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的官民对话体系中,你说我听,我做你看,已是一种固定程式。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固有的模式,实现了官民"零距离"交流,也让更多的官员从幕后走上台前。【背景资料】官员开博渐趋活跃,成为微博世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有文章这样描述官员微博:"他们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他们的体制内领导身份。他们用电脑、手机拉近了和公众的距离。他们是官员,他们  相似文献   

2.
王涛 《中国保安》2014,(11):61-66
此次与通讯员一起联谊,开展“我们一起读书学习”活动,记者了解到,通讯员中读书学习的氛围浓厚,大家阅读书籍的种类也非常广泛,从管理类书籍到经济类书籍,从哲学类书籍到历史类书籍,不一而足,这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无关系。这些通讯员大多从事办公室工作,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各类稿件的写作,读书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我们需要通过读书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才能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多位通讯员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责来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责任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是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必然内容。而被问责官员的出路往往备受公众关注,他们的任意复出、悄然复出、带病复出、低位复出、异地复出等诸多情形更是饱受诟病。学界和公众因此而质疑问责的真正效果。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看,问责制意味着退出机制的制度化、规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日本民族主义的崛起。但他们也只倾向于关注某些问题,比如关于宪法第9条的辩论、日本教科书如何描述二战,以及日本官员是否参拜靖国神社等等这些事。这种狭隘的关注使得外国人忽略了当代日本民族主义的真正来源和态势。  相似文献   

5.
官员开博客,这个社会新现象受到热切关注。如何看待官员和博客“联姻”?有人认为,官员开博是民众与领导者直接公开地互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景象;也有人认为,官员开博只是“作秀”,很可能因公私不分而成为昙花一现,其制度建设意义不大。绝对的赞成或是反对,都有可能影响事物本来的发展方向。以下两位专家从官员和博客两种视角观察,得出了他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舒乙 《北京观察》2000,(1):28-29
我曾说过:“文史资料”类书籍属于我最爱看的图书行列。我至今还这么看,这么想。而且,我愿意向广大读者做这样的推荐。我还要补充一句:“文史资料”类书籍也是最好看的书籍。这么说,并无夸张之意。世界上的事,常常是很奇怪的。它产生的初衷,并不和后来的结果相吻合。“文史资料”便是这种奇怪事物之一。周恩来总理是“文史资料”这个事情的首创人,从这个角度讲,他是个发明者。因为,历史上没有过,外国没有过,本国也没有过。实属首创。常说:某件事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7.
子薇 《乡音》2011,(4):40-41
〔开场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养生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实体书店销售排行榜上养生保健类书籍已经是一枝独秀,假保健之名推销药品的各类讲座也吸引了众多老年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8.
刘红  杨林 《前沿》2013,(14):171-172
由于儿童的天性,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与其他类型的封面设计有较大差异,设计中对色彩、图形、文字的运用上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设计者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优秀的儿童类书籍封面装帧设计既能激发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康》2005,(1):23-23
最近,《小康》记者邀请了100位泉州市民来描述他们眼中现任市委书记的职业形象,以期对泉州的城市形象特别是官员形象作一番把握。官员关注自己职业形象的细节,认识自身职业形象的价值,这是政治和文化上进步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正>与"天花板"官员对应的另一群体观察引言2009年12月上期《人民论坛》杂志推出了特别策划《官员"天花板"困局》,引起各界热烈讨论,尤其是在党政官员群体中。不少官员向本刊反映,对许多基层干部而言,能够触碰到仕途"天花板"或许还是一种幸运,他们更多的人只能在"地板"上原地踏步,一辈子都是"科员",可谓是名符其实的"地板干部"。"地板干部"大多默默无闻,但他们却是直接与公众打交道的主要群体,撑起了社会发展的基石,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诉求更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民情的表达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主体,与一般意义上的代表,如工会代表、妇委会代表、各界群众推举的代表是有极大区别的,因为人大代表肩负着法律的责任,他们更多的应是为人民鼓与呼。在2005年里,重庆市各级人大代表,他们不仅仅只是在代表大会期间参政议政,平时也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关注人民群众关注的每一个问题,认真监督各级官员负责任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正是这些人大代表认真履职,公民的权益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机会访问韩国,虽然时间很短,但印象颇深。早就听说韩国发展很快,这次实地考察,特别是看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接触了一批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尽管韩国发展中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从总体上讲,他们的发展还是很有活力、很有潜力的。对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不能只看硬件,看物质技术,很重要的是要看软件,看人的精神釜状态和精神风貌。这次访问,从汉城一直到最南端的釜山,应当说,无论从机场设施、高速公路、通讯系统等硬件讲,都是比较先进的,而  相似文献   

