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1989: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与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它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兴起而产生;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快速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运动的推动广泛普及,走向鼎盛;1979年后随着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瓦解而萎缩解体。  相似文献   

2.
以往对农业合作化的研究,一般认为急躁冒进偏向集中反映在1955年下半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历史资料表明,农业互助合作中的急躁情绪在运动初期已有显露。从北京市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历程看,在1952、1953、1954三年冬季连续出现递进势头,运动的每次推进均伴随着急躁冒进,紧接着就是一次纠偏。本文对这一历史过程试加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是中苏友好协会成立65周年,该协会作为中国对苏联的友好组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宣传、介绍苏联和构建中苏友好话语体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作为其分会之一,由于地缘和政治因素,作用发挥比较明显。一、成立及缘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和对抗,复杂的国际背景及当时中国国内的诸多现实因素,促使中  相似文献   

4.
“大跃进”期间的河南农村人民公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跃进”期间的河南农村人民公社孙保定人民公社作为我国农村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从它在1958年“大跃进”高潮中诞生,到1980年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而逐步解体,存在了20多年。其间,党中央和毛泽东曾在政策和体制上对人民公社作过多次调整,但都没有...  相似文献   

5.
王晓英 《世纪桥》2013,(8):59-60,78
斯大林模式快速有效地将苏联建设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斯大林模式纳入新中国建设蓝本的伟大战略构想中,并逐步开启了新中国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大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以及“一五计划”实施后,毛泽东推动掀起了全面学习斯大林模式的高潮。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提前实现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斯大林模式的雏形在中国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6.
王晓英 《世纪桥》2013,(10):59-60,78
斯大林模式快速有效地将苏联建设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斯大林模式纳入新中国建设蓝本的伟大战略构想中,并逐步开启了新中国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大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以及“一五计划”实施后,毛泽东推动掀起了全面学习斯大林模式的高潮。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提前实现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斯大林模式的雏形在中国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7.
农业合作化高潮前短暂的整顿和有限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5年7月至11月,毛泽东在严厉批判“小脚女人”思想,主张农业合作化运动大发展的同时,也反复提出注意质量和进行整顿的思想。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召开后,根据毛泽东强调注意质量和进行整顿的最新指示,一些省份曾经进行过短暂的整顿和有限的控制。这是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前鲜为人知的插曲。  相似文献   

8.
中共与中苏文化协会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苏文化协会是一个在近代发生过重大影响的特殊民间文化团体。1935年10月25日成立于南京,至新中国成立前,它长期从事沟通中苏文化,增进中苏友谊,宣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宣传抗战和争取民主进步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统战史上.中苏文化协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人们对此所知寥寥,本文拟就中共与中苏文化协会的关系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9.
《前线》1965,(21)
北京的农业,象全国各地一样,经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成立以来,生产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从一九六一年起,北京郊区连续五年大增产,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十六。一九六五年,北京地区冬天没有雪,春天雨水又少,夏季严重干旱,可是经过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之后,夏粮的收成却此去年增加了四成多。一九六五年北京郊区一百万亩水浇麦,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赴莫斯科,与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进行了长达两三个月的协商、谈判,终于签订了替代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新的条约和协定,从而将中国与苏联的战略同盟关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无疑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重大的外交活动。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尚未公布有关这次外交谈判的档案文献。只是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一些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的电报、信函,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公布于世,使我们得以对这次中苏谈判的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我们仍然无法依据现有的文献和材料,…  相似文献   

11.
1950年上半年,中苏两国政府陆续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关于中长路和旅大问题、贷款问题、民航合作问题、苏联专家合同问题、贸易问题等多个相关协定.其中,中苏贸易协定的谈判过程最为漫长.作为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对这次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对外贸易谈判始终关注有加,悉心指导.  相似文献   

12.
李鹏 《党史文苑》2010,(6):48-51
1956年6月20日至26日,应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访问上海。由于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苏联舰队首次访华.也是上海解放后首次接待外国海军舰队的来访,加之当时中苏合作和中苏友谊的大背景,中苏双方都很重视。在中苏关系史上,此次苏联太平洋舰队为期6天的访沪之行算得上一件大事,也给上海人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对于曾经的“人民公社”运动,很多人只知道“农村人民公社”,却不知道“城市人民公社”。街道成立人民公社的缘由1957年底至1958年初,国内出现了兴办“人民公社”这一“新生事物”。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到河南视察时,当地领导向他汇报用“人民公社”这个名称的缘由,毛泽东听后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8月9日,他到山东视察时又说: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翌日上午,苏联政府宣布予以承认;10月3日,中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12日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字。1952年9月,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长期担任共和国总理。他先后对苏联进行了十二次正式访问和非正式工作访问,开展国务活动和党际交流。可以说,周恩来既是中苏友好关系的亲历者,也是两党两国关系破裂的见证人。1950年1月至2月:商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1月10日,周恩来离开北京赴莫斯科,去商谈签订中苏新条约事宜。这是他在  相似文献   

16.
邓智旺 《党史纵横》2004,(12):26-27
1958年秋,人民公社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兴起。人民公社一成立,就普遍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当时,供给制被作为“共产主义因素”而倍受赞扬,虽然这一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但一直坚持到1961年6月《农村人民公社条例(修正草案)》颁布。供给制的广泛推行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7月,全国农村开始办人民公社。8月7日,人民公社的第一个章程《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稿)》产生了?思蛘旅魅饭娑ǜ萌嗣窆缡敌泄ぷ手频耐保敌辛甘彻└啤H嗣窆绲墓…  相似文献   

17.
上海局,各省市委、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中央国家机关各党组,青年团中央,各人民团体党组,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现在全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即将到来,有的地方已经到来。目前扫盲工作速度太慢,不能适应合作化的要求。这个问题必须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1955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农村出现的“社会主义高潮”,对新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这一“高潮”的形成过程、原因及影响作些探讨。一、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到来在农业合作化运动连续出现两次“高潮”(一次是1952年底到1953年寿的以生产互助为特点的高潮;一次是1954年以土地入股、土地分红为特点的高潮)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由1954年底的18万个增加到1955年初的67万个,加上购了“过头粮”,使得农村里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出现了紧张局面。1954年底,全国各地普遍出现生产力“暴动”。大批牲畜被卖被杀,农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由农村人民公社化和城市人民公社化两部分构成。城市人民公社与农村人民公社相较有其复杂性,而城市又有"大、中、小"之分和类型的殊异,这使得各城市兴办城市人民公社的路径和内容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历史档案为依据,对1960年代武汉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高潮及其衰落和武汉城市人民公社的规模、结构、弊端等进行初步考察,意在呈现一份"大城市"人民公社化样本,冀以推动城市人民公社化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三、苏方精心准备的条约及有关文件草案中苏之间签订一个新的条约以代替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问题,在原则上基本商定了。然而,在签订一个什么样的新条约这个具体问题上,中苏谈判又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当时,中苏谈判双方各自的方针发生了一种戏剧性的变化。此前,苏联坚持条约的形式不能改变,即保留旧的中苏条约,而对实际内容可以进行修改。但在确定废除1945年的条约以后,苏方最初提出的新条约却完全沿袭了旧条约的内容。相反,中国以前同意保留1945年条约的实际内容,而在形式上必须以新条约取而代之。但在确定要签订一个新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