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全民 《检察风云》2006,(21):78-79
国庆放了七天长假,可喜煞了我们这些搞收藏的朋友。因为,平时大家忙于工作,交流的时间太少,如今,却是一个大好时机。今天,藏友狄先生兴冲冲地拿来一尊高38厘米的白瓷现音立像让大家欣赏,“好啊!那可是一座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观音像。”同行中有人赞叹道。我们知道,明清  相似文献   

2.
到了双休日,我们几个对收藏有兴趣的朋友总喜欢聚在一起,交流近日收集到的中意的藏品,交换对这些藏品的看法。今天,藏友小林带来了他刚从藏宝楼市场上买来的四块木雕花板:“这是什么纹饰?”喜欢探究的小林请在座的各位老法师为他“揭秘”。还好,搞了20多年收藏的老许在这方面颇有研究,他拿起花板仔细看了一遍说:“这是以渔、樵、耕、读为主题的花板,在当时可是很流行的纹饰,具有警世和劝学的作用。”今天,当我们用审视的眼光细细品味这四块花板时,可以从它“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沧桑变迁中感受到它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漫溢于花板的每一道刻…  相似文献   

3.
这只宋朝的影青瓷壶(高10.5厘米,口径5.6厘米),也许是口沿上受损缺了一小块,加之是器小且素色无饰无彩,所以只能静寂地躺在一家古玩店的架子上而缺人问津,然而,笔者见后却毫不犹豫地就"捡皮包"似的买回来放入自己的藏室.如今,每每见到它,总觉得它与众多其他藏品一样,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4.
彭红梅 《政府法制》2009,(18):58-58
近日,记者幸遇一位探索古文明秘密的使者——收藏家徐利廷先生。徐先生是山西中阳县人、中阳县社会和劳动保障局离岗公务员,自1990年开始收藏古玩,已经历十几个潜心钻研、苦苦求索的年头,现收藏历代古币两千余枚、历代瓷器百余件、“文革”藏品数千件。收藏活动使徐先生积累了丰富的收藏知识和藏品,练就了一双智慧的眼睛,对民间收藏理论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目睹了徐先生丰富而精美的藏品,并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5.
一天,藏友们在茶馆内交流藏品和收藏心得体会,这时,刚入门不久的收藏爱好者小林拿着一只刚从市场上买来的康熙"釉里三色"花盆请大家鉴赏.由于在座的各位对青花釉里红比较熟悉,对"釉里三色"却感到相对陌生,但是,作为收藏爱好者的我们又很想知道其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日前,到一个喜欢收藏的朋友家里去作客,闲谈之余,自然是欣赏藏品了.……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记者应港澳收藏界朋友之盛邀,到香港、澳门作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和交流活动.我们在澳门大三巴旁边的花王堂古玩一条街鳞次栉比的古玩店里欣赏了各式古玩,并在一家名为"唐艺馆"的古玩店里与老板和澳门收藏家丁圆女士进行了交流.随后,丁圆女士邀请我到她家里看看她的藏品,在澳门市中心士多纽拜斯大马路丁圆的家中,记者不仅获得了她写的书,还看到了她丰富的藏品,更为其中的精品所吸引.如记者欣赏到的那只清乾隆年间的茶叶末墨床,就让记者细细端详了好一会.……  相似文献   

8.
元號 《检察风云》2011,(5):88-89
敢不敢下手买艺术品的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识不识货。最尴尬的是看了一件藏品,说不清楚究竟“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市场中随大流买藏品的人是多数。收藏的前提是鉴定.鉴定的前提就是要识货。  相似文献   

9.
2015年5月的一天,山西省榆社县的张鸣接到一个电话,让他喜出望外,因为对方说愿帮他出售他收藏了几年的艺术品.随后,事情的发展让他始料未及. 购藏品被骗 张鸣是山西省榆社县的一名退休职工.从2009年开始,他热衷于购买一些艺术品收藏.张鸣从电视购物上购买的艺术品,每件少则一两千元,多则四五千元.几年下来,他总共买了二三十件艺术品进行收藏,花费几万元.他相信这些艺术品将来肯定能升值.  相似文献   

