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建云 《人民论坛》2020,(12):40-43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经验,包括战略决策、政策实施与行动、社会动员、区域协调与资源配置、激励机制与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内容。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把抗疫行动与增进国际社会的团结和信任、开展更紧密的全球合作框架联系在一起,在应对方式、现实经验、国际援助、抗疫信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经验,包括战略决策、政策实施与行动、社会动员、区域协调与资源配置、激励机制与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内容。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把抗疫行动与增进国际社会的团结和信任、开展更紧密的全球合作框架联系在一起,在应对方式、现实经验、国际援助、抗疫信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积累了一些成功抗疫的中国秘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出全民健康福祉是国家最高目标、推进健康中国与福利中国建设等现代执政理念。现代健康福利财政制度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性质、本质、目标和精髓。中国和全球抗疫清晰显示:全球抗疫和健康合作亟需以国家为本的全球健康福利财政学理论和制度;国家为本的全球健康福利财政制度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财政制度最基础与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王义桅 《人民论坛》2020,(12):36-39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在打好本国抗疫阻击战时,还积极坚持多边主义,开展国际合作,团结一致共抗疫情;积极开展卫生援助,分享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国经验;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及时抵消各种抹黑中国的言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抗击疫情的负责任行为体现了三重逻辑:立己达人;既以为人己愈有;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在抗疫实践中从向西方学习逐渐转为贡献中国智慧,抗疫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扩展,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并越来越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这些历史和经验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好政治主导力量,要持续提升自主科研和创新能力,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以全球视野助力联防联控国际...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在打好本国抗疫阻击战时,还积极坚持多边主义,开展国际合作,团结一致共抗疫情;积极开展卫生援助,分享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国经验;同时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及时抵消各种抹黑中国的言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抗击疫情的负责任行为体现了三重逻辑:立己达人;既以为人己愈有;休戚与共。  相似文献   

7.
开展公共卫生外交不仅可以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和本国国民健康,还可以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力、彰显大国风范。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蔓延全球,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外交,一方面,政府和民间组织向国际社会捐赠物资、分享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支持世卫组织就新冠肺炎开展全球范围国际合作。中国通过开展公共卫生外交为世界各国架起了一座携手抗疫、守望相助的桥梁。但我国公共卫生外交处于与大国地位不相称的困境,公共卫生外交政策仍旧受传统主权观、安全观的束缚。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应尽快制定国家卫生安全战略,积极采取单边援助、双边合作和区域性合作等措施,谋求全人类健康,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8.
李子吟 《岭南学刊》2022,(1):116-121
在全球合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中国表现出对个体生命的高度尊重和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切关怀。以抗疫物资寄语为载体的情感资源传递出中国对各国表示支持和帮助、寻求合作与交流的情感态度,以文化认同为支撑的判断资源反映了海外华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共克时艰的内在品格,以生命至上、以人为本为价值尺度的鉴赏资源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与担当。中国的抗疫话语通过大量积极正面的情感、判断和鉴赏资源,建构起了关心人类共同命运、充满文化自信和人文精神、具有大国风范和担当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全球大规模扩散,酿成全球公共卫生悲剧。应对这种人类认识还很不充分的新型病毒,需要全球携手共进,通力合作,共同抗疫。然而,特朗普政府非但没有承担起全球抗疫的领导作用,反而采取以邻为壑的单边主义做法,甚至带头质疑、断供和退出世界卫生组织,严重影响了全球抗疫合作。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做法,不仅给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多边合作造成极大困扰,也严重干扰了中美两国在抗疫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西发挥独特区位优势,率先与东盟开展了区域抗疫合作。应柬埔寨政府邀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广西选派组成了首批中国赴柬埔寨抗疫医疗专家组,赴柬埔寨帮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积极与接壤的越南边境省县开展联防联控、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相似文献   

11.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将抗疫纳入全国"一盘棋"的治理体系中,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戮力同心,为抗疫取得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力量,也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12.
正提升抗疫合作,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公共卫生领域政策对话,完善合作机制,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强信息分享和疫苗生产、研发、使用合作。中方将在疫苗投入使用后积极考虑东盟国家需求,为东盟抗疫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共同建设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库,建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习近平  相似文献   

13.
吴煜  牧歌 《警察技术》2020,(4):79-81
在防疫阻击战中,全国联防联控工作全面开展,广大公安民警与机关部门协同配合,义无反顾地奋战在防控排查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深度融合、远程交互、查消一体、穿戴式智能巡防等多种新型科学防控手段应运而生,不仅为一线人员提供安全保护和辅助支持,也为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更为支持国际抗疫合作、共同打贏这场全球防疫阻击战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4.
郑一明 《人民论坛》2020,(11):26-29
在全球抗疫中,各种社会思潮以新的面貌和姿态粉墨登场。其中,抽象的人道主义思潮值得关注。全球抗疫充分体现了人类应有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全世界对人道主义精神中所包含的人性、自由、博爱的呼唤和向往。但同时,疫情的阴影也让抽象的人道主义甚嚣尘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给全球抗疫注入了消极因素。对此,中国人民应与全世界人民一道,尊重人的生命及尊严,践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相似文献   

15.
新冠疫情治理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公共卫生外交是促进各国进行公共卫生合作、建立疫情全球防线的关键举措。通过开展公共卫生外交,一方面,中国争取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满足了中国抗击国内新冠疫情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国凭借丰硕的抗疫成果在全球树立了典范,通过对国际社会进行疫情通报、经验沟通、技术合作和医疗援助,推动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守护了全球疫情防线。同时也应注意到,国家层面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的不完善、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国博弈旧思维,以及各国公共卫生治理理念与能力的差异等问题对中国当前的公共卫生外交提出了挑战。对此,中国应尽快完善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战略,秉承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大力推进全球公共卫生外交并积极贡献卫生公共产品,以巩固新冠疫情防控的全球战线。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及全球抗疫局面逐渐生成,再一次彰显了人类社会安危相依、命运与共的根本属性.3月26日召开的G20特别峰会,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携起手来,联合应对现实威胁、并肩对抗共同性挑战的动员大会、誓师大会.世界各国应在抗疫合作中推进经济合作.中国要与相关各方一道共同努力,确保"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在政策沟通、舆情引导、民意营造等方面相向而行、密切协同、彼此配合,形成无比强大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与时代跳动的脉搏同频共振,又在回答"时代之问"的过程中不断扩展新的理论空间。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申"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基石,紧扣重大时代课题的"问题转向",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要求,旨在引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半程",彰显宽广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石。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要求,需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坚持战略自信与增强忧患意识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20,(13)
正6月17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为全球抗疫再次注入信心与力量。为何聚焦非洲?中国和非洲向来同呼吸、共命运。面对共同挑战,中非更加紧密地携手并肩恰逢其时。为何突出"团结"?病毒仍在肆虐,抗疫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9.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情与国情新变化,确立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它在准确定位中国角色的基础上,把中国和平发展置于广阔的全球视域,力促国家利益与世界整体利益相统一;在国际合作中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和"一带一路"建设,谋求合作共赢;它主张中国在全球治理变革中积极承担大国责任,提升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它还最大程度地凝聚国际社会共识,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为之提供"中国方案"。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创新发展了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使中国的引领、塑造能力得到历史性提升。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与时代跳动的脉搏同频共振,又在回答"时代之问"的过程中不断扩展新的理论空间。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申"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基石,紧扣重大时代课题的"问题转向",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要求,旨在引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半程",彰显宽广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石。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要求,需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坚持战略自信与增强忧患意识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