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个耐人寻味的建议,让外高加索小国阿塞拜疆成为世界各大媒体的焦点。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布什"一对一"会谈后,主动给等候在门外的各路记者送上猛料,他说:"如果俄美两国共同使用伊朗邻国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2,(14):4-11
5月初,强势复出的俄罗斯总统普京致电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将不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八国集团(G8)峰会。事隔两天,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投桃报李”地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将无法出席今年9月在俄罗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APEC)。俄美两国元首“互放鸽子”,是“有意栽花”还是“无心插柳”?他们彼此爽约的举动又将对未来俄美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瓜田 《前线》2010,(8):53-53
<正>前不久,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跑到美国跟奥巴马会谈去了。会谈后,两位总统竟一改常规,不吃白宫的大餐,却跑到一个小镇的汉堡店去吃了一顿。这估摸是在作秀表演,但仍不失为国际外交一个有趣的花絮。美俄共同设计的这出"汉堡店秀",没有奢华  相似文献   

4.
作为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和俄罗斯国内形势稳定发展的外在表现,俄罗斯对美政策中不断展示大国意识和大国需求,对美国动辄使用武力并挤压俄罗斯的国际空间给予批评。2007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四天内连续两次批评美国的对外政策。普京的这些讲话反映了俄罗斯对美政策的总体内容:一是声讨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义、穷兵黩武,批评美国无视国际法、动辄施暴、危及和平,主张建立一个多极世  相似文献   

5.
报刊文摘     
普京:年薪突破3万美元,达到俄罗斯“历史新高”。俄罗斯总统普京2002年的月薪由2001年的21158卢布(690美元)增加到84291卢布(2736美元),增幅达到3倍。据报道,普京今年的正式年薪首次突破百万卢布,达到1011500卢布,按1美元兑换308卢布计算,约合33000美元左右。这虽然与美国总统的年薪无法相比,但在俄罗斯已经是“历史新高”了。布什:年薪40万美元,是克林顿的两倍。美国总统布什的年薪已经达到40万美元,相对于前任总统克林顿的20万美元来说,这是30年来美国总统首次大加薪…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2日,俄罗斯大选落下帷幕,被普京力举的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以70.28%得票率的绝对优势当选为俄罗斯总统。新总统将于今年5月7日宣誓就职。日前,普京特意颁布了一个命令,明确梅德韦杰夫目前的地位是"新当选但尚未就职的总统",为两人间的权力交接和过渡作了铺垫。但在梅  相似文献   

7.
当初,普京总统接管的俄罗斯是一个已经近乎破产的国家:金融彻底崩溃,卢布和美元比值从0.86兑换1美元跌到8000卢布兑换1美元,几乎已变成废纸;日本乘机以巨额外资引诱俄罗斯放弃北方四岛,西方国家以能否加入WTO要挟俄罗斯开放资源;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在车臣问题上威胁俄罗斯不准以武力实现国家统一;美国等西方国家向俄罗斯放飞了大批美国鹦鹉,试图摧毁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和独立价值观,等等。可是普京总统带领俄罗斯人民走出了困境,一个日渐强大的俄罗斯再次屹立于欧洲东方。  相似文献   

8.
<正>俄罗斯总统反腐事务局局长普洛霍伊在3月下旬访问了中国。普洛霍伊领导的反腐局,是俄罗斯总统普京重拳反腐的一张名片,通过这张名片,俄式"打虎""拍蝇"开始在国际反腐领域亮相。"总统反腐局"是个什么机构?俄罗斯"总统反腐事务局"成立于2013年12月,直属总统办公厅。根据总统普京签署的命令,反腐局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总统反腐政策的落实,监督反腐法律法规的执行,保障国家各反腐机关之间协调运作,为总统提供专业的建议。此外,反  相似文献   

9.
冷战时代,美国人说,国家总统是高危职业,世界上最危险的总统,第一是美国的,第二是苏联的。如今,冷战已经结束20多年,专家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和俄罗斯总统,依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人,俄罗斯国家领导人依然排在世界刺杀名单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0.
翻开报纸,诸如美国总统就别斯兰事件向俄罗斯总统表示慰问,而美国会于8月份才为车臣非法武装头目阿赫马多夫颁发“国家民主基金”奖;克林顿签订《京都议定书》,国会予以否决;1996年总统与国会就政府预算不能形成一致,导致美国许多驻外机构二度关门等新闻,总是让人感觉到美国政策杂音重、政策缺乏连续感。然而美国在短短200多年时间内由一个弱小的殖民地邦联,成长为当今世界上的头号强国,这毫无疑问说明美国制定了合乎时宜的公共政策。解释美国政策制定中嘈杂的现象与精明的实质,其间均不能忽视政策制定过程中两个主要行为体———总统、国会…  相似文献   