10.
金晓波 《检察风云》2008,(19):78-79
现代社会,博物馆的收藏是最全面、最完整、也是最可靠的,因为它非穷一人之力,而是集全社会的力量为人类保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最近,我有幸参观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考古所博物馆,不仅为那里藏品的丰富所惊叹,也被其中特殊的藏品所震撼.……  相似文献   

11.
丛林 《检察风云》2014,(15):62-63
大量的古董珍宝隐于民间,国宝级文物也不在少数,因此民间古玩文物交易也十分活跃。一件民间收藏的文物在拍卖前展出时意外摔坏引发了纠纷。古玩收藏爱好者签订了委托拍卖协议,委托三家单位对收藏的一级文物藏品进行宣传、保管和拍卖。谁知,文物在拍卖前的布展期间,被拍照的人不小心碰到地上摔坏了,文物收藏者遂向三家单位提出数百万元的天价索赔。  相似文献   

12.
陈露 《检察风云》2008,(16):76-77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最为珍贵,不仅因为其已知的存世量少,也因其造型和釉色比较特殊,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于一般的收藏家来说,收藏汝窑瓷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临汝民窑的器物,应该是相对容易收藏。我曾见到一件宋临汝窑民窑碗,其器型如图1所示。该碗径为17厘米,碗高5.5厘米,底足为10.5厘米。从外观看,此碗为典型的汝窑制作工  相似文献   

13.
1947就从事博物馆工作、今年已经80多岁的史树青,至今仍在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工作。谈起中国流失的文物老人心痛不已,他对记者说:“我一生去过世界很多博物馆,中国流失至海外的文物真是太多了,它们就像是一粒粒的珍珠散落于世界各地!”老人的痛心来之于大英博物馆近年来提供的年度报告:该博物馆共保存了23579件中国文物藏品,其中书画、织品等5224件,金石、玉器和金属文物18355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吕斌 《法人》2007,(Z1)
在北京的收藏界,马未都的名声一方面源自于他二十几年的收藏和鉴定经验;另一方面也源自于他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走进观复,不由得震惊于它的收藏规模,仅陶瓷、古家具、门窗三个馆就展示了形形色色、数以千计的珍贵藏品。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数量如此庞大,种类如此丰富的收藏品绝大多数出自马未都一人之手。不难想像,在这么多年收藏过程中,马先生付出了多么巨大的精力。  相似文献   

15.
端石古琴砚     
笔者收藏一方端石古琴砚,长18厘米,上宽7.5厘米,下宽10厘米,高3.8厘米.石色紫红、石质优美、细腻滋润.砚画如"孩儿画""美人肤",握之稍久,掌中水滋.……  相似文献   

16.
《检察风云》2010,(22):90-90
2011年《检察风云》杂志“鉴赏家”栏目将增加版面,以更丰富的内容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也为广大有收藏爱好的朋友。拓宽展示藏品和诉说收藏故事的平台。特此向喜爱我们栏目的读者征集鉴赏类稿件。  相似文献   

17.
黄寒 《检察风云》2006,(14):78-79
前几天,有个朋友邀我去他寓所欣赏他的藏品,我正好有空,于是,欣然前往。朋友足专门收藏浅绛彩瓷器的,洋洋洒洒,放了两大柜,看上去,蔚为大观。我在欣赏的时候,突然被一只椭圆形的盘子吸引了:“申如仁兄大人清玩”。  相似文献   

18.
洗垢显风采     
古玩收藏的"藏"很重要,"藏"不仅仅是为了妥善保管物品,做好了,还能够提升藏品的观赏价值.下面,我向读者介绍一下我"藏"瓷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木 《政府法制》2007,(10):12-15
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社会名流到寻常百姓,从文化人士到地产商人,从收藏到鉴宝,人们对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感兴趣,使得古玩文物交易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之后最“火”的投资方式之一。古玩市场的繁荣兴盛,本应促进商业、旅  相似文献   

20.
吴元浩 《检察风云》2012,(12):87-89
如果我们把不同时期的“细瓷”作为收藏对象,在目前具有入市的操作性,而且其藏品欣赏性强,升值空间也很大。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和选择市场中的细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