13.
杨景鳌 《小康》2004,(6):74-75
有这样一群人:曾经,他们掌握着 令许多人羡慕的权力;后来,他们做出 了引发强烈关注的选择;如今,他们品 尝到完全不同的人生况味-- A."我把办公室布置得和原来一 个风格" 广东某集团副总(原南方某市 官员)  相似文献   

14.
随着问责机制力度的加大,被免官员复出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其实,根据国家相关制度规定,特别是从党的治病救人用人机制来看,被罢免官员有起死回生的法定权利,理应给他们一个新的工作岗位,让其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相似文献   

15.
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幸福,系于官员之态度和作为。官员要按照"人民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官员",而不是"他们自己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官员"的要求来为官。  相似文献   

16.
在加强舆论监督的背景下,听来一个“监督舆论“的故事:老人年的老人节前,一官员带着记者走访敬老院慰问老人,他要求记者要宣传好这一活动。不料事出意外,在敬老院大放鞭炮一表庆祝二表欢迎时,竟误伤了敬老院老人,以致慰问变作抢救,喜剧变成悲剧。那官员当即向随行记者宣布:此事件不准公开报道,违者将作为政治事件严肃查处。慰问伤人事件,虽由“小道儿“迅即传开,“大道上“却守口如瓶。那位官员事后于背后说:“要讲舆论监督,也要监督舆论“!其实,“监督舆论“也并非新闻。有那么一些官员,别看不欢迎舆论监督,却热衷于“监督舆论“。别看平时大小事情都要记者相随,且要媒体让他们“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形“,一旦出了点并不光彩的差儿,诸如失火、塌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1,(12):53-53
近期,中国党政官员频繁调整,各省党委换届的同时,政府系统的官员调整也颇为密集,一批高学历、年轻化的副省部级官员走马上任。中央地方“双向交流”继续成为此轮人事变动的突出特点,此外,学者从政、多名官员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也引入关注。  相似文献   

18.
李宗桂 《人民论坛》2012,(30):18-19
由于我们整个社会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官本位的泥沼,泥沼上空迷雾阵阵,所以出现了一切向官看,以官员的是非为是非、以官场的标准为标准的种种乱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官本位问题就一直扰攘不已,朝野上下颇为关注,如今更烈。什么是官本位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其实,直白地说,所谓"官本位",就是整个社会以官场、官员阶层为根本的价值定位,官方所好官员所好,便是社会所好民间所好。个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韶关始兴县、广州南沙新区在春节后启动财产公示试点。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这些试点地方的官员财产公示却简单地与“晒工资”划上等号。很显然,官员工资作为正当合法的收入,并不是公众所关心关注的,因为这样的信息很容易通过其他的正规渠道获得。如果官员财产公示仅仅停留在“晒工资”层面,不仅有违财产公示制度的初衷,更容易使公众由期望变为失望。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对失职官员或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高层官员进行了追究和惩罚。各地也陆续出台了各种“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但从总体上看,这些仍属于“个案”, 尚未形成一种规范和制度。为了加快推进塑造出一个高效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我国的官员问责制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一、“问责制”的涵义官员问责制是行政官员未履行自己的职责或者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滥用行政权力、违反法定职责和义务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