11.
借鉴     
《先锋队》2012,(33):34
美国为什么没有官本位思想美国之所以难以形成官本位,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在美国没有永久性的(这里指职业生涯的永久性)政治官员。美国总统是大选产生的,每四年选举一次,从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建立起一任总统最多连任两届的先例起,除了特殊情况(二战期间的罗斯福总统)外,当选的总统任期最多只有两届。总统以下的联邦政府官员,除文官系列的官员之外,都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所有这些官员都与总统共进退。换言之,如果总统卸任,所有官员都会面临"失业"和重新找工作,除非下一任总统保留某一官员的职位。后一种  相似文献   

12.
刘大生 《唯实》2005,(3):48-50
美国有没有"总统",这难道也是一个问题吗?是的,这的确是个问题。在美国的政治法律词汇中,其实并没有中国人理解的"总统"这一概念。中国人之所以说美国有"总统",其实是误译造成的。类似的误译还有"白宫"、"国务卿"、"州",等等。  相似文献   

13.
普京总统在去年5月7日的就职讲话中说:"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在离开克里姆林宫时说的那句话许多人都还记得.他说:‘请珍爱俄罗斯.'我正是把这一点看做是总统的主要职责.我也要求同事们履行这样的职责.我还希望在爱国主义的事业中寻求俄罗斯人民的帮助,寻求所有珍惜我国命运的人的帮助."普京的这段话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新内容,但它却再次向人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他要团结俄罗斯全社会各种政治力量,重振俄罗斯大国雄风,把俄罗斯建设成为一个自由繁荣昌盛的世界强国.  相似文献   

14.
正3月18日,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毫无悬念地再次高票当选俄新一任总统,开启了自己的第四个总统任期。普京自2000年首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虽然于2008年至2012年期间担任总理,但始终是俄罗斯实际上的"当家人"。他一直将缔造强大的俄罗斯作为奋斗目标,在长期执政过程中虽屡遇重大挑战,却百折不挠、愈战愈勇,逐渐摸索出一套根植于俄罗斯国情的较为成熟的治国理念和方法。普京将在未来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北京开始访华,并与胡锦涛主席举行了中俄首脑定期会晤。这是2006年中俄高层领导的首次会晤。22日,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俄罗斯年”的开幕仪式,持续一年、涵盖多领域的“俄罗斯年”的约二百多项活动随后将陆续展开。“国家年”是中俄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创举2006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2007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这在中俄两国关系上还是第一次。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与胡锦涛主席共同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纲要》规定,双方将于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2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缅因州肯纳邦克波特的家族庄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  相似文献   

17.
他当过两届总统,两次出任总理,发动了车臣战争,征服了商界寡头。似乎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这位俄罗斯最强硬的人——普京重返权力之巅。3月4日,俄罗斯总统大选在一片喧嚣和万众瞩目下尘埃落定,普京不出意外地以过半选票当选,时隔4年后重新入主克里姆林宫。他也即将开始为期6年的任期,而俄罗斯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新普京时代"。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26日,俄罗斯总统签署总统令,宣布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此举立即遭到格鲁吉亚等国的反对。在外高加索的三个国家中,与俄罗斯关系最紧张的是格鲁吉亚。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格鲁吉亚这两个新生国家之间的;中突几乎没有停止过。格鲁吉亚是一个小国,国土面积是俄罗斯的0.41%,2006年初人口总数是俄罗斯的3.1%。两个大小相差如此悬殊的国家为什么关系紧张?原因是多层次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关系过于密切。  相似文献   

19.
正每到财政年度结账的时候,其中有一项内容是世界各大国首脑纷纷公布自己的年度收入和家产变化。2014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收入367.2万卢布(约合64万元人民币),美国总统奥巴马48,11万美元,德国总理月薪1.7万欧元,日本首相月薪20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7万元)。中国人的习惯,好像收入多少是个人的事,不该随便打听。记得前些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访华,记者采访时很赞赏他的公布收入,梅氏反而吃惊地反问:"这有  相似文献   

20.
徐占伟 《党课》2008,(1):76-79
最近一个时斯,美国与俄罗斯、伊朗之间的战略博弈攻防不断、好戏连台,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三方角力之下,美俄关系、美伊关系寒流阵阵,而俄伊关系不断升温。2007年10月16日,在伊朗面临美国新一轮制裁、国际处境十分孤立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毅然出访伊朗,出席在德黑兰举行的第二届里海沿岸国家峰会,成为1943年以来首位造访伊朗的俄罗斯及前苏联国家元首。普京明确表示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并警告美国不要贸然对伊朗动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