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琦 《今日中国论坛》2011,(5):81-83,80
上世纪初以来,百年中国画的发展,风风雨雨,从来没有安静。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这种动荡在改革开放以后达到高潮,文化虚无主义愈演愈烈,"中国画穷途末路"之说盛行。但也恰恰在那时,我坚定了自己研究传统,发扬传统的创作信念。中国画的思想是"合",西画的思想就是"取"。西画主要关注对实际物理空间的获取,画家绘画如此,观众看画也是如此,西画对观众来说是向外走的;中国画则关注对虚幻心理空间的获得,画家绘画如此,观众读画也是如此,中国画是牵引观众向里走的,观众被画带到更远的地方,观众最后与天地宇宙合而为一,这就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中国画强调文史性,她不同于油画那样是强调数理性的绘画,所以中国人讲究笔墨,讲究画外之意,这是其他绘画所无法替代的。中国画自有她强大的生命力,她是中国人以视觉方式对人类认识世界的特殊贡献,所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作为一名中国画画家,仍然是我觉得最骄傲的称呼。我对中国画的未来抱有希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既是创意又可表现,承载了民族文化内涵,心象笔墨的表现及审美揭示了中国画的成因,其对中国画的图式价值、语言特征有重要作用。心象笔墨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画笔墨心象在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茀之是浦江县前吴村人,现代浙派中国画和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与潘天寿等组织创立"白社"画会,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著有《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画微随笔》等,为中国画  相似文献   

4.
余永健,1986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并留校任教。现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余永健说:"静可用心,用心乃专。中国画的创作应源于心之所得,应是净化了的灵魂感悟世界时的自然流泻。对于画家来说,现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创作心态和精神状态实属不易,这心态要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人物画发展较快,而高等美术院校中国人物画直接借鉴和引用西方美术教学体系为框架,结合中国画技法规律建立了一种"新体系",并融合西法成为人物画的主流,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同时,50余年的艺术教育抹煞了中国画教育的"特点",影响到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因此,希望建立以"笔墨"为主、符合中国画传统"特点"的艺术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潘公凯出生于浙江宁海,作为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次子,得其衣钵,又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的两院院长,对中国画的形态发展皆具有长远广阔的视野。潘公凯长期潜心于创作实践和理论之间的思考与体验,深入研讨中西绘画传统,反思当代美术界全盘西化的思潮,将中国画传统独立性和完整性的体系提到相当的高度,寻找中国画自身的艺术规律,认为如何接续传统才是现在中国画的关键。潘公凯专注于花鸟画的创作和探索,以文人绘画气息为根底,以写意笔墨为语言,拓展传  相似文献   

7.
<正>姜陆先生是一位优秀的版画家,同时也对中国画有着极深的情结。他更愿意把自己的中国画作品称作水墨画,理由有二:一是自觉对"中国画"的界定不甚了了;再是自己的作品"虽有些中国画的面貌,但是按专业中国画家的标准要求,相去甚远"。这固然是他的谦逊之言,但是,这个谦逊却不无道理。中国画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体系,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与承接关系,也都约定俗成着许  相似文献   

8.
历来中国画的创作问题,对于每一个从事绘画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和不可避免的重大课题。在经历了从中国画的基础临摹、认识到生活体察,挖掘素材到写生、实践,直至"取舍由心"、"思接千载"地进行创作的漫长过程,应该是每一位画家都要曾经面对和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砚边断想     
正大自然的美独立存在,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受;绘画是情感的表达,需要我们用心灵去体验、去挖掘。传统中国绘画与传统哲学息息相关,受老庄"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画家已不满足对客观事物的写实描摹,而要努力作心灵上的沟通,中国画的写意性由此而生。因此,中国画没有严格意义的写实,而写意画更容易融入画家的感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为中国画创作的基本准则。"以物寓情,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贯穿了创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8)
<正>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中国画的自娱性、抒情性功能成了中国绘画的主流精神,而中国画所体现出的以表现文人画家的人文思想与人文精神的内涵,逐渐淡化。尤其是在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状方面,较之其他艺术形式,愈发式微。在上世纪初期曾借鉴西方绘画,寻求改良,在取其形式题材上,为中国画创作增加了新的元素,尤其是表现在人物画的"主题性"创作上。"主题性"这个词有人认为始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这种说法还未查证,  相似文献   

