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要发现】思潮之"思",源起于社会中的某种思想观点,其产生并非有预设、有组织,而是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异质性;思潮之"潮",则强调思想观点由弱及强,由分支到流派的动态发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内聚性。作为一种特殊"生命体",社会思潮亦遵循了形成、发展、转型、衰退的一般规律,在各种观点和多元思潮交流交锋、冲击对抗、传播扩散、融合共生、裂变蜕化的过程中,一种复合型生态系统得以构建,其不仅影响着人们对特定时代关键问题的思考和表达,甚至会成为推动社会变革、左右国际政治的重要显性力量。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思潮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表征着从非存在到存在或由某种质到另一种质的生成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种社会思潮得以生成,离不开时代环境的熏陶、主体人群的支持、传播媒介的赋能等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从发展脉络上看,正是历经酝酿、萌芽、塑形、成型等时期,借助“社会现实问题激发出多元意见表达、一定群体心理和社会情绪积聚融合、思想观点与理论学说不断提炼升华、相对独立系统的社会意识现象形成”等步骤,才促使社会思潮成型成势,并最终以核心价值观念的产生、特定组织形态的出现、一致性社会影响力的合成为显著标志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3.
肖楠  江新国 《前沿》2013,(19):176-179
五四时期著名学者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及东西方文化关系的三种文化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了复古主义、资本主义和理想主义倾向.与今天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儒化…“西化…“僵化”思潮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流交锋交融的全球化背景下,批判地研究借鉴五四时期著名学者的文化观点,对于今天正确处理中西方文化关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漫长的进程中,曾先后出现过不少具有时代特征的、大的社会思潮: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两汉的经学思潮、魏晋的玄学思潮、隋唐的佛学思潮、宋明的理学思潮、清代的考据学思潮。这些思潮,或奠定,或发展,或改变了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由这些思潮连接起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史长河,是整个人类文化中的宝贵遗产。清理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遗产,对这些思潮进行研究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5.
何为历史交汇点?这里是指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这个历史交汇点,恰逢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疫情危机、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等交织叠加,共同构成国内社会思潮流变演进的主要背景。在这个重大历史交汇处,社会思潮的演变也相应呈现重大节点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学思潮往往是社会思想的回声,社会的变动时期通常是社会思潮的活跃时期,这时期新思想新学说的产生必然导致某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它普遍溜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会思潮的启发和推动,一些作家往往先行一步,艺术上有新的题材、创作,最终形成某种文学思潮,从实质上看,文学思潮往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足社会思潮的回声。“现代性”是个研究中国现代文学颇具生命力的概念,它是一个中西文学乃至文化在现代文汇、冲突的联结点,是中国近百年来尚未完成的综合工程。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题是人的解放,何谓解放?陈独秀的回答:“解放云者,脱离奴隶…  相似文献   

7.
