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现行保安制度中限制和剥夺公民人身自由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泛的保安措施之一。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实施50多年以来,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教育与挽救违法犯罪人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公民人权意识的觉醒,劳动教养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本文主要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索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它既是我国法学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也是西方社会攻击我国人权状况的主要层面.本文对劳动教养制度存废争论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并结合法学理论对之进行评析,认为劳动教养制度不能废除,应该完善.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养制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此后经历了从政治修辞到法律话语的发展过程。目前,该制度已陷入合理性孱弱、性质定位不明、法律依据混乱、实践弊端遍在及正当性缺失等各种困境,其改革势在必行。结合传统及现实因素,我国宜实行劳动教养制度的保安处分化。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已存在几十年,它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十分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确实存在不少缺陷.表现在:一、劳动教养的性质模糊不清.二、劳动教养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三、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过于狭窄.四、劳动教养适用的标准不统一.五、劳动教养期限设置不尽合理.六、劳动教养审批程序过于复杂.可从对劳动教养的性质定位、取消地域限制、确定适用对象、调整期限、简化审批程序、取消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机构等六个方面对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占霞 《前沿》2006,(1):128-131
独具中国特色的劳动教养制度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有其存在的价值。劳动教养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公民权利和人权保障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日益加强的国际人权对话和交流中,劳动教养的法治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立法规定的粗疏,尤其是程序规范的缺损,劳动教养在实施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不断受到质疑。本文将从现行劳动教养制度日益凸现的问题和弊端入手进行阐述,进而对劳动教养制度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教珍 《湖湘论坛》2006,19(1):54-55
从理论基础、实体规范、适用程序、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等方面着手分析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提出改革构想:制定独立的劳动教养法,使劳动教养既非行政措施化亦非刑罚化,也不实行西方国家的保安处分化,而是建立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介于刑事法和行政法之间的独立法律制度,从而既克服劳动教养制度的现存弊端,又实现对劳动教养对象全新的社会化开放式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2013年底,劳动教养制度被正式废除。但是关于如何填补劳动教养制度废除之后的法律空缺,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的制度重建问题展开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历史、现实、性质、任务、实体、程序、法理、理念、价值追求、法律依据和法律冲突等诸多方面问题进行思辩和质疑,剖述了劳动教养制度的内在矛盾以及其与我国的法制进程、法律体系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养制度是我国进行社会控制以预防犯罪的一项重要制度,劳动教养制度中国家权力的运行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制约,使其扩张与滥用成为必然,容易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没有达到控制、预防犯罪的目的。因而,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其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必须以人为本, 设计基点应为权力本恶,国家权力必须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相似文献   

10.
廖真贵 《前沿》2010,(2):85-88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重点是为了解决处于犯罪边缘的违法行为的社会控制问题,故准确定位劳动教养制度的性质极为关键。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将劳动教养制度定位为介于刑罚和行政处罚之间的一项独立的法律责任制度,与刑罚中的自由刑、行政处罚中的拘留刑共同构成我国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完整的法律处分体系,提出构建完整的司法矫治化型的劳动教养制度及操作体系,以求与我国法治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养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自1957年创立以来,教育、感化、挽救了大批违法犯罪人员。然而,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劳动教养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立法等诸方面都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完善劳动教养立法,使劳动教养有法可依,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劳动教养制度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经历了40多年的风雨历程,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当前,在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处于急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人们如果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劳动教养制度加以审视,就会清晰地发现它缺乏应有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因而总体上是违反法治和侵犯人权的。因此,改革和完善劳动教养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不可否认,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新的历史时期,该制度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明显,笔者就此做了分析,并建议废除该项制度。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养是我国特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打击处理违法犯罪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新《刑法》实施,各项刑事、行政法律制度日趋完备的新形势下,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公安法制部门,应重视和研究劳动教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和加强劳动教养审批工作,以充分发挥劳动教养手段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教养立法在即,笔者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即劳动教养制度是其他法律制度不可替代的,应当予以保留;当前劳动教养制度面临的问题较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改革劳动教养制度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存在低位阶与高位阶规范明显冲突、制度设计不合理、程序严重不当及违反国际人权公约等方面缺陷。法学界对该制度的激烈批判引发废除、保留、保安处分化之争。根据西方保安处分制度的基本特征吸取其基本原则和可行性规定,对现行劳动教养制度的适用对象、期限、程序等做出修改,专门制定《劳动教养法》。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从法律上讲,劳动教养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的一种行政处罚。自2012年10月,中央释放劳教制度改革的信号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由此引发了有关劳教制度的新一轮讨论。新年伊始,本刊特别针对这场讨论中的相关问题组织文章,澄清讨论中相对混乱和模糊的概念,希望对推进我国相关的司法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中国已有近五十年历史的劳动教养制度进行改革是现实的需要,而为其寻找到立足点是立法化的前提。从现行法律制裁体系、劳动教养的对象入手分析,劳动教养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保安处分化是其理想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吴际元 《公安研究》2010,(12):44-50
劳动教养制度因存在侵犯人权、缺乏正当性和破坏我国法制统一等诸多缺陷而备受指责,为顺应人权保障的需要及法律现代化潮流,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改造已非常迫切。劳动教养因具有收容教育违法犯罪人员、预防违法犯罪和防卫社会目的等特点,与大陆法系国家的保安处分非常相似。保安处分在立法宗旨、对象、功能等方面与劳动教养有着相似之处,在中国吸收保安处分具备思想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虽无保安处分之名,却有保安处分之实。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个总的刑事政策来分析,劳动教养保安处分化因符合效率、公平与自由、秩序四种价值,因此符合刑事政策价值目标。对劳动教养对象适用保安处分应设定具体的构成要件,总原则是对我国已有的保安处分措施进行梳理改造,然后借鉴吸收国外保安处分措施,构建我国一体化的保安处分体系。  相似文献   

20.
罗日东 《前沿》2006,18(3):96-99
四十多年来,劳动教养作为一项中国特有的教育改造制度,在预防和减少犯罪、改造违法人员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的入世,其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签署批准的人权公约的增多,劳动教养制度的积弊也日益凸显,存在诸多法理和实践上的缺陷。本文拟就对劳动教养的定性以及其与相关法律规范的冲突和实践运作中的弊端等阐述其在当前形势下被废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