11.
对外战略文化是指国家在对外交往中为增进国家利益、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选择的相对稳定的战略思维、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取向.建国以来,中国对外战略文化大体上经历了"革命的国际主义"、"和平共处中的反对霸权主义"、"超越意识形态的现实主义"以及"和平发展"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基于中国战略文化传统的"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反对霸权主义"等一直是中国对外战略文化的基本立足点.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战略文化更加突显其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的核心思维和价值取向--"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繁荣"、"和平发展".从"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是中国对外战略文化的演变趋势,它更适合于中国树立新形象、担负起世界大国的责任、实现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对外话语和价值观念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本文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对外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的"必要性"在于展示中国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引领世界潮流的先进的价值观念,展示中国和平可亲文明的国家形象;并以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为例探讨了"可能性"的问题;其"可行能"路径主要有将中国道路的实践创新凝聚、升华为对外话语体系的新表述,实现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学术创新的辩证统一,打造对外话语体系的"全媒体"传播路径,实施对外话语体系的"分众性"传播方略。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传统画种,中国画在今天承载着很大的历史使命:不仅要面对自身存亡和再发展的问题,更要应对当代社会文化的新要求。因此,今日中国画的创作,不仅关乎传统笔墨的承续和创新问题,而且要出于现实的文化思考。而后者,在普适性的当代艺术状态中似乎更为重要。如此,对笔墨的理解就需要基于当下的问题意识去理解和充实它的历史概念。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中国画创作就不仅仅承接了笔墨传统,而且回应了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于志学的名字与冰雪山水画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因为他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传统雪景画法的基础上首创了"冰雪山水画"、"雪皴法"、"泼白法"、"重叠法"、"滴白法"以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等冰雪画法,拓展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带给世人一个晶莹透明的冰雪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李朝润  胡莹莹 《群众》2013,(8):66-67
中圈百家金陵画展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汀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创立的当代中国美术品牌,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八届。画展以中国画、油画为展览画种,单年展出中国画100幅,双年展出油画100幅,至今,共展出精品画作800幅,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风格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周丽 《理论月刊》2023,(8):103-109
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是将中国传统村落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现象与内涵是其旅游文化的基础。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呈现,是对内连接中华文明古今对话,对外建构国家形象、文明互鉴的传播主体。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的传播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消费、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意义重大,它是中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形象的根源,在国家层面进行形象塑造与价值传播至关重要。在具体路径上,需要整合差异化资源,建构村落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多元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村落品牌。  相似文献   

17.
苏旅 《当代广西》2014,(1):54-55
正钟涛,1972年12月生于柳州市,2001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师从著名山水画家黄格胜教授;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现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国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漓江画派促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第16届亚运会中国画大展,曾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最高奖)、第二届中国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齐白石奖"铜奖、第五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对外传播的规模、途径、技术、方式等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传播技巧、技术手段等与大国地位和国际水准、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相比,仍然相对滞后。对此,我们要努力深化对国际多边政治对外传播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积累经验,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对外传播体系,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国画探源     
中国画源远流长,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画发源于古代陶器表面图案鱼、鸟、兽等,线条简单而明快;中国画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帛画、庙堂圣贤画像、宫廷壁画、佛像,至隋唐趋向全盛;两宋及元明,水墨文人画逐渐占据主流;清及民国,西画渐近,传统绘画日趋衰落。近代中国画在摹古与创新的碰撞中艰难前行。溯源探流仅为当代在传统绘画的传承有所下降的情况下,立足东方绘画传统,吸收西方绘画精粹,走东西方融合之路,让中国画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葬之     
《今日浙江》2013,(16):60-60
吴葬之是浦江县前吴村人,现代浙派中国画和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后与潘天寿等组织创立“白社”画会,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著有《中国画概论》、《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画微随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