格中共情助人的一面为日本公共外交助力,帮助日本改善了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中国也在日本面临严重疫情之时全力支持日本抗疫,以投桃报李、助人所需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日本民众的情感认同。作为公共外交资源的危机救援行动,可以同人文交流等其他公共外交举措一道发挥作用。以此为契机增强两国民众对对方文化的接触程度,将使危机援助的公共外交潜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为中日关系的良性发展打造更加坚实的民间基础。  相似文献   

3.
游博 《长白学刊》2007,(1):71-74
江泽民对日外交思想是在冷战后中日关系发展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中日关系必须建立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础上;日本必须在台湾问题上信守承诺,才能更好地发展中日关系;中日两国应该大力拓展经贸、文化和人员交流;中日两国需要建立面向21世纪的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江泽民对日思想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日第四份政治文件对两岸关系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磊 《两岸关系》2008,(6):12-13
5月6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为期5天的“暖春之旅”。5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两国签署的第四份政治文件,凝聚了双方的新共识,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裹足不前的中日关系越发引起了美国的关注。2005年11月19日,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在韩国釜山明确表示,“中日关系长期紧张不符合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此前,美国总统布什对中、日进行访问期间,曾劝说两国领导人采取措施改善关系。美国如此忧心中日关系发展甚至出面劝和,究竟出于什么考虑?通常认为,中日关系的紧张并不会影响到美国的利益,美国甚至应为此感到高兴才是,因为,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能让中日合作。对美国而言,日本扮演的角色首先是不能威胁到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其次是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它…  相似文献   

6.
李樵 《前沿》2012,(16):38-39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因素,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牵涉其中的两国国民对彼此的认识.中国青年如何定位日本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中国今后如何发展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民族关系等重大问题.因此,研究和探讨中国青年视野中的日本国家形象,对其进行定位和重塑,对发展中日关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来说,仅仅先进,不足以使日本追随你;仅仅强大,也不足以使日本服膺,只有既先进又强大,让日本对你既服气又服输,中日关系才能太平,才能"友好"。中国要让日本从追随美国转变为友华亲中,最根本办法就是致力于搞好自己的事情,让日本彻底服气。在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用语中,有一个似乎为隔海相望的中日两国所专用,这就是"一衣带水":"衣带"之长,象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日本在不同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对台政策,始终没有放弃插手台湾事务的企图。今后一段时期,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将会更加突出,而中国对日本插手台湾问题的威慑和制约作用还会加强。  相似文献   

9.
正中日互为重要近邻。现在从北京到东京,每天都有数十个直达航班,只需飞行三个多小时。然而,近年来在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之路上,我们却走了很久。此次应邀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正式访问日本,是我作为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访日,也是中国总理时隔八年再次到访。我这次来,就是要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日是在亚洲和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日加强友好合作,符合两国和各国人民的利益。近年来,两国关系历经波折,各领域交流合作受到影响。我常想,中日分别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和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果双  相似文献   

10.
吕聪敏 《中国人大》2010,(18):48-50
加拿大——一个遥远的国度。过去我们对它的认知是同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同志70年前发表《纪念白求恩》的著名文章,使中国百姓对诺尔曼·白求恩的祖国加拿大有了一种亲近感,白求恩的名字使中加两国变得并不遥远。遗憾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漫长的20年间,中加两国没有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试论遣唐使对古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秋红 《求索》2011,(7):251-253
古代的中国曾经是东亚最先进和最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在唐朝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对东亚各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出于对唐朝文化的向往和学习,日本开始源源不断的派出遣唐使,并以此为桥梁,来吸收先进的唐文明,以推动着古代日本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因此,遣唐使成为古代中日关系中的重要角色,对古代中日关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遣唐使在唐朝的活动为主要考察对象,来探究遣唐使在古代中日关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由此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女士们,先生们,早晨好!在访问日本前夕,我很高兴接受大家的采访。我深深感到这次访问日本,责任重大,有一种使命感。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推进两国关系向前发展。我也希望两国的记者们都多做促进中日关系的工作。现在我愿意回答你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中日两国迎来了邦交正常化30周年。1月28日,两国53个民间团体的负责人相聚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回顾中日关系的发展,共商交流与合作的大计。中国外长唐家璇发来贺词,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到会祝贺。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年表  相似文献   

14.
中日关系自1972年复交以来,风风雨雨一路走来,走过了友好蜜月期,也经历了政冷经热期,如今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很多,一定程度上日本的国民性对日本的外交取向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从分析日本的国民性入手,深入剖析日本对华外交的内在文化动因,并提出了积极发展中日关系的一些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卫红 《春秋》2009,(3):27-30
日本著名作家高弘木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了日本和中国真正的和平而作出贡献的人,就以历史上曾有记载的为限,为数是不少的吧。但到近代,在不幸的中日关系状态中,献身于两国的亲善而尽力的人就减少了。何况,反抗‘祖国’日本,为日中人民真正友好而进行活动,把自己的骨头埋在中国的日本女性,除长川谷照子外,  相似文献   

16.
中日关系在中国的整体外交格 局中居于重要地位。要从全局、系统 的战略角度制定对日政策;要妥善处 理历史问题;要完善两国政治对话机 制和争端解决机制;要加强两国经济 合作;要深化两国民间交流;要从中 日美三边关系和区域安全与合作的角 度发展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7.
郜非非 《前沿》2012,(1):33-40
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最高准则。本文从国家利益入手,分析了中国对日关系中的国家利益和日本对华关系中的国家利益,概述了中日共同利益的战略框架和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安全领域、文化领域的共同利益,揭示了中日两国的利益分歧和主要障碍,预测了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中日关系向有利于中国、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发展的对策,力争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提供借鉴和咨询。  相似文献   

18.
王炜 《人民论坛》2013,(7):244-245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无论从历史由来还是从国际法分析,都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日本右翼势力甚至日本政府歪曲历史,到处宣称钓鱼岛列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对待钓鱼岛问题,中日两国要立足大局,正视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9.
中日关系“将是21世纪亚太日益形成的经济和政治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在美国《华盛顿季刊》1993年冬季号上撰文这样预言.由此可见中日关系的重要性.中日关系进入更加成熟的新时期在政治关系方面,中日友好交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以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O周年日本天皇、皇后访华为开端,中日两国开始实现最高级别的互访.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万里委员长访日,1994年,中日高层互访又迎来新的高潮:1月初日本副首相兼外相羽田孜访华;2月末中国副总理朱熔基访日;3月下旬日本首相细川护熙执政后首次访华;日本政府还邀请江泽民作为国家主席年内访日.中日两国高层互访不是一般性、礼节性的,而是能够直抒己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赖;中日两国都不是只从双边角度重视彼此的关系,而是主张发展“世界中的中日关系”、“亚太中的中日关系”,以使中日关系能在为世界及亚太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20.
《观察与思考》2008,(10):10-10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5月6日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5月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东京同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就中日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坦率深入地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胡锦涛强调,中日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