张加明 《湖北社会科学》2012,(5):184-185,189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新的时代课题和必须在实践中解决好的艰巨任务.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在某些社会阶级阶层中流行,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以一定的理论作为主导,并通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观念文化和学术理论而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社会思想潮流的总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引领主体的自身建设,提高引领力,又要展开对作为引领对象的各种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使引领工作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心理学体系(一) 近年来,军事心理学研究在我军有了可喜成就,但毕竟尚处于初创阶段,从思想观点到理论体系,大多属于移植。这就不可避免地同我们的历史传统,我们的经验积累,我们的国情有着一定的“断痕”,也难免发生或多或少的良莠不分,囫囵吞枣的现象。要使军事心理学研究深入一步,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军事心理学理论体系刻不容缓。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军事心理学,就要正确对待现代“西方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诘难和挑战,就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起源于清末民初,以章太炎为精神领袖的“国粹派”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保守主义的文化团体,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分离是“国粹派”和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的重要特征。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出现高涨,成为当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鼎足而立的主要文化思潮之一,不仅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几次大的思想文化论战都是保守主义的“东方文化派”和“学衡派”挑起的,而且他们的一些文章和著作发表或出版后都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反响。三、四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走向成熟,其标志是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学派的形成。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围绕“中西文化”、“新旧文化”和“西化与现代化”这样几个问题展开思考,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派、主张俄化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争论的,他们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理论建树与理论局限,也主要反映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上。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自称为“炎黄子孙”,而“炎黄子孙”作为一个独立用语,却有其形成、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梳理,我们发现“炎黄子孙”一语大致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而每个历史时期的意义却又有异同。通过对“炎黄子孙”一语演变过程及其意义、内涵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炎黄子孙”称谓的内涵,而且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新中国一以贯之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建设历程,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年初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是对党的十八大关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精神的完善发展,也是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和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丁祥艳 《人民论坛》2012,(17):110-111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即风险的时代,必须正确理解风险及社会风险的内涵。社会思潮本质上是一种民众评价活动,民众评价活动的"无机"方式使得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容易被误导被操纵,从而给社会发展带来失序的风险。在社会思潮激荡的今天,极有必要通过正确的途径积极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防范源自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中国是所谓"主义"的时代,各种思潮和学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纵观五四时期的湖南社会,批判奴隶根性;倡导教育,开启民智;批判传统礼教,提倡妇女解放等思潮成了湖湘社会之主流。五四时期的湖南社会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的多元化状态,由于自然、社会生态环境的迥异,1915年前后,当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在北京、上海等地渐次开展之时,湖南仍风平浪静。延至五四,传统的保守势力在湖湘社会仍根深蒂固,居于压倒性优势,所谓"旧者仍盛,新者初显"正是这个时期湖南区域新旧文化所呈现的最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人民论坛》2012,(3):12-13
大变革时代的思潮涌动哪些思潮影响着我们哪些思潮引领着时代哪些思潮激发着争鸣2011年,国内外各种思想观点异彩纷呈,各类社会思潮激荡交锋。为帮助读者梳理、回顾一年来的思想精华,人民论坛杂志联合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经过广泛调查、多轮挑选,从2011年的各种观点中遴选了10大思潮与100个最具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张蕖 《前沿》2014,(3):142-143
我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也相继涌现并占据一定的市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巨大。社会思潮依据其性质来看,有正确的社会思潮和错误的社会思潮两种类型。思潮的性质决定了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因此,我们应发挥其积极方面的影响,而面对其消极方面利用各种条件坚决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思潮一般来讲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的社会理论作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思想潮流。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变迁的风向标。它通过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人们的牛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达到对社会存在的调控、改造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琳 《群众》2012,(9):58-59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融激荡。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遇到了许多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如何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关键在党的领导。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和每一个共产党员,既肩负着重要责任,又面临着严峻考验,加强党性修养,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期更加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李淑敏 《求索》2013,(2):124-126
中国哲学观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哲学的发展,20世纪20-30年代,文化保守主义、西化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均有一定程度发展。在中国哲学发展与重构的过程中.三大思潮均有各自较为明确的中国哲学观,它们彼此斗争、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因此.单一去评判某一思潮的中国哲学观是片面的。本文以20世纪20—30年代为背景,将三大思潮的中国哲学观进行比较综合.阐明其中国哲学观的特质及其历史价值,以期对当今文化多元时代背景下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资源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者为美     
当今,世界上盛行着一种思潮,认为企业的规模与多样化经营有碍其竞争力,主张尽量减少业务种类。这种思潮大有冲垮众多经营多种业务的公司之势,而首当其冲的是这些公司的总部。当世界上最大的多样化经营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听到有人问起“你们打算何时简化业种”时,我们就直截了当地回答:“无此打算。”近年来,我们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日益迅速,竞争力也越发强大。因此,我们将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20.
青年思潮的世俗化倾向不仅是青年反思历史和现实,进行主观选择的结果,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青年思潮的世